劉堅東:審時度勢、循序漸進推動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
劉堅東:審時度勢、循序漸進推動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
來源 |《中國外彙》2020年第23期
未來,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将步入攻堅期,可能面臨一系列風險和挑戰。因此,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要審時度勢、循序漸進,服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實體經濟的現實需求。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新冠疫情與百年變局相互交織。全球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金融市場出現了曆史罕見的劇烈震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湧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國際秩序加速演進。當前,我國正處于民族複興的關鍵階段,謀篇布局“十四五”時期發展。
黨中央在全面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基礎上進行戰略部署和科學決策,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面對動蕩與變革,“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将通過向内發力與向外開放相結合,在強調獨立自主的同時,推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進一步明确提出,要暢通國内大循環,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赢。這就要求我國現代金融體系與之全方位适配,實現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
推動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有助于服務我國實體經濟優化升級。資本項目開放是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重要内容,是暢通國内大循環、促進國内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的必然要求。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将支持我國企業打破束縛,更好地利用境内外金融資源,滿足融資、投資、風投等多元化需求,推動技術創新與生産發展,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境外機構與資金也将更加便利地進入我國市場,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補齊當前經濟金融發展的短闆,充分發揮參與者與建設者的雙重價值。近期,國家外彙管理局正在研究完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夥人)制度,以利于拓展股權直接投資雙向渠道,破除投資模式阻礙,支持“雙循環”順暢、高效地運行。
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有助于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将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有利于增強境内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完善金融制度、提升金融市場效能。同時,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還可以爲國内金融穩定提供保障。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金融市場經曆了巨幅震蕩。
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腳步非但沒有停止,反而實現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新規落地,推出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進一步點燃了外資投資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熱情。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證券組合資産的外資淨流入規模達1558.3億美元,成爲新興市場中的亮點,對我國經濟活動的恢複和金融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有助于提升我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能力。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有助于我國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标準體制機制,進而對接并參與世界貿易、投資以及金融領域的改革與規則制定。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貨币籃子,“一帶一路”資金融通,進一步增強了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體系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也将進一步促進境内外主體的交流合作,不僅有助于服務經濟金融往來,也将爲公共衛生、綠色發展、科技創新、人文教育等領域的務實合作,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聯通渠道,進而形成思想互鑒、文明交融、和諧共赢的國際交往局面。
過去30年,我國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按照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關于資本項目開放的七大類40個子項的測度标準,我國目前已有37項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開放,實際開放程度高達70%。特别是近年來,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加速了金融市場的開放,深化了外彙領域的改革,推進了“放管服”改革,在放寬市場準入、直接投資外彙管理、外債和跨境擔保外彙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資本市場開放度由此不斷得以提升,QFII、RQFII、“滬港通”“滬倫通”“深港通”“債券通”等相繼落地,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成功納入國際主流指數。總體來看,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進程,順應了我國的發展階段、金融市場成熟度和實體經濟的需求,有效提升了金融對外開放水平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推動資本項目更高水平開放需關注的重點
未來,我國資本項目開放将步入攻堅期,可能面臨一系列風險和挑戰。一是機制變革将走進深水區。當前,我國直接投資項目已基本開放,證券投資項目也達到較高的開放水平;下一步,資本項目開放進程将觸及少數不可兌換項目,這有賴于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深度改革和發展。二是大國貨币博弈将更加激烈。人民币國際化啓航11年,已告别政策驅動與爆發式增長,在國際貨币競争與市場自主抉擇中波動前進。疫情沖擊下,全球央行無限量釋放流動性,大國博弈與主要貨币競争更加激烈,培育人民币國際慣性的難度更大,人民币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三是外部環境動蕩多變。未來一段時期,外部不穩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增長動能較弱,國際金融脆弱性突出,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國家安全與發展面臨新挑戰。這将進一步增大我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難度和風險。
因此,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要審時度勢、循序漸進,服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實體經濟現實需求。要堅持本币先行,以人民币國際化爲核心突破口,推動離岸與在岸市場良性互動、穩步接軌。要審慎推進利率和彙率市場化改革,順應市場主體的需求,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也應優化管理,促改革與防風險并重,建立與更高水平資本項目開放相适應的金融監管體系,增強金融政策的調節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具體而言,需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高度警惕資本項目過度開放的風險。曆史上,一些國家因資本項目過度開放,導緻市場劇烈震蕩,經濟嚴重失衡,引發經濟乃至社會危機。鑒此,我國資本項目開放要通盤考慮、科學謀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審慎推進。特别是随着我國資本項目的深度開放,國際資本流動呈現大規模、短期、單邊、投機等特點,可能放大境内市場波動,掣肘國内政策,影響宏觀經濟金融穩定。我國資本項目開放要重點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強化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與預警,避免監管空檔。要完善本外币一體化管理框架,在更廣的範圍内實現監管信息與數據共享,做好逆周期的調節工作。
第二,穩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發展。鑒于人民币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開放相輔相成。下一步,一是要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相結合,統籌股、債、彙、商品市場的開放節奏與管理靈活度,豐富人民币産品體系,探索跨境擔保等新模式,提升中長期衍生品交易的流動性。二是要用足、用好雙邊本币互換協議,靈活安排企業貨币互換使用的額度、頻率和範圍。三是要拓展人民币周邊化路徑,鼓勵雙方金融機構互設辦事機構并進入對方銀行間市場,重點突破小币種交易的難點、痛點。四是要夯實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推進人民币在岸與離岸市場的互聯互通、良性互動。在這一過程中,中資金融機構大有可爲,可以搭建聯通橋梁,服務于人民币國際化和實體經濟發展。以中國銀行爲例,2020年8月,作爲主承銷商,其協助雄安集團成功發行了2020年度第二期短期融資券,也是雄安新區落地的首單“債券通”業務,是中國銀行協助雄安集團首次引入境外低成本資金支持新區建設,成爲更高水平資本項目開放的一個典型案例。
第三,加快完善境内金融體系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學習境外成熟的理念與經驗,從條款設置、信息披露到投資人持有等方面,設定精準完善的措施,以有效保護境内外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有序落實負面清單制度。二是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與金融生态,完善違約處置機制,培育違約處置專業機構體系,提升金融市場的規範性,強化市場價格信号機制,促進境外機構進一步參與境内一級市場。三是持續完善注冊機制和配套政策,在法律、會計、審計、稅收、評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深化改革,與國際對接。四是推動支付系統及更多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破各個子市場的聯通障礙,提升金融标準化水平,依法整合處理各部門、各渠道的數據信息,面向未來擁抱數字化時代。
第四,中國銀行業要成爲更高水平資本項目開放的建設者和守護者。一方面,提升中國銀行業的國際競争力。目前,中國銀行業已經“做大”,下一步要在“做強”上找差距、下功夫。在資本項目開放進程中,中國銀行業要加強産品和服務創新,突出自身特色與差異化優勢,培育國際化、綜合化的人才隊伍,改進業務與管理模式,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中國銀行業要築牢系統性風險的“第一道防線”。更高水平的資本項目開放,在給中國銀行業帶來巨大商業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風險防控要求。中國銀行業要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加強人員培訓與業務排查,構建安全有效的風險防控體系,創新風險緩釋工具。同時,中國銀行業要積極與監管層溝通,協助完善相關業務管理制度。例如,在QFII以及資本市場創新産品上,通過明确托管行、存托行的職責邊界,有效控制商業銀行的展業風險。“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金融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資本項目開放也正在進入深水區。中國銀行業應堅定貫徹國家戰略,積極進取,砥砺前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