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全球第四
請點擊下載報告↓
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pdf
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推進,人民幣資産對全球投資者保持較高吸引力,證券投資項下人民幣跨境收付總體呈淨流入態勢。
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産金額合計爲10.83萬億元,同比增長20.5%。
展望下一階段,人民銀行稱,將堅持以市場驅動、企業自主選擇爲基礎,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人民銀行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體系和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更高水平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良性循環;進一步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的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綫。
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
成爲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
報告顯示,2021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穩步提升,投融資貨幣功能進一步深化,儲備貨幣功能不斷上升,計價貨幣功能逐步增强。
一系列數據與事實可以佐證:
2021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爲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9.0%,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人民幣跨境收支總體平衡,全年累計淨流入4044.7億元。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過日元成爲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2022年1月進一步提升至3.2%,創歷史新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
(COFER)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達2.88%,較2016年人民幣剛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時上升1.8個百分點,在主要儲備貨幣中排名第五。
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反映出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
拓展人民幣在對外貿易投資中的使用
展望下一階段,報告具體提出以下四方面舉措:
一是拓展人民幣在對外貿易投資中的使用。
爲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需要繼續做好制度設計、政策支持和市場培育工作,加强本外幣協同,支持市場主體在對外貿易投資中更多使用人民幣。進一步推進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創新,不斷提升境內外市場主體在貿易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的意願。
二是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
推動金融市場向全面制度型開放轉型,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産的流動性。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投資,豐富可投資的資産種類,便利境外投資者特別是央行類機構更多配置人民幣資産。支持境外主體發行“熊猫債”,繼續做好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工作。
三是持續深化央行貨幣金融合作。
繼續穩步推進央行間雙邊本幣互換和本幣結算合作,發揮好貨幣互換對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和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作用,探索與其他東盟國家和周邊國家開展LCS合作。推進人民幣對相關國家貨幣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國家和地區發展當地人民幣外匯市場。
四是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發揮好與中國香港常備貨幣互換安排的作用,爲香港人民幣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人民幣流動性。繼續完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供給機制,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産品和服務的動力,豐富離岸人民幣産品體系,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形成良性循環。優化人民幣清算行布局,加强對清算行的政策支持,發揮好清算行培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積極作用。
促進人民幣能“流出去”也能“沉下來”
2009年以來,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不斷完善,人民幣跨境流動渠道逐步拓展,在跨境經濟活動中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報告顯示,人民幣跨境流動主要有以下渠道:
- 一是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渠道。也就是在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二是融資渠道。這包括境內外銀行向非銀行機構提供跨境貿易
- 融資、貸款等各類人民幣融資,以及通過發行“熊猫債”“點心債”等進行直接融資。
- 三是金融市場渠道。目前金融市場開放主要以“管道式”開放模式爲主,境內外主體可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CIBM)、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RQDII)、滬深港通、債券通等,運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外金融市場。
- 四是外匯交易渠道。境內外主體可通過外匯交易方式獲取或出售人民幣。
報告稱,隨著跨境流動渠道不斷拓展,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結構也呈現出階段性變化的特徵。
第一階段大致在2009年到2016年期間,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主要發生在經常與直接投資渠道。這一階段,境外主體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便利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的政策釋放了市場主體的潜在需求。人民幣作爲融資貨幣尤其是在貿易融資中的使用也較爲活躍。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從2009年不到1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12.7萬億元,其中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占全部人民幣跨境結算額的八成左右。
第二階段爲2017年以來,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成爲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重要力量。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債券先後納入國際三大債券指數,人民幣資産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較强,證券投資在跨境人民幣收付中的占比由2017年30%上升至2021年的60%左右。
報告稱,總體來看,人民幣跨境流動渠道拓展與我國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契合,基本遵循了從經常項目到資本項目、從直接投資到金融交易、從機構到個人的次序,人民幣國際貨幣功能相應從支付結算貨幣向儲備貨幣、投融資貨幣等拓展。
報告顯示,目前,人民幣跨境流動主要通過經常項目、直接投資以及金融市場進行,融資渠道和外匯交易渠道資金流動規模相對較小。爲進一步暢通人民幣跨境循環,需要不斷提高跨境貿易和直接投資的便利性,擴大人民幣融資業務,進一步便利人民幣交易和匯兌,促進融資渠道和外匯交易渠道更好發揮作用,同時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逐步拓展交易、清算、投融資等功能,促進人民幣能“流出去”也能“沉下來”。
人民幣結算貨幣功能持續鞏固
計價貨幣功能有所提升
2021年,中國銀行對境內外工商企業使用人民幣的情况進行了市場調查,調查樣本逾3300家。其中,境內企業約2400家,境外企業約900家。
調查顯示:
- 一是人民幣結算貨幣功能持續鞏固。約有78.8%的受訪境內外工商企業考慮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或提升人民幣的使用比例,這一比例與2020年度調查情况基本持平。
- 二是人民幣計價貨幣功能有所提升。調查結果顯示,有20.9%的受訪境內工商企業表示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報價,這一比例較2020年有小幅上升。
- 三是人民幣融資貨幣功能基本平穩。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1.2%的受訪境外工商企業表示,當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流動性較爲緊張時,會考慮將人民幣作爲融資貨幣。
2021年和2020年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在考慮是否使用人民幣開展貿易融資時,境外工商企業最關注人民幣兌本國貨幣匯率及匯率避險成本、人民幣利率水平兩大因素。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