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弊端日益突出,美國經濟實力很難支撐美元地位
“以史為鑒——亞洲金融危機25周年的回顧與啟示”國際研討會於2022年8月19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出席並演講。
戴相龍回憶稱,1997年7月2日,泰國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泰銖當天貶值20%,隨後菲律賓、印尼等國也放棄固定匯率,貨幣不斷大幅貶值。1998年新年開始,東南亞國家的金融危機導致政治危機。
“東南亞金融危機給東南亞國家帶來嚴重危害”,戴相龍說,由於貨幣貶值,東南亞國家共損失國民生產總值3萬億美元,股市市值腰斬過半縮水2萬億元,銀行發生壞賬1萬億美元,東盟陷入31年來最困難的時期。
談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戴相龍認為,從東南亞國家內部講,主要是採取固定匯率制,短期外債比例過高,經濟發展速度超出發展潛力。從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是國際貨幣體系不合理,是由於美元既是美國本幣、又是國際主要貨幣帶來的金融風險。“1994年美國出現通貨膨脹,為應對通貨膨脹,美國從2月開始,12個月加息8次,累計加息300個基點。美元加息抑制了通貨膨脹,帶來美元升值,導致大量的美元從東南回流美國,打破了東南亞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 償債成本大幅度增加”,他說。
面對東南亞金融危機,我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戴相龍說,一是增加人民幣貨幣供應,擴大出口,維護國際收支平。二是公開宣佈人民幣不貶值。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制度。三是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操作預算和雙邊支持,中國出資40億美元救助有關國家,成為全球第三大出資國。四是吸取亞州金融危機的教訓,1997年11月,中央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全面整頓金融秩序。1998年 ,中央先後下發3號文、12號文,擴大財政赤字,增加對基礎建設的投資,1998年經濟增長保持8%。此後,又進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審慎擴大資本專案可兌換步伐,增加外匯儲備。由於採取這些措施,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衝擊較小。
戴相龍在演講中強調,站在新的歷史時點上,回顧亞洲金融危機,主要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風險正在不斷擴大。
一是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弊端日益突出。與25年前相比較,美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例逐步下降。美國政府負債占GDP比例,已從65.9%提升到128.8%以上。美國經濟實力很難支撐原來美元的地位。美國重大貨幣政策出臺,都會帶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因此,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都不斷增加美元儲備,承擔了美元外匯儲備投資風險和貶值風險。
二是美國政府金融失信風險在漫延。戴相龍以“美國政府無理凍結阿富汗國家外匯”為例稱,“美國政府採取的極端手段,大大傷害了國際金融界對美國政府機構的信任,破壞了全球國際金融運行規則,增添了新的全球金融風險”。
三是美國為實施“亞印戰略”,推出“印太經濟框架”,擴大了亞洲地區金融風險。
為了防範和化解以上風險,戴相龍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繼續推進國際貨幣多元化。防範和化解美元既是美國本幣、又是全球主要國際貨幣的風險。“現在可行的辦法是,建議國際貨幣基金基金組織擴大發行特別提款權(SDR),允許其中一部分可用於成員間的流動性支出。同時,推進國際貨幣多元化。加強中歐經貿合作,促進歐元穩定。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積極推進我國和俄羅斯等有關國家貿易的本幣結算”,他說。
二是美元雖然是美國的本幣,但又是全球最主要的貨幣,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權通過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及其財長、央行行長會議,督促美國政府把國家負債率逐步降到70%以內,相當25年前的水準;減少美國貨幣政策溢出的負面效應;尊重和維護“環球銀行金融電訊系統”(SWIFT)為國際貿易提供結算服務的獨立自主管理權。
三是加快中國現代金融建設,增強我國防範和化解全球金融危機的能力。他建議,抓緊建立和完善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現代融資制度、現代金融監管制度,提高我國對囯際金融治理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繼續推動“10+3”金融合作,建立區域應對全球金融風險的制度安排。吸取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2000年5月,東盟10國和中、日、韓3國的財政部長在泰國簽訂“清邁協議”。戴相龍認為,為鞏固和發展“10+3”經貿合作關係,還應創造條件繼續討論“清邁協議”的落實,提高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區域性協防能力。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