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銀行業迎來高額利潤
澳大利亞四大銀行在全國經歷生活成本危機期間從不斷上升的通脹中獲利,六個月內共賺了 160 億澳元,即大約每分鐘賺6萬澳元。
西太平洋銀行在周一公布了最新的業績報告,其上半年盈利增長 22% 至 40 億澳元,打破了銀行業利潤將降溫的預期,並創下自 2018 年以來最佳的半年業績。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和澳新銀行也於上周公布業績報告。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半年盈利略高於40億澳元,增長 17%;而澳新銀行同期盈利增長 23% 至 38 億澳元。
聯邦銀行也於今年較早時公布半年業績,盈利增長達9 %,達 52 億澳元,該行將在本周更新其交易報告。
對於銀行利潤增長,有分析指是歸因於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多月來為遏製高通脹而多次上調官方現金利率,以致大型銀行向貸款人收取的利息高於向儲戶支付的存款利息,因此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墨爾本大學商業與經濟學院院長科夫曼(Paul Kofman)教授說,澳大利亞的銀行業結構一直相當穩健而且安全,「高利潤是你為此付出的代價」。
他說:「銀行的業績向上,因為有息差——即借款利率減去貸款利率——並會隨著利率上升。」「所以這為銀行創造了緩沖。與此同時,也有人深受高息之苦,這會侵蝕銀行的利潤,客戶破產對銀行沒有好處。」
瑞銀集團今年 3 月收購陷入財困的瑞士主要銀行瑞士信貸。另外,今年在美國有數間小型銀行倒閉,令人擔憂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健狀況。
不過,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和國庫部長查默斯(Jim Chalmers)向民眾大派「定心丸」,強調澳大利亞銀行實力雄厚。科夫曼教授說,澳大利亞的銀行在過往一段長時間內一直獲利甚豐。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的市場結構,有四家相當強大的銀行。」
「這種市場結構並沒有在這些銀行之間引入大量競爭,因此,與競爭激烈的市場相比,壓力並不大。」
科夫曼教授表示,如果加息嚴重影響銀行客戶償還房貸的能力,銀行的可觀盈利將不再。
有跡象顯示,這些巨額利潤可能不符合某些投資者的預期,銀行利潤無法以同樣的速度持續增長。
澳新銀行首席執行官埃利奧特(Shayne Elliott)警告,鑒於再融資熱潮中按揭貸款的競爭激烈,「未來六個月會比上半年艱難」。
西太平洋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金(Peter King)指出,該銀行未來的盈利率將會下降,並指因為通脹,需要削減成本。
財經網站 Rate City 的研究主管莎莉·廷德爾(Sally Tindall)表示,還有其它一些跡象顯示銀行正感受到壓力。
她說:「在加息周期開始時,銀行為吸引新客戶而提供優惠,因為澳大利亞興起再融資熱潮。」「然而,最近幾周,他們取消了部分新客戶優惠,因為借貸成本已經不足以彌補向大量客戶提供的這些優惠,所以他們撤回了部分新客戶優惠。」
廷德爾表示,許多澳大利亞人將退休公積金投資於大型銀行,因此他們是小股東,「創紀錄的盈利也對他們的公積金余額有利。」
然而,澳大利亞研究所的格雷格·傑裏科(Greg Jericho)稱,退休公積金有所增長對消費者來說只是寥以慰藉,因為在退休之前無法使用,而當下卻感受到加息的壓力。
傑裏科指出,銀行並非唯一一個在通脹升溫下創出佳績的行業。他說:「事實上,自 2020 年以來,基本上是自從疫情以來,除了四個行業以外,各行各業的盈利增長都快於工資增長。」
「這的確凸顯了我們一直在爭論的問題,即企業盈利一直是推高通脹和生活成本的原因,並不是強勁的工資、增長或類似的因素。」傑裏科說澳大利亞研究所一直呼籲政府對超額利潤征收暴利稅。「當他們因為無關業務的原因而賺取這些利潤時——與儲備銀行加息無關,但他們是當中的得益者,我們促請政府應以更高的稅率向他們征稅。」
他說,這筆稅收可以用來支援因加息而難以負擔按揭供款或更高租金的低收入人士。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