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數據+場景”創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交通銀行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下簡稱“新農主體”)因缺乏有效抵押物、銀農資訊不對稱而導致的融資難點痛點,交通銀以中標2021年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為契機,發揮自身金融科技優勢,深化運用數位化手段,通過局部先導性、創新性探索,建立出一套能準確反映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的信用體系,並結合不同農業生態場景實際應用於業務全流程,有效緩解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往因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資金供需缺口,為提升“三農”領域金融資源公平覆蓋、讓金融活水暢達鄉村提供有益探索。
一、創新背景
(一)回應黨和國家要求,支持新農主體發展。新農主體作為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帶動小農戶脫貧致富、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由於其資訊缺失或分散在包括政府、保險等在內的多種機構,銀農資訊的不對稱導致其融資困境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2021年中央一號檔明確提出要支持市縣構建涉農信用資訊資料庫,用3年時間基本建成比較完善的新農主體信用體系;同年9月,農業農村部發佈《關於開展2021年度金融支農創新試點的通知》,在全國各金融機構中選取8個試點建設新農主體信用體系,交通銀行主動申報,經過層層篩選,“江蘇興化江蘇省興化市試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成功中標創新試點,為更好滿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求的多樣化、多層次金融需求提供有力支撐。
(二)應用數字技術,破除銀行展業瓶頸。相比於金融網點覆蓋趨於全面的城市來說,廣大農村地區受制於地區分散偏遠、經濟發展條件有限、農業行業弱質性突出的因素,銀行金融網點較為匱乏,整體面臨著網點與人員不夠、能力不足發展瓶頸。倘若通過客戶經理上門核驗新農主體資訊的傳統方式,展業成本較大且觸達面有限,但簡單將各地農業數據直接接入又存在差異較大、普適性較弱、標準化程度較低的問題。因此,要進一步縮小因資訊不對稱等因素產生的資金供需缺口,就迫切需要借助數字技術,建立一套能夠準確反映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的信用評價體系,並實際應用於具體產品服務中。交通銀行高度重視,以“可融合、可擴展、可複製”為信用體系架構思路,快速成立總行、省分行、轄行和支行推進專班,分工協作、一體化推進,為提供可複製、易推廣、貼近農民需求的金融支農模式打造典型樣板,助力農村金融走向正規化、數位化、標準化。
二、主要做法
要建立一套能夠準確反映現代農業發展特點的信用體系,除需要借助數字技術要建立體系的基礎設施外,還需要通過應用及時校驗糾偏。因此,交通銀行主動創新,通過“基礎構造”和“應用檢驗”兩個部分著手建設信用體系,為其實現“可融合、可擴展、可複製”奠定堅實基礎,有效探索出一套“數位化+智能化+模型化”的具有複製推廣價值的金融支農典型模式。
(一)完善多維立體的鄉村振興垂直資料庫。交通銀行在自身原有的較為成熟的人行征信、工商、司法、稅務、保險和外部黑名單等金融數據基礎上,重點引入農業專業數據,實現金融數據與農業數據的“雙劍合璧”。
1.解決數據“必要性”問題。農業數據分散且繁多,交通銀行經過幾個月的多方調研、實地考察和分析測算,結合金融風險防控經驗,從千餘張表、近萬個字段、農業生產“水陸空”3個維度中分析得出核心、重要和一般三類農業數據,直接解決了優先接什麼數據、有多少數據才夠用的問題,同時還兼顧了水產養殖、主糧種植、經濟作物種植和設施農業等不同生產作業模式。
2.注重數據“多源性和互補性”。通過多種方式採集數據,接入土地、保險、遙感等通用性數據,支持全國各地直接按需使用;與試點農業農村部門等合作獲取地方特色產業數據,並支持不同地區根據當地實際導入或接入地方數據;分析獲取農戶行為數據,同時開發數據採集小程式支持農戶自主填報,進一步完善、豐富鄉村振興垂直資料庫。
3.做好數據標準化管理。對格式各異的農業數據進行清洗、標準化處理和品質監控等,實現了涉農數據的統一自動化採集入庫,保持資料庫的相容性和變數模型的穩定性,避免重複開發。
(二)構建可靈活組合的指標模型“七巧板”。為更好地滿足不同農業場景金融需求,交通銀行在充分考慮農業共性的基礎上,兼顧不同細分行業差異性,創新構建了可以靈活使用的指標模型“七巧板”並配套系列可配置功能,有效避免了“一刀切”“複用難”的弊端。
1.形成模型“七巧板”。交通銀行基於自有的數據指標和模型建設經驗,增加系列農業專用指標,構建出融合個人、企業且包含多種策略規則和評分模型的模組化、參數化、組件化的模型“七巧板”,有效支持分支行根據當地不同場景需求進行靈活快速組裝,獲取精准的客戶畫像和客戶評分,形成系統化風控、線上化流程和數字化管理,實現可複製、可推廣。
2.升級涉農產品配置化功能。為更好地適配指標模型的靈活運用,交通銀行對線上融資產品全流程進行拆解,形成客戶申請、額度核定、授信審批、合同簽約、貸款提款、貸款還款、貸後管理等幾十個模組和組件、百餘個功能點。同時,升級涉農業務參數、規則、流程和業務組件等配置化能力,實現不同涉農場景下產品的靈活配置、快速組裝,為向“三農”客戶提供個性化、高效率的產品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三)做好實際應用與延展應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信用體系在試點的實際應用,實現業務全流程的數位化和智能化,作業效率甚至可達“秒批”,實現了客戶體驗好和客戶經理負擔小的“雙贏”局面;同時,交通銀行還結合中央與農業農村部等的政策導向加大信用體系延展應用。
1.實現客戶全旅程標準化作業。通過信用體系的支撐,形成完整的“客戶觸達—快速融資—便捷管理”的服務路徑:客戶觸達環節基於大數據進行畫像,快速鎖定目標區域和目標客戶;系統化作業實現了客戶申請、系統快速准入、自動分層核額、手機簽署合同、提款/還款的全線上化,在風險防控不放鬆的前提下,大幅精簡了客戶經理工作量;在傳統風控作業模式基礎上,建立了一套涉農金融數位化風控體系,突出自動化、智能化,利用科技手段代替線下人工調查,降低風險監控成本的同時提升監控效率,目前試點客戶資產品質良好。
2.推進延展應用。交通銀行在試點基礎上跳出自身工作、放眼大局,結合中央與部委政策導向,勇挑重擔推進延展應用。一方面,圍繞農業保險政策,利用客戶實際數據進行驗證,為國家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政策、將投保群體作為金融重點支持群體提供了客觀的數據佐證;另一方面,圍繞信貸直通車地方版建設,梳理出包括多類典型的農業生產場景,明確共性的核心數據範圍,為助力當地農業農村廳形成地方版農村金融服務平臺提供支撐。
三、相關成效
(一)解決了數據散亂與失真的問題。農業數據分散在不同機構的不同系統中,存在散亂且準確性不高的問題。交通銀行將分散化、條塊化的農業數據進行歸集,增設“數據治理層”對數據進行清洗、標準化處理和品質監控,在支持不同地區、不同層面、不同體量數據源接入的同時,能有效保證數據的相容性和融合模型的穩定性,避免重複開發。通過數據互補與交叉驗證,減少了縣域機構由於銀農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不敢貸、不能貸的顧慮。此外,分析得出核心、重要和一般三類農業數據,解決了不同數據接入優先順序問題,避免陷入“只要大而全”的數據陷阱中。
(二) 創新了數據採集的新路子和新打法。銀行傳統資訊採集方式主要是依靠逐戶上門方式,該方式需要大量人力且數據更新速度較慢,不具有可持續性。在此背景下,交通銀行轉變思路,創新通過多源合作獲取全國通用、地方特色等數據,分析獲取農戶行為數據,同時提供線上自主填報採集工具,實現涉農數據統一自動化採集入庫與即時更新,既降低了採集成本又能讓數據“活起來”。此外,通過與信貸直通車對接搭建對外輸送管道,支持政府、金融機構、平臺等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對接和應用,實現數據共用,為各地信貸直通車地方版的農業生產資訊平臺建設等提供了參考樣板。
(三) 暢通了國有大行服務新農主體的融資渠道。針對銀行和新農主體間資訊不對稱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形成模組化、參數化、組件化的指標模型“七巧板”,並對近萬戶農戶進行信用評價驗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客戶旅程全流程的數位化和智能化,既能根據不同場景生態需求靈活、快速組合定制特色產品,又能提供更為精准的客戶畫像和風險防控支撐,極大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和農戶服務體驗,形成一套“數位化+智能化+模型化”的展業模式,破除制約金融服務下沉至鄉村的桎梏,為國有大行將信貸規模和資金價格優勢延伸到鄉村提供強有力支撐。
(四)獲得良好業務成效和社會評價。在信用體系的加持下,僅試點地區單個產品(蟹農貸)在正式上線後短短幾個月內,客戶呈百倍增長,其所在的支行農戶信用貸款投放超1億元,這對於僅有2名小微客戶經理來說的支行是傳統方式下難以想像的業務推進效率。除了市場和客戶外,試點還得到了省政府和地區監管等的認可,江蘇省政府將此次試點專案作為金融支農聯盟重點專案,舉辦專場活動,並與交行簽訂專項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延伸服務範圍提供了參考樣板。在此基礎上,試點所在分行也進一步發揮試點積累的優勢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業務發展,截至2022年末,分行涉農貸款餘額增速21.60%、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47.03%,在當地同業中增速位居前列。隨著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複製推廣,該模式也得到了更多的社會關注:“以新農主體信用體系數位化建設助力農業產業新發展”榮獲2022年度“科創中國”中國數字普惠金融創新成果;金融時報、中國農業農村市場資訊、農產品市場、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等均進行了專題報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進一步加大模式推廣力度。新農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採用“可融合、可擴展、可複製”架構,總結出的“數位化+智能化+模型化”的金融支農模式具有較高的複製推廣價值。交通銀行將結合信貸直通車地方版建設,把信用體系應用範圍逐步擴大至長三角乃至全國,通過更豐富的農業數據與實踐驗證,持續優化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效率。
(二) 持續以全鏈條視角推進產業振興。充分利用新農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和積累的經驗,結合不同地區核心特色農業產業,向上下游延伸至全產業鏈,為做深、做透、做強“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打好樣板,實現產業金融服務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三農”金融供給能力,切實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貢獻交通銀行力量。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