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沿革初探——第7-13任行长
日本银行沿革初探——第7-13任行长
引言
日本是 20 世纪世界产业变迁史中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以来,日本几经起落,直至成为亚洲最大发达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东京成为世界重要金融城市,与其中央银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执行关系密切。而以泡沫经济为界,日本在近40年所走过的经济转型道路,经历的政策变迁和所谓“失去的三十年”所带来的痛苦,亦值得我们了解、借鉴、学习和警惕。
在这个系列中,光大东京代表处将尝试通过影像、视频、文章等形式,以日本银行历代行长的生平及在位期间主要政策和成绩为窗口,与您一起回顾日本现代以来的历史、经济、金融、产业的演绎,更加贴近的了解和观察这段历史。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后,也积累了即将引起另一次大战的矛盾。在此期间,日本也经历了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萧条、东京大地震、金融危机、向军工等重工业转型等重大事件。
一战后,日本靠贸易维持的“战争景气”难以为继,贸易收支恶化;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国内股价暴跌,企业经营困难。面对该等重创,1930年后其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抬头,经济开始突然转向,以军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不断壮大,其他行业不断萎缩,全面陷入侵略战争泥沼。
经济的转型离不开金融政策的协同。1899年至1936年,高桥是清先后出任日银副总裁和财务大臣,在上述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高桥的金融政策贯穿其中。
从45岁出任日银副总裁,到六次担任日本财务大臣;从为日俄战争募集大量外国债券促进日本工业革命取得发展,到“高桥财政”逐渐把日本经济从“昭和恐慌”的旋涡之中拉出来;从一度出任首相,力主将山东归还中国,主张和平崛起,到日本“二二六事件”被日本帝国陆军青年士兵用枪和军刀刺杀身亡,高桥是清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1899年至1936年日银更换了高桥是清、三岛弥太郎、井上准之助(两次担任)、市来乙彦、土方久徵、深井英五等六任总裁,高桥金融政策影响较强。因此,本章将把在高桥金融政策期间的日银总裁经历与政策一同讲述。
第七至十三任行长简介
任期主要金融措施
高桥是清熟稔欧美情势、洞察经济规律、深谙世界格局,被后世称为“日本的凯恩斯”,其金融才能在日本经历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昭和恐慌、战时经济统制中一一展现出来。
1895年8月,高桥是清忽然被当时的日银总裁川田调任至横滨正金银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店长小泉信吉被旧店员排挤,郁闷喝酒去世...日本银行原本对横滨正金银行进行低利率融资的条件之一就是可以指定横滨正金银行的店长人选...希望你可以在那里发挥你的才能”。从此开始,高桥是清开始进入金融界。1897年,高桥是清升职为横滨正金银行副行长,1899年3月任日银副行长,1911年任日本银行行长,两年后1913年从日银行长退位,出任日本大藏相(现财务大臣)。
(一)日俄战争前后(1899-1911年)
1.在日俄战争期间募集到大量外国债券。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在此战中获得大量财产。于此同时沙俄出兵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并控制了辽东半岛。沙俄在旅顺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修建旅顺要塞,并把太平洋舰队从海生崴迁到了旅顺。此举使得当时日本控制的朝鲜半岛陷于沙俄东(旅顺)西(海生崴)夹击当中。
1903年8月12日,日本正式向俄国提出交涉,要求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优越利益”,日本只承认俄国“于满洲铁路有特殊利益”。两国几经谈判均未获结果。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俄国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
在日俄战争期间,为了筹集军费,高桥是清被任命为日银驻英国财务官,并先后进行了五次债券募集。
第一次日本政府要求募集一亿日元公债,高桥是清提前完成计划;第二次募集公债是还未回国就临时接到日本政府的命令,要求再募集军事公债两亿日元。当时的日本政府指示中说:“在作为第一次募集公债担保的关税收入之外,还可再提供烟草专卖利润和国铁收入作为还债之用。”高桥仍以第一次的关税收入作为保证,没有费力就在1904年11月间,在伦敦和纽约两地完成了募集指标;第三次募集公债的条件是年利率4.5%,发行价格为票面的90%,期限20年,以烟草专卖利润作为担保,募集地点除英美两国外,进一步扩大到欧洲大陆各国,此次募集公债额度达三亿日元...从1904年6月到1905年8月共计四次成功发行军事公债6.9亿日元,加上日本国内的4.35亿日元的国债,总共筹集的战费达11.25亿日元。
大额度的外债为日本争夺日俄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战后日本国内残留的巨大外债也为日本企业大规模开展投资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工业革命取得真正的发展时期是在日俄战争之中及其之后。”高桥是清募集到的大量外国债券无疑成为日本工业革命完成的重要基石。
2.完善第六任日银总裁松尾臣善的高利率适用制度的申请系统,提高向横滨正金银行提供贷款的年率,遵从紧缩的财政政策。
横滨正金银行作为日本早期的外汇专业银行,日本银行长期与横滨正金银行进行资金往来,当时日本银行向横滨正金银行提供资金的方式为外汇票据再贴现的方式,一千五百万日元以下的贷款年率为2%,一千五百万日元以上为5%,无最高额限制。高桥是清改为贷款年率一千五百万日元以上、三千五百万以下为5%,三千五百万以上6.5%。
(二)日俄战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1-1918)
日银第八任行长三岛弥太郎于1913年就任。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前期,日本国际收支逆差,负债累累,国家处在破产边缘。出口和非贸易收入罕见增长,积累了大量黄金和外汇,从传统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1914年7月,三岛弥太郎设定根据出口票据制定限额,抑制私人进口,规定横滨正金银行根据出口票据给予贷款,用于企业出口支付海外资金,总限额为每年1500万日元。
之后,由于日本外债累积、国内实行财政紧缩,“日俄战后经营”的良好局面消失,日本物价开始下跌,经济趋于萧条。
为平衡国际收支、推行财政紧缩,三岛弥太郎在旧金山、哈尔滨等地开设分行,参与日法银行的设立,并与该银行达成了互利的业务联盟,制定了日本第一个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协议,争取国际业务,收紧货币流通,但效果甚微。
图1 物价指数变化(1873-1940)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至1936年。(1918-1936)
一战期间,日本面向美国市场、欧美殖民地的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增加,带来了空前的战争景气。与生丝、棉线、铁有关的纺织、金属产业盛况空前,除此之外,股市、土地的投机活动也很活跃。
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停止使用金本位制,1920年,日本大战景气在生丝市场、股市的暴跌中结束。1920年3月日本经济首次陷入萧条。
于1919至1923年及1927至1928年两任日本央行行长的井上准之助让日本央行提供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救助贷款平息局势,批准额度达到了3.8亿日元,实际贷款额达到2.4亿日元。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来袭,9月5日市来乙彦成为日本银行行长,为了采购物资,不得不动用战争期间积累的外汇增加进口,进一步加剧了通缩效应。
另一方面,井上准之助发行了由日本银行盖章的票据,即出口商开出的贸易票据可作为抵押品借出贷款或再贴现,这种票据可以被市场上有盈余的银行买走,如果购买票据的银行盈余不够,日本银行将随时接管,这是日本贴现市场发展史上防止滥用中央银行信用的划时代制度。
日报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停滞不前,在恢复金本位制这一政策目标下,继续维持金融紧缩政策,1927年日本发生“昭和恐慌”,国内经济陷入衰退。然而,井上准之助于1930年实行“金解禁”的紧缩政策,加剧了金融危机,他描述到“金解禁”政策,“就像让肺病患者跑马拉松一样”,但他表示,解除黄金禁令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问题,但因为日本的商品价格在黄金体系下低于外国商品的价格,有利于出口、改善国际收支平衡,所以有必要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恰逢从美国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蔓延,此番做法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衰退,1931年12月13日停止了金解禁,禁止黄金出口,日本的本位币保有额从1929年末的13.43亿日元大幅减少到1931年末的5.57亿日元,2年间就损失了7.86亿日元,井上准之助的金融主张使日本公众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农民付出了代价。井上于1932年选举运动中遭遇日本右翼袭击致死。
世界金融危机和昭和恐慌之后,20世纪30年代日本通过满洲事变等扩大了自己的殖民地经济圈,日本第二届若槻内阁倒台,高桥是清担任了之后多任内阁的大藏大臣(财务大臣),高桥是清试图将日本从昭和恐慌的萧条中拉回到正轨,开展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为脱离金本位制和低汇率政策、积极的财政支出、低利息政策。
1931年12月13日禁止黄金出口开始,日本脱离了金本位制,土方久徵担任日银行长期间,外汇方面政府修改了外汇管理法,开始介入外汇交易,优先向材料业、重工业等提供财政补贴、进口配额等,发展日本经济。在此期间,日元汇率一度从100日元兑换20美元至兑换30美元上下;积极的财政支出方面,1931年财年支出为16亿日元,到1933年增长到22.4亿日元,如图2所示,其中值得注意,军费支出几乎翻倍。深井英五出任日银行长期间,日银直接认购国债发行,避免“挤出现象”,让政府的财政需求得到补充,用充裕的货币供给向低利息过度,刺激总需求增长,调节日本的物价。
高桥是清多次出任日本大藏相,主持日本国家财政达12年之久,执政期间,高桥是清为适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进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反对无限制扩大军费开支,这与20世纪30年代后期日本军部极力主张的无止境扩军备战要求形成尖锐矛盾,最终在日本“二二六事件”中,高桥是清被日本帝国陆军的部分“皇道派”青年士兵用枪和军刀刺杀身亡。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