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促进型”立法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速智慧城市建设
11月25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三要素”,即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条例规定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要求,规定了数据汇聚、利用、开放、交易等规则。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两条路”,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条例规定了数字产业化的技术、产业方向和企业发展目标,列举了数字化转型提升的产业领域及推动措施,还专章规定了具有北京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并对强化数字安全、弥合“信息鸿沟”等进行了制度设计。
关键词
开放共享
建立统一管理的公共数据目录
条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底座,对“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两大支撑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制度设计。
完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闸门”开放。条例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规定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对传统的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建设。
为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信息烟囱”“数据孤岛”等问题,条例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推动数据要素有效流动。回应“数据共享”需求,条例设计了统一管理的“公共数据目录”和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数据和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最大限度鼓励创新活动开展
如何提升数字产业质量和规模,如何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条例逐一进行了制度设计。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条例回应“两区”建设要求,突出强调“建设数字产业园区”,规定,支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和创新基地,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向园区聚集,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同时,抓住机遇、抢占“蓝海”,条例鼓励数字经济业态创新,支持远程办公等在线服务和产品的优化升级,鼓励个人利用电子商务、社交软件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培育推广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公交、无人配送机器人等新业态,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鼓励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机器人手术、智慧药房等新型医疗服务。
产业数字化方面,条例突出推动国企、中小企业、工业、金融、商贸、农业和有关内容数字化,鼓励相关部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链条化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如建设智能工厂、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推动老字号数字化推广、开发智慧博物馆智慧体育馆等。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独立成章是条例的一大特色。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安全的目标,条例提出推进数字政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各级决策“一网慧治”等建设,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安全保障
完善困难群体的数字化服务保障措施
数字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条例严格规范数字经济监管,完善困难群体的数字化服务保障措施。
安全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和科技伦理,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特别强调,平台企业不得利用数据、算法、流量、市场、资本优势,排除或者限制其他平台和应用独立运行,不得损害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对消费者实施不公平的差别待遇和选择限制。
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处理他人个人信息。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建立数据治理和合规运营制度,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鼓励各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