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月全球跨国投资数据说开去
多数经济体在多数时间里对外资均持欢迎态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外资不仅可以创造就业和税收,还可以帮助东道国提升参与全球产业链的能力,而外资实际表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态,成为经济质量跨国评判和比较的重要参考。今年1月,中国延续了对外资的较强吸引力,实际使用外资19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这在全球投资环境更趋复杂的大背景下表现亮眼。
作为全球跨国投资权威机构,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每年都会在年中以后以《世界投资报告》的方式发布对上一年全球跨国投资完整的数据监测和分析,也会在此之前发布相对粗略的跨国投资监测报告。UNCTAD1月份发布的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包括绿地投资的新投资项目数、国际项目融资交易数和跨境并购项目数量都从一季度开始减少。按照UNCTAD的判断,2023年全球跨国投资依旧可能保持下行态势,各国招商引资的形势不容乐观。
单个季度的外资表现可能存在偶发性,还须从连续数据中寻找发展趋势。UNCTAD的季度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对全球投资的直接冲击持续时间并不算长,对于不同类型的跨国投资的影响各异。跨国并购指数只是在2019年一季度的100下降至2020年三季度的44之后就开始进入疫后复苏期,在2021年一季度恢复至110。虽然此后又连续3个季度缓慢降至70,但2022年一季度再度反弹至140,接近疫情暴发之前2019年四季度的高值(150)。相比而言,绿地投资表现较弱,从2019年一季度的100降至2020年二季度的55,此后的复苏较为缓慢,2022年二季度达到95之后再次在下半年下降。与上述两类跨国直接投资相比,国际项目融资额虽然也在2020年二季度触底,但反弹迅速且幅度较大,2021年四季度一度冲高至180。项目融资受金融条件恶化、利率上升和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更为直接。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并购市场,2022年的并购额同比下降了50%。
与国际贸易相比,跨国投资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和长久。虽然开始似乎颇具韧性,若一旦形成了不利的条件,跨国投资活动的恢复周期可能更长。美联储此轮量化宽松的退出政策虽然所称目标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但对跨国投资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劳动者工资快速上升、制造业利润率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更愿意投向间接投资产品,经济更容易脱实入虚。从中国1月份的外资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0.4%,高技术制造业增长74.5%,增速比中国使用外资的整体增速要快3到8倍,也说明外资对中国制造业的兴趣所在。应该注意到,投资活动往往需要一定的准备期,较贸易活动形成具体效益的周期更长,说明外资至少从去年就已经积极谋划在华相关领域的投资合作。而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本地企业的发展,为中国制造整体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更好的支持。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的不断优化,而这种调整需要投资环境和东道国市场、要素竞争优势的支撑。UNCTAD最新的投资趋势监测报告亦显示,2022年中国的外资绿地投资项目数比上年减少了31%,而国际项目融资却实现了11%的增长,说明项目的平均规模增加。1月份,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2.8%,成为外资流入最为积极的领域之一。事实上,2022年1月份,高技术产业的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就曾经实现了73.8%的增长。《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2》数据显示,2021年高技术产业新设外资47647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1809.6亿美元。高技术产业外资流入的连续快速增长,体现了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也是中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的结果。
近年来,国际经贸关系发生深刻调整,技术进步推动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泛滥,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市场供需关系的调整,对于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高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市场增量。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的冲击下,包括芯片等高技术产品的正常贸易面临严重干扰。为了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暴发性增长,适应供应链波动的新情况,中国市场竞争得更为激烈,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进程加快,需要包括数字技术在内各项技术的加持。
1月份中国的高技术服务业外资增长59.6%,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作为制造业大国,服务业的发展并不仅是锦上添花。除了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对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链接、改善和提升生产制造供应链水平的基础性、关键要素。高技术服务业既体现为设计、研发等前端参与,也包括售后数据处理等后端行动,更可能融入了生产制造本身。3D打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重新调整行为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1月,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实际使用外资增速超过了东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务类外资更少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或许,疫情下线下转线上交互的无奈已经在许多行业领域变成了提升交互效率、降低业务流程成本、减少无效行动和互动失误的常规选项。中国市场的多样化场景和多元化需求,也为各种高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了试错、改进的可能空间。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作者周密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