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數位化轉型發出強音!中國數字銀行論壇·海口論壇圓滿落幕
2022-08-15 14:53:03
·
优维金融空间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雙迴圈”的重要新動能,數據資產更是成為其中關鍵的生產要素。數據能力成為金融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是銀行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切入點,也是推動銀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
8月11日,在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指導下,主題為“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驅動高質量轉型”的中國數字銀行論壇·海口論壇在雲端成功舉辦。論壇由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以下簡稱:中小銀行聯盟)攜手海南銀行、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發展中心聯合舉辦、金融壹賬通協辦。中小銀行聯盟、自貿港金融(海南自由貿易港金融發展中心官方帳號)、金融壹賬通、易觀分析、財經、零壹財經等各大平臺的視頻號對論壇進行了即時直播,會議直播期間,超17萬人次“雲參會”。論壇發佈了兩項成果,邀請政府單位、專家學者、金融及金融科技資深從業者分享演講,活動效果收穫各方好評。
當前,海南正在成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應用的新高地,在數據要素的價值挖掘上,海南以“政府+市場”雙輪驅動,出臺全國首個省級專門規範公共數據產品開發和數據產品交易的規章制度,創新建設運營機制,激發市場活力。
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陽在開幕致辭仲介紹,當前,海南發展數字金融的氛圍濃厚,聚集效應正在形成。去年發佈了《海南省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其中指出“海南省將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開展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試點,構建智能化的體系,依賴數位化系統、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實現金融機構智能化、輕型化的升級改造。”以海南的生態軟體園為例,近年來,這一園區已成為自貿港政策落地的先行區、產城融合的示範區和制度集成創新的試點園區。
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執行副理事長、金融壹賬通董事長葉望春表示,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性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已經全面融入經濟價值創造,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本屆論壇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驅動高質量轉型”為主題,順應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把握數字經濟脈搏,為釋放數據要素的價值而集思廣益、凝聚力量。
在數字經濟中,數據是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更是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因此,如何推動數據要素發展,如何深挖數據要素價值,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論壇上,來自經濟領域、產融領域、核心技術領域的專家紛紛發表自己的最新見解。
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佈,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為生產要素,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包括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用、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內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指出,在勞動力、資本和土地傳統三要素之外,將技術和數據明確為新的生產要素、生產力提升的重要來源,並據此不斷規範和完善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從這個領域的理論和實踐來看,中國已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聚焦數據價值挖掘與產融合作發展。他指出,金融供給結構性失衡的深層次根本性原因是金融供給側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傳導管道不暢。產融合作可以解決工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強化數據共用,加強銀企資訊對接,拓寬多元融資管道,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產融合作是由工信部牽頭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自2016年以來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重點工作包括兩批試點、一個平臺、多項對接。其中,國家產融合作平臺構建了以技術為底層的合作模式,通過大數據和智能風控等金融科技手段作為核心技術,實現金融產品的智能匹配、融資需求的精准推送,融合企業方、資金方、數據方,解決產融精准對接的難題。平臺運行已取得初步成效,已成功對接超2,136筆,累計授信超2,571.8億元,實現13個數據維度對接。何所長介紹,中國信通院以國家高端專業智庫、產業創新發展平臺為定位,支撐工信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形成內容豐富的大數據資源體系,未來將持續以技術服務國家決策和產業治理,成為資訊社會創新發展的思想庫和使能者。
“數據如果是戰略資產,關係到企業的戰略,企業就應該充分發揮數據在生產、消費市場、產業鏈方面的優勢”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艾春榮說,他表示,數位化轉型涉及五個方面:一是組織架構的轉變,二是企業文化的重塑,要建立基於數據的決策文化;三是內部數據的彙集與融合,外部數據的抓取與整合;四是分析團隊的建立;五是公司從高層管理到中層管理,到下層的員工,對數字的應用的堅定的支持。在此基礎上,艾春榮列舉了摩根士丹利、豐業銀行、平安銀行的數位化轉型案例。
交叉資訊核心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設立)常務副院長林常樂帶領大家探索數字經濟領域的核心技術——數字定價演算法。他表示,數據流通定價的整體方案包括安全計算層、數據的合規審計流通層和數據的定價產品層。基於這個方案,可以提供安全、合規,且價值可分配的流通技術,並支撐各種各樣的業務場景,不僅包括智能行銷、智能調度等業務場景,還能應用於智能生產場景。
本屆論壇發佈了海南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海南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兩項重磅成果展示了目前海南省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金融科技創新和發展態勢。
海南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有關金融資訊化工作相關要求的主要承接載體,是《智慧海南總體方案(2020-2025年)》34項重點工程之一,是集金融服務與監管為一體的金融資訊化基礎設施。海南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由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牽頭建設、海南省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運營、金融壹賬通負責技術承建,自2021年6月啟動建設,並於今年6月1日開始正式運營。
作為海南省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承建方代表,金融壹賬通董事兼CEO沈崇鋒介紹,金融壹賬通於2021年在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承建了該平臺。截至7月底,該平臺已接入來自逾20個政府部門100多類核心政務數據,精准把握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與痛點,已有超110家金融機構入駐平臺並上架金融產品約130款,服務中小企業逾2.6萬家。《海南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是由國內領先的數字經濟行情資訊和數據研究分析機構、本次論壇的數據支持單位——易觀分析、易觀千帆編制,全方位展示了海南的數字經濟發展成效與成果。該指數旨在以海南19市縣為樣本,通過對數字用戶規模及滲透程度、數字科技產業基地發展情況、企業數位化創新發展情況等方面進行演算法模擬和深入研究,測算海南數字經濟發展行為。
來自編制單位的易觀智慧院院長李智表示,除了《海南數字經濟發展指數》,易觀分析目前已經陸續發佈四川、山東等省份的數字經濟指數,在面向海南的數字經濟發展評價的模型中,包含五個最關鍵的維度:創新發展、產業集聚、企業發展、用戶活躍和政務活躍,希望通過呈現海南十幾個市、縣、地區的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能夠給海南當地政府一些數據上的參考。未來,這項經濟發展指數也將持續更新,展現海南的數字經濟的新發展路徑。
本屆論壇演講嘉賓的陣容強大,既有理論型、走研究路線的學院派專家,從“數據治理、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角度各抒己見;也有站在企業經營一線的實戰派幹將,圍繞“合作創新、釋放發展新動能”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銀行機構在自身體制機制轉型與促進區域發展中,如何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浙江農商聯合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小龍從全國深化農信社改革“第一單”的發展經驗出發,總結了浙江農商銀行系統的三大優勢:即數字技術的先發優勢、專注省內的地緣優勢和服務體系的獨特優勢,分享了全系統爭當浙江數位化改革最佳金融服務供應商的實踐探索和最新成果。
平安銀行海口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峙則圍繞商業銀行助力海南自貿港數位化建設的主題,展示了平安銀行在數位化金融、數位化普惠方面相關案例。
數據要素市場化中,如何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上海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盧勇分享了多個實踐中的數據資產化場景,他總結,一個多層次的數據要素市場在對數據資源進行更好的運營之後,將對前端的產業數位化形成深度賦能,最終實現數據資產化。數據資產化一方面增強了企業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又使得金融機構可以有更多方式去服務這些企業,最終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一個完善的數商生態。
從傳統行業出發,搭乘金融科技的政策東風,更加多元的應用場景出現了。創易金服(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曉紅以“鐵路金融新場景,助力銀行普惠業務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大家描繪了一幅“鐵路金融觸手可及”的未來新願景。據她介紹,鐵路12306線上管道有6個億的註冊用戶,線下有超過2000個車站有站車商業,鐵路線上線下結合,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是非常好的獲客和活客場景。與此同時,鐵路貨運服務於58萬家貨運企業,國鐵集團下屬4000家鐵路單位,220萬的鐵路職工,背後都蘊含了無限的金融機會。
數位化是金融業的一次基建革命,而基建的核心在於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特別是數據角度,如何讓數據充分釋放能量?來自金融壹賬通的技術專家現場給予了答案。金融壹賬通智慧管理總經理唐映中圍繞“賦能監管科技、助力銀行數據治理”的主題,從金融科技廠商視角闡述了如何理解和落實數據治理。唐映中認為,監管數據治理的過程,可以形成“一庫、一錄、一模、一表,一評”五位一體的標準化數據治理手段,有效利用監管數據的自身特點,梳理問題流程節點,並對具體的品質問題進行總結,形成根因分析模型,讓技術域的同事從技術角度出發,快速解決表像問題,讓管理域的同事從管理角度出發,徹底解決根因問題。
金融壹賬通加馬業務中心開放平臺產品總監張鯤就數據中臺建設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所謂做數位化轉型或者做數據中臺,其實不是單純地做工具,它頂層有數據戰略,要有數據決策,數據應用和技術來支撐,底下有數據智能的平臺,底下還有數據團隊和數據文化。這一整套結合起來才能稱之數據驅動的數位化轉型戰略落地。2017年,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開始打造“中國數字銀行論壇”品牌活動,至今主論壇已成功舉辦五屆,累計參會機構超1000家次,參會行業代表2000餘人次,累計媒體曝光達28億頻次。2019年,首次中國數字銀行論壇·海口論壇隆重舉辦,論壇上發佈了多項成果,獲得了監管、行業、媒體的高度關注。2022年起,海口論壇成為中國數字銀行論壇常設分論壇。今年,也恰逢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深圳)聯盟註冊成立五周年,聯盟多年以來服務行業、深耕金融科技領域成果深受各界認可,獲得了2021年度深圳市5A級社會組織稱號,中小銀行聯盟執行副理事長葉望春在論壇致辭中也同樣提到,中小銀行聯盟將繼續深化自身平臺化建設,推動行業標準化,與會員單位同發展、共進步,金融科技服務持續驅力與陪伴,銀行數位化轉型必將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