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月全球跨國投資數據說開去
多數經濟體在多數時間裏對外資均持歡迎態度。作為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外資不僅可以創造就業和稅收,還可以幫助東道國提升參與全球產業鏈的能力,而外資實際表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東道國的經濟發展狀態,成為經濟質量跨國評判和比較的重要參考。今年1月,中國延續了對外資的較強吸引力,實際使用外資190.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這在全球投資環境更趨複雜的大背景下表現亮眼。
作為全球跨國投資權威機構,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每年都會在年中以後以《世界投資報告》的方式發布對上一年全球跨國投資完整的數據監測和分析,也會在此之前發布相對粗略的跨國投資監測報告。UNCTAD1月份發布的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包括綠地投資的新投資項目數、國際項目融資交易數和跨境並購項目數量都從一季度開始減少。按照UNCTAD的判斷,2023年全球跨國投資依舊可能保持下行態勢,各國招商引資的形勢不容樂觀。
單個季度的外資表現可能存在偶發性,還須從連續數據中尋找發展趨勢。UNCTAD的季度數據顯示,新冠疫情對全球投資的直接沖擊持續時間並不算長,對於不同類型的跨國投資的影響各異。跨國並購指數只是在2019年一季度的100下降至2020年三季度的44之後就開始進入疫後複蘇期,在2021年一季度恢複至110。雖然此後又連續3個季度緩慢降至70,但2022年一季度再度反彈至140,接近疫情暴發之前2019年四季度的高值(150)。相比而言,綠地投資表現較弱,從2019年一季度的100降至2020年二季度的55,此後的複蘇較為緩慢,2022年二季度達到95之後再次在下半年下降。與上述兩類跨國直接投資相比,國際項目融資額雖然也在2020年二季度觸底,但反彈迅速且幅度較大,2021年四季度一度沖高至180。項目融資受金融條件惡化、利率上升和風險增加等因素影響更為直接。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並購市場,2022年的並購額同比下降了50%。
與國際貿易相比,跨國投資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更為深遠和長久。雖然開始似乎頗具韌性,若一旦形成了不利的條件,跨國投資活動的恢複周期可能更長。美聯儲此輪量化寬松的退出政策雖然所稱目標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但對跨國投資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勞動者工資快速上升、制造業利潤率增幅有限的情況下,國際資本更願意投向間接投資產品,經濟更容易脫實入虛。從中國1月份的外資數據可以看出,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0.4%,高技術制造業增長74.5%,增速比中國使用外資的整體增速要快3到8倍,也說明外資對中國制造業的興趣所在。應該注意到,投資活動往往需要一定的准備期,較貿易活動形成具體效益的周期更長,說明外資至少從去年就已經積極謀劃在華相關領域的投資合作。而制造業,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的投資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帶動相關產業鏈上下遊本地企業的發展,為中國制造整體競爭力的增強提供更好的支持。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在規模穩定增長的同時實現結構的不斷優化,而這種調整需要投資環境和東道國市場、要素競爭優勢的支撐。UNCTAD最新的投資趨勢監測報告亦顯示,2022年中國的外資綠地投資項目數比上年減少了31%,而國際項目融資卻實現了11%的增長,說明項目的平均規模增加。1月份,中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2.8%,成為外資流入最為積極的領域之一。事實上,2022年1月份,高技術產業的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就曾經實現了73.8%的增長。《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2》數據顯示,2021年高技術產業新設外資47647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809.6億美元。高技術產業外資流入的連續快速增長,體現了國際產業分工的發展,也是中國投資環境持續優化的結果。
近年來,國際經貿關系發生深刻調整,技術進步推動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泛濫,中國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市場供需關系的調整,對於高技術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為高技術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高技術對經濟的影響不僅局限於市場增量。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的沖擊下,包括芯片等高技術產品的正常貿易面臨嚴重幹擾。為了支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暴發性增長,適應供應鏈波動的新情況,中國市場競爭得更為激烈,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的進程加快,需要包括數字技術在內各項技術的加持。
1月份中國的高技術服務業外資增長59.6%,為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作為制造業大國,服務業的發展並不僅是錦上添花。除了可以更好地滿足居民對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更是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體現。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鏈接、改善和提升生產制造供應鏈水平的基礎性、關鍵要素。高技術服務業既體現為設計、研發等前端參與,也包括售後數據處理等後端行動,更可能融入了生產制造本身。3D打印、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都面臨著重新調整行為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的選擇。1月,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實際使用外資增速超過了東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務類外資更少受地域空間的限制。或許,疫情下線下轉線上交互的無奈已經在許多行業領域變成了提升交互效率、降低業務流程成本、減少無效行動和互動失誤的常規選項。中國市場的多樣化場景和多元化需求,也為各種高技術服務提供商提供了試錯、改進的可能空間。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 作者周密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