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持續推進 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7月2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22年下半年外匯管理工作會議,傳達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部署,總結上半年外匯管理工作,分析當前金融外匯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
從上半年工作總結看,資本專案高水準開放與便利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會議指出,上半年加大外匯助企紓困和改革開放力度。其中,“拓寬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跨境融資管道”“便利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以及“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均取得了明顯成效。
“正是隨著外匯便利化政策擴面提質,跨境投融資管道不斷暢通,我國跨境交易更加活躍,跨境投融資結構不斷優化,能夠更好滿足境內外投資者的需求。”業內人士如是評價上半年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方面的幾項成果。
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融資管道不斷拓寬
2022年以來,外匯局在推進資本專案高水準開放與便利化方面頻頻發力。4月18日,人民銀行、外匯局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的23條政策舉措,其中6項措施涉及優化外匯業務辦理、促進外貿出口平穩發展。外貿企業迎來多個外匯政策“大禮包”,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享受到更多便利化措施。
例如,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方面,《通知》將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擴大到全國,鼓勵銀行將更多優質中小企業納入便利化政策範疇。這一政策很快惠及多個市場主體。
在6月2日人民銀行、外匯局舉行的解讀國務院常務會部署扎實穩住經濟的有關金融政策新聞發佈會上,外匯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披露,當前,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實現了全國覆蓋,該政策項下累計辦理業務112萬筆,金額合計7200億美元。
在跨境融資方面,外匯局進一步便利中小微高新技術等企業跨境融資,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幫助企業降低財務成本等成本。“《通知》擴大了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主體範圍。在原高新技術企業基礎上,首次增加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允許非金融企業多筆外債共用一個外債帳戶;支持企業以線上方式申請外債登記等。”外匯局有關業務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隨著穩增長穩外貿政策的不斷加碼, 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迎來了更多政策紅利。5月30日,外匯局發佈《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支持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的通知》,進一步拓寬企業跨境融資管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外債便利化額度試點。這也是國務院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中的重要一項。
據瞭解,由於高新技術中小微企業以及“專精特新”企業一般淨資產規模較少,如果按照宏觀審慎管理,從境外融資存在一定困難。而前述政策將給予符合條件的企業一定額度,企業可以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進一步擴大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讓企業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寬中小微創新企業融資管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助於激發中小微企業等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穩定就業,穩定經濟大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對“專精特新”企業來說,此次試點擴大,拓寬了企業的融資管道,將推動中小微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科創研發與生產中,增強企業自身創新研發能力,促進試點區域科創企業發展壯大。同時,由於試點省份大幅擴大,將使得更多省份的“專精特新”企業受益,有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便利境外投資者進入境內證券市場
與此同時,推進資本專案高水準開放也不斷深入。《通知》提出,推動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統一准入標準,簡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資金管理。此前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透露,隨著《通知》的發佈,外資投資境內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則有望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匯出入政策將進一步優化。
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舉措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整體對外開放,提升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便利程度,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5月27日,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發佈聯合公告〔2022〕第4號(關於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以下簡稱《公告》),統籌同步推進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在投資範圍方面,《公告》稱,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方式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此外,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市的入市程式也進一步簡化。
在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方面,外匯局還披露了一系列計畫:包括擬優化境外機構在境內發債的資金管理規則,實現發行主體的境內關聯機構按實需原則借用相關資金,並擬將QFII和RQFII資金業務登記交由銀行直接辦理。
實際上,隨著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國外匯市場韌性也在不斷增強。由於近期國際金融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美元匯率、利率較快上升,國際資本出現了從新興經濟體流出的態勢。對於這一趨勢,王春英回應,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跨境債券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這個格局沒有因為近期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改變。
“中國債券市場的波動情況遠低於相當多的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從境外投資者的構成和持有的債券規模看,央行類機構持有中國債券規模始終占一半以上,其餘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追蹤國際指數的配置性資金,穩定性也比較高。”王春英進一步分析,近年來,貨物貿易以及直接投資等跨境資金穩步流入,這些資金發揮了基礎性順差作用。同時,債券市場開放也豐富了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和資金來源,有利於拓展我國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我國外匯市場對各類影響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對境外投資者而言,不斷開放的債券市場也將更有吸引力。王春英判斷,長期來看,外資仍會穩步增持人民幣債券。“中國債券既有分散化投資價值,也有實際資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撐。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21萬億美元,外資在中國債券市場中占比在3%左右,所以我國債券市場吸收外資是有提升空間的。”她談道。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擴圍
近期的另一項重要突破是跨境金融管理政策本外幣一體化進程更進一步。根據7月22日人民銀行、外匯局官網消息,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將進一步擴大。上海、廣東、陝西、北京、浙江、深圳、青島、寧波等地將迎來第二批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
這是近年來諸多便利跨國公司跨境資金統籌使用舉措的延續。早在2021年3月,為支持超大型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並優化運作,外匯局會同人民銀行共同研究形成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方案,對超大型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進一步優化管理、簡化手續,在雙向宏觀審慎管理、境內資金劃轉、意願購匯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化支持。當時,該試點首先在北京、深圳兩地各5家信用等級較高的大型跨國公司落地實施。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本外幣一體化管理將拉平本外幣政策差異,有效集中監管資源,節約監管成本,便利跨國公司資金集中高效運營。在他看來,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既能夠在宏觀審慎原則下滿足企業正常經營的資本專案跨境收支,又為成員企業的資金流動提供了可行路徑,對於推動跨國公司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服務實體經濟高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政策切實起到了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外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022年3月末,北京、深圳10家試點跨國公司辦理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金額合計近500億美元,節約財務成本約9000萬元人民幣。
隨著試點擴圍,越來越多企業有望受惠於該業務。記者獲悉,下一步,人民銀行、外匯局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支持涉外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