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發佈
2月26日,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組織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下稱“報告”),全面總結2021年我國銀行業理財市場情況,並對2022年銀行業理財市場發展進行展望。
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4.76萬隻,募集資金122.19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
《報告》指出,2021年,一是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佈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基本完成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同業理財和多層嵌套大幅減少。多層嵌套投資資產規模占理財產品投資總資產比例僅為0.1%,較資管新規發佈時下降97%。複雜嵌套、池化運作等高風險業務得到整治清理,資金空轉、脫實向虛情況得到根本扭轉。
資料顯示,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其中個人投資者仍佔據理財市場絕對主力,數量占比高達99.23%——近8067.34萬人。
銀行理財存量整改任務基本完成
在資管新規確立的主動化、淨值化的監管導向下,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整體符合預期。
一是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佈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基本完成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
二是淨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淨值型理財產品餘額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佈前增加23.89萬億元,產品淨值化轉型進程顯著。
三是同業理財和多層嵌套大幅減少。截至2021年底,同業理財降至541億元,較資管新規發佈前下降97.52%;多層嵌套投資資產規模占理財產品投資總資產比例僅為0.1%,較資管新規發佈時下降97%。複雜嵌套、池化運作等高風險業務得到整治清理,資金空轉、脫實向虛情況得到根本扭轉。
四是存量整改基本完成。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存量整改任務,特別是中小銀行已按時完成整改工作,為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固收類理財存續規模上升
2021年,全國共有319家銀行機構和21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4.76萬隻,同比減少2.14萬隻;累計募集資金122.19萬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分機構類型來看,2021年,城商行新發產品18731只,占全市場比例達到39.34%,是新發產品數最多的機構類型。隨著理財業務公司制改革不斷深化,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募集金額同比降幅顯著,分別達到40.95%和21.44%。理財公司募集資金規模44.08萬億元,同比增長191%,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36.08%,從募集規模來看,為市場第一大類機構類型。
從存續情況看,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301家銀行機構和2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63萬隻,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存續餘額29萬億元,同比增長12.14%。同比增長157.72%,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59.28%,從存續規模來看,理財公司為第一大類機構類型,理財市場已呈現出以理財公司為主、銀行機構為輔的格局。
從理財產品類型結構看,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及占比呈上升趨勢。截至2021年底,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6.78萬億元,同比增長22.80%,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92.34%;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14萬億元,同比下降46.13%,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38%;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809億元,同比增長1.09%,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0.28%;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規模較小,為18億元。
多層嵌套的違規投資情況基本清除
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程度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底,淨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去年同期增加25.70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底,理財公司產品(全部為淨值型產品)存續規模17.19萬億元,同比增長157.76%。其中,理財公司自主發行產品占比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底達58.51%,較去年同期增加19.20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底,從理財公司理財產品資產配置情況來看,現金管理類產品資產配置具有較高流動性特徵,配置現金及銀行存款、同業存單資產合計占比47.02%;固定收益類(非現金管理類)產品資產配置更加多元,配置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公募基金、權益類資產占比分別為8.81%、3.98%、1.89%;混合類產品配置公募基金、權益類資產占比相對偏高,分別為23.71%、14.94%。
隨著銀行理財轉型過渡期的順利收官,理財產品多層嵌套的違規投資情況基本清除。截至2021年底,理財產品多層嵌套投資規模占總資產比例僅為0.1%,較資管新規發佈時規模下降97%。理財產品持有各類資管產品規模11.40萬億元,占總投資資產比例的36.55%,占比較資管新規發佈時減少10.63個百分點。
從投資杠杆率來看,截至2021年底,理財產品平均杠杆率為107.37%,較去年同期減少3.63個百分點。2021年各月末杠杆率基本保持穩定,在監管標準範圍內波動。
子公司制改革穩步推進
2018年12月至今,監管部門堅持“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則,已批准29家理財公司籌建,其中24家獲批開業。金融業對外開放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已有4家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其中3家已獲批開業,廣闊的市場空間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理財市場。
截至2021年底,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占比近六成,且全部為淨值型產品。截至2021年底,“潔淨起步”的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占全市場的比例近六成,已發展成為理財市場重要大機構類型。
隨著理財業務公司制改革的穩步推進,銀行在市場引導下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理財市場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對於中小銀行,受限於資產管理與投研能力不足,理財業務發展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部分中小銀行已退出理財業務。截至2021年底,存續理財產品的機構數量較資管新規發佈前減少了90家。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小銀行選擇通過代銷業務繼續參與理財市場,充分發揮自身在客戶資源、銷售管道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打造具備自身特色的理財產品“超市”,逐漸成為理財產品代銷的重要力量。
從發行機構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底,有存續產品的21家理財公司均與代銷機構開展了合作,代銷產品餘額共計17.07萬億元。具體來看,3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僅由母行代銷,18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除母行代銷外,還打通了其他銀行的代銷管道,平均每家理財公司約有14家合作代銷機構。
持有理財產品投資者達8130萬個,個人投資者占比超99%
理財新規發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大幅降低,產品種類不斷豐富,覆蓋投資者數量持續增長,居民財富管理需求進一步滿足。
截至2021年底,存續銀行理財產品3.63萬隻;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到了8130萬個,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31%,其中個人投資者仍佔據理財市場絕對主力,數量占比高達99.23%。
資管新規發佈以來,理財產品已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61萬億元,其中2021年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近1萬億元。2021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為3.97%、最低為2.29%,收益率波動相對平穩。
從投資偏好來看,持有低風險產品的投資者數量明顯增長,但平均持有金額最少。截至2021年底,投資者仍主要持有風險等級為一級(低)風險和二級(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占比分別為40.90%和49.14%。相較於去年同期,一級(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進一步增長,但是平均持有金額卻最少。可以看出,通過發行低風險產品、降低起售門檻等方式,理財市場正逐漸吸引更多有保守投資需求的投資者進入。
服務實體能力穩步提升
資管新規發佈以來,銀行理財行業持續提升資金配置能力、拓展投資管道、縮短投資鏈條,更加精准高效支援實體經濟,大力踐行社會責任。
一是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援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25萬億元,約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8%,有效實現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接。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調整。理財產品期限不斷拉長,資管新規發佈時,全市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為138天,2021年12月則大幅增長至481天,為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資金來源。
三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2021年,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2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超12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萬億元,累計募集ESG主題理財產品超600億元,募集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主題理財產品超600億元,有效促進共同富裕目標實現。
扎實推動養老理財試點期工作
展望2022年,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將著力圍繞以下三方面開展工作,為銀行理財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一是加大理財產品中央資料交換平臺推廣使用,推動更多理財公司和代銷銀行接入交換平臺,同時做好系統運維管理,加快系統二期開發,不斷完善系統功能。
二是在現有基礎上,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已進一步擴大,理財登記中心將嚴格落實監管部門工作要求,扎實推動養老理財試點期工作。
三是進一步做好理財資訊披露平臺建設,穩步推進資訊披露行業標準制定工作,推動建立全行業集中統一資訊披露管道,提高理財產品資訊透明度,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