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服務科創企業信貸模式探析
【導語】面對科創企業高科技、輕資産、快成長、高風險等特點,銀行傳統信貸技術已經不適應于科創企業的信貸决策分析。商業銀行應結合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特點,從單純財務報表、抵質押類、關系型等“看過去”傳統信貸技術,轉變爲科創企業“看未來”信貸模式,以“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交易銀行+私人銀行”等多維視角看科創企業,進而减少信息不對稱,提升科創金融服務能力。
金融服務科創企業意義重大
科創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解决“卡脖子”問題的主力軍,是我國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增長轉型的關鍵。根據科技部、工信部等統計,2021年末我國高新技術企業33萬戶,科技型中小企業32.8萬家,“專精特新”企業4萬多家,全社會研發投入27864億元,研發投入强度2.44%,爲國家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培育發展100萬家左右創新型企業,10萬家左右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左右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千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2022年4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會議强調,加快推進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建設,統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和防範金融風險。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近年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相關部委多次出臺政策文件,完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體系,建立適合科技創新的金融體系,設立科技創新再貸款,爲商業銀行發展科創金融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共959家,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長23.2%,比貸款平均增速高12.1個百分點。
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優化科創企業信貸技術,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對稱,增加金融服務供給,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等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對于落實國家戰略和監管要求、完善科創金融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從科創企業的特點看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技術面臨的挑戰
銀行和企業之間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爲了有效减少信息不對稱,國內外對信貸技術有較多研究。根據Berger和Udell(2006)的研究,信貸技術是指包含主要信息來源、甄別(screening)與承做(underwriting)政策/程序、貸款合約結構以及監控策略/機制的獨特組合,可分爲財務報表型、抵質押擔保型、信用評分型、關系型等七類信貸技術。其中,財務報表型、抵質押擔保型、信用評分型等都屬交易型信貸技術,是指信貸决策主要依據企業硬信息;關系型信貸技術是依據軟信息進行信貸决策,是交易性信貸技術的補充。
和傳統企業相比,科創企業大多屬新興行業,具有高科技、輕資産、快成長、高風險等特點,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更加突出,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技術已經不適應于科創企業的信貸决策分析。
商業銀行科創金融服務應覆蓋科創企業的初創期、成長期等全生命周期。從企業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大多數科創企業處于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階段,發展速度快,存續期較短,難以通過歷史業績分析未來發展,不確定性較大,現金流難以預測。據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等研究,中國的科創企業5年期存活率不足18%。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技術側重于“看過去”,重點分析過去三年的公司治理、生産經營、財務表現等存在的風險,一般爲發展平穩的成熟期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未來,商業銀行科創金融服務應覆蓋科創企業的初創期、成長期等全生命周期。
商業銀行對科創企業技術路綫、發展前景、風險預判等方面研究有待深入。商業銀行由于人才儲備、風險偏好等方面原因,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房地産、建築業等傳統成熟行業研究較多,而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行業經驗儲備不足。和傳統企業相比,科創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傳導路徑、市場前景、商業回報等方面不確定性較大,當前,商業銀行對科創企業技術路綫、發展前景、風險預判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科技金融信貸决策和服務能力有待提升。
商業銀行傳統的抵質押型、財務報表型信貸技術亟待突破。一方面,商業銀行傳統信貸依賴于房地産、土地等抵質押信貸技術,大多數科創企業屬技術密集型或者知識密集型,缺少土地、房産等抵押物,普遍呈現重研發、高人力資本、輕資産等特點,專利技術、商標權等知識産權占比較高。然而,當前我國知識産權價值評估機制尚未完善,知識産權的質押登記、交易流轉、處置變現等方面存在困難。面對當前知識産權評估機制缺失的現狀,商業銀行難以準確掌握科創企業的潜在價值。
另一方面,科創企業涵蓋特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業等不同規模類型,其中尤以中小微型企業居多(如“專精特新”企業約4.8萬家,其中中小微型企業占比96.5%;科技型中小企業32.8萬家)。科創中小微型企業幷未具備完備的財務信息,報表失真情况比較普遍,技術成果和轉化不確定性高,違約風險和貸後管理難度大,需要對實際控制人、管理團隊、研發能力、核心技術、技術路綫、市場前景等非財務信息綜合分析。
此外,許多科創企業創業時間長,研發投資規模較大,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盈利,采用淨資産、現金流量法等傳統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難以測算出科創企業的風險限額和授信額度,商業銀行傳統的財務報表型信貸技術面臨挑戰、亟待突破。
商業銀行亟待創新多種金融服務,滿足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從美國等國際經驗看,科技創新主要依賴于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市場。我國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既包括創業投資基金、天使基金、上市融資等股權融資,還包括債券、信貸等債權融資,以及其他非融資類需求。此前,商業銀行傳統金融服務主要包括現金管理、票據、固定資産貸款、債券承銷和投資、理財、票據等,未來,商業銀行亟待通過和産業基金、基金公司、券商等機構合作,提供投貸聯動、選擇權貸款、財務顧問、幷購貸款、員工股權激勵融資等金融服務,以長期的收益平衡長期風險。
商業銀行應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結合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特點,從單純財務報表、抵質押類、關系型等“看過去”傳統信貸技術,探索轉變爲科創企業“看未來”信貸模式,以“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交易銀行+私人銀行”等多維視角看科創企業,進而减少信息不對稱,提升金融服務能力。
拓展科創企業信息來源。一是國家政策。加强與各級政府部門溝通交流,拓展外部資源平臺,充分掌握國家政策信息和數據信息。比如對接工信部發展促進中心,獲取國家“專精特新”企業評價等數據資源;對接科學技術部火炬中心,獲取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交易合同等數據信息;積極對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等證券交易所,獲取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優質上市科創企業信息。
二是行業信息。科創企業大多屬新興行業,應重點圍繞科創企業所在的細分行業,組織券商研究員、創投機構資深人士、政府政策專家、行業協會專家等多方力量開展研討,深化對科創企業所在行業的生命周期、競爭格局、市場前景、技術路徑、發展趨勢、主要風險點等領域的研判,準確掌握行業發展規律,提升行業前瞻研究能力。
三是科創企業信息。將實際控制人、管理團隊、技術人員、研發投入、專利、産學研合作情况、創投資本支持情况等“硬”信息納入科創企業信息體系中。主動聯繫當地政府各大數據平臺,接入知識産權、科技成果轉化、工商、社保、稅務、環保、海關等特色化數據。
優化科創企業評價體系。一是制定專屬評級准入模型,合理提高風險限額和授信額度。深入研判科創企業所在生命周期的發展階段,適當降低或弱化過去經營業績、盈利、抵質押物等指標的權重,增加創新性、成長性和專業化等相關指標評價及權重,比如主要産品所在領域、獲得專利情况、研發費用占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核心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占比、研發機構級別、股權融資情况等。
二是優化貸款“三查”分析框架。重點關注科創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成長空間,包括行業成長空間、企業核心技術、企業成長性,提升成長性分析在商業銀行信貸决策客戶評價中的重要性;建立對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成長驅動因素的分析技術和未來財務預測工具,更好地量化評估企業的成長能力;關注企業後續融資進度及持續經營能力。
三是高度關注企業的科創屬性。深入瞭解核心管理層是否包括企業家素質的科學家,或者科學家素質的企業家,團隊穩定性,合作關係是否融洽,是否擁有科研大獎的技術人員。優先支持具有硬科技的企業,審慎介入單純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
完善科創企業金融産品。一是豐富抵質押物範圍。針對科技企業輕資産等特點,加强與知識産權評估等機構合作,提供知識産權質押融資、股權質押貸款、設備抵押貸款、融資租賃保理、供應鏈融資、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質押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减少信息不對稱。
二是深化投貸聯動。加强與證券公司、天使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機構、證券交易所等機構商業合作,特別是借鑒股權投資的行業經驗,提升對科創企業未來發展的前瞻分析能力,探索開展“貸款+外部直投”、選擇權貸款等産品。
三是提供定制化綜合金融服務。基于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量身定做金融服務方案,提供代發工資、現金管理、票據、債券承銷、幷購融資、上市輔導、財務顧問、股權直投、結構性融資、供應鏈融資、對公理財、資金托管、商機撮合等服務。針對科創企業的創始人、高管層、核心技術人員等,提供私人銀行、股權激勵融資、個人理財等金融服務。
健全科創企業管理機制。一是聚焦于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科創企業集中的區域,成立科技特色支行、科創金融事業部等專門金融服務機構,差异化提供營銷費用、産品創新、信貸規模、審查審批、風險管理等政策保障,設立專業專職的科創企業服務團隊,積極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科創企業金融服務模式。
二是差异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針對科創企業特色融資需求,組建“客戶經理+産品經理+風險經理”的鐵三角服務機制,前移風險關口,提升審查審批和金融服務效率。
三是差异化績效考核機制。從長期收益覆蓋長期風險的角度,差异化科創金融從業人員的績效考核周期,加大資源傾斜,落實激勵約束和盡職免責政策。
嚴格科創企業風險管理。一是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尊重市場規律和金融規律,借鑒投行思維,選擇符合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科創企業客戶。制定差异化的科創企業貸前調查、審查報告和貸後檢查報告模板,區別于傳統行業思路,更加側重對企業專業化、技術研發能力和銷售能力的分析,提高調查審查質效與風險識別效率。
二是關注科創企業特殊風險點。高度關注科創企業核心人才及整體團隊的經歷、經驗及穩定性;密切關注股權投資機構與“專精特新”企業對賭協議、權益分配以及合作關係的穩定性。結合科創企業的行業屬性、成長周期、規模劃型、科創屬性、專利類型、創投資本支持情况、是否挂牌或上市等,對科創企業分層分類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多維度企業風險畫像。
三是加强與當地財政、科技、經信、融資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單位溝通交流,通過風險補償基金、財政補貼、保險等方式實現風險分擔。研發科創企業風險監控預警模型,提升監控預警的前瞻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本文發表于《中國銀行業》2022年9月
作者簡介:陳輝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授信管理部副總經理張明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授信管理部授信政策處(行業研究處)負責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意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