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由上海華瑞銀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協辦的“華瑞金融科技沙龍”系列活動第8期“中國跨境移動支付現狀及展望”研討會在綫上成功舉辦。螞蟻集團國際事業群中國跨境業務管理部總經理王佐罡做主題分享,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行長方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董昀,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教授程華參與研討。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IMI副所長王芳主持。
螞蟻集團國際事業群中國跨境業務管理部總經理王佐罡圍繞主題“中國跨境移動支付現狀及展望”發布了報告,重點討論了支付機構跨境業務概况,幷拓展討論了中國跨境電商與人民幣計價結算、數字貨幣與跨境支付、移動支付QRCode標準。
目前支付機構跨境業務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方面,這是實踐中做業務的大致劃分。在跟大家報告支付機構跨境業務的基本業務情况之前,有一個出發點:現在移動支付、支付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在跨境場景下解决了什麽問題?從當前實踐來看,從G20關于提高跨境支付能力路綫圖中的一些概括和描述中可以知道,經過各國央行一起整理得到了一些共識,大家認爲目前的傳統跨境支付存在幾個問題:價格高、到賬慢、覆蓋面窄(指現鈔還是在大量使用、透明度差),大家幷不清楚該業務怎麽做,資金跨境流動怎麽處理,從這個角度來看都是在說專業的語言,導致普通用戶基本上是一頭霧水的狀態。G20提出後期要實現的是更便宜、更快、更透明、更易獲得(更普惠)。這是對整個跨境支付行業的一些準確概括。
移動支付和跨境支付是很鮮明的對照。中國的移動支付很好地解决了傳統跨境支付“價格高、到賬慢、覆蓋面窄”的問題,實現了G20所說要追求的目標。不管從市場角度還是監管部門角度都會對移動支付持比較支持的態度,從市場角度來看,不管是投資者還是行業機構都在進入這個市場。
具體到中國跨境支付業務的情况,大致可以分爲四個方面:流入、流出、C類(消費者)、B類(企業)。
對比看中國國內移動支付的發展,近十年的趨勢爲:從金額來看,基本上是銀行更多,而支付機構更少,從筆數來看,則是支付機構更多。支付機構金額相對銀行機構總量更少、筆均更小,這是國內十年來比較快速的增長。
從支付機構業務來看,2022年可能是第一次出現負增長,這可能是一個趨勢,也可能是疫情的衝擊,但現在還處于觀察中。從跨境業務來看,2022年外幣同比下降,人民幣仍保持增長,所以在支付機構跨境業務或移動支付業務跨境這塊,實際上是人民幣爲主的計價結算。
回到跨境業務的四個方面。總體來看中國跨境移動支付的十年歷史,無論是綫上還是綫下,都是2012年、2013年開始,支付機構獲得業務資格,隨後相應的規定陸陸續續健全和出臺。當然有的可能更短,比如境外入境移動支付是從2019年剛剛開始。2019年最先開始的是香港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首先可以到境內做移動支付使用,一開始只是在大灣區使用,後來範圍逐漸拓展到全國。這是境外人入境移動支付。不過這兩年又有新的進展,如支付寶綁外卡可以支持非居民通過傳統的銀行卡入境跟支付寶合作實現移動支付;還有更多的錢包陸陸續續進來,包括成都大運會、杭州亞運會都在今年7-9月召開,入境移動支付成爲了政府部門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
這件事歷經了4年多,其過程是比較艱難的。它的目的是表明現在非居民入境傳統的旅行支票、銀行卡、現鈔等支付工具在境內市場非常不好用,或者是越來越不好用,所以很早就提出希望境外入境人士可以和中國居民一樣能够享受移動支付,這也是比較新的一件事情。
跨境電商收款比入境移動支付經歷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大概是在五到六年間從整個行業陸陸續續發展起來。剛才提到的四個方面中最後一個是助力中國製造貨通全球,其時間也是比較短的,因爲實際上有一些基礎的發展需要過程。
最開始像阿裏巴巴有一個國際站是說雙語,最開始就有國際化的平臺是阿裏巴巴成功的經驗。但實際上整個跨境電商支付體系或業務體系成熟較晚,是在五年到十年間逐漸成了體系,這不只是中國,包括國際上也大致是這樣的時間點,不過最近五年的發展突飛猛進。
跨境電商出口受疫情的影響不大,當然大家通常可能認爲會有影響,只是從跨境支付來說,還是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這塊的模式也是比較有特點的,實際上是境內外支付機構聯手做。其背景是中國出口電商的賣家更主要的是選擇在海外如亞馬遜、易貝海外電商平臺銷售自己的産品,銷售機構要負責把海外電商平臺銷售産品獲得的資金高效率的運回來,這是業務模式比較獨特的一個方面。這個業務對支付結算資金處理的便利性需求很大。這從結果來看是比較好的,因爲基本上能够實現跨境支付體驗和國內交易基本相似。比如,從成本來看,市場平均費率水平大致是千五、千六的水平,這跟國內是相似的。從時效性來看,大家都能够采取各種方法(有的時候這些方法還是有成本的)能够把跨境收款做到T+0、T+1,可能有些機構稍微弱一些,但也能達到T+2、T+3。現在市場上的情况是,T+3已經是比較弱的能力和時效性了,所以這基本上讓出口電商的賣家非常愉快,因爲能够非常快速的收回貨款。
比較早一點的出境游是中國游客到境外消費,大概有十年以上的時間。在疫情前,大家出去都拿著手機來掃碼付,目前從行業、主要的機構來看,不管是支付寶、微信還是銀聯銀閃付都能覆蓋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基本上達到覆蓋五六十個以上,甚至八九十個國家的水平,因爲中國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基本上是全覆蓋的狀况。
還有一個是“中國買全球”海淘購物,現在也是非常紅火,基本處于充分競爭的態勢,傳統的有阿裏巴巴、京東,新的如抖音、快手、拼多多都在快速的發展中。大家現在可以發現,出去旅游時大包小包往回拎的情况越來越少。電商可以讓人不出境,却隨時可以在全球主要的市場購物消費,其成本、便利性、質量都具有一定優勢。一開始大家會擔心存在假貨、質量保證等方面的問題,但是在競爭的激勵下,慢慢的發現其實綫上綫下購物體驗基本一致,這是品質的保障。所以,不管是從電商的角度,還是從支付機構提供支付結算服務的角度來看,在四個方向的業務中這塊相對來說是更爲成熟的一個領域。
從市場來看,人民幣支付機構的數量稍多一些,外匯方面則稍少一些,基本上是20家的規模,而人民幣大約有50家左右的規模。當然這個數量還在浮動,因爲這些機構有進入也有退出。
從支付機構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是沒有寡頭的,基本都是細分市場,大家都是平等競爭,沒有誰能壟斷。C端業務方面,因爲是依托國內C端賬戶能力,包括産品業務能力,所以參與競爭機構少一些,主要是支付寶、微信、銀聯、雲閃付。不過,B端業務方面相對來說競爭會更加充分,B類分爲B2B和B2C。B2C涉及到國內C端用戶的觸達,相對來說參與機構也會少。B2B要更多一些,因爲B2B是更新興的,要綫下賬戶來支持它數字化,能够逐漸往綫上轉,不管是從交易本身來說,還是從支付結算解决方案來說,都是從綫下往綫上轉,而這需要一個培育的過程。
從國際上看,大致競爭格局是:從東南亞或從東盟角度來說,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會慢于中國,現在中國機構基本上處于技術輸出的狀態,通過投資、戰略合作或者單純技術服務的方式,我們爲東南亞提供人才、技術、商業模式或者營銷能力等一些輸出。不過因爲每個國家的情况不同,所以東南亞也有自己的特點。從東盟或整個東南亞來說是後發優勢,實際上是移動支付、數字支付、支付機構和銀行錢包同步發展,這可能和它們傳統卡的能力偏弱有關係。中國支付機構、跨境電商要走出去,東南亞將是首先出海的市場。
在歐美,歐美的移動支付與我國狀况不同,因爲它傳統卡的使用比較廣泛,最開始移動支付的技術路綫是NFC近場支付。近場支付的特點是綫上綫下沒有辦法打通,NFC近場支付基本都是傳統國際卡組織推出的移動支付解决方案,利用EMV這些技術標準,這是歐美主要的一個模式。
當然歐美也有綫上,比如PayPal,或者各個國家的電商,Uber這些綫上打車軟件等,與我國相比起來,業態上一點不弱,甚至有些方面比我們發展的會更好。但是他們的數字化支付解决方案和我們有著不同的特點。比如,PayPal是移動支付最開始的創始人,但它長期都只是綫上支付,在最近兩年才開始搞綫下。歐美還有像GooglePal、ApplePal等特殊的類型,這種類型不是支付機構,他們實現了傳統支付方式向數字化支付方式轉型的能力,幷且可以借助海量的互聯網客戶。這是一種偏技術解决方案的角色,處于比較中間的一種狀態。
無論從跨境還是從國際化的視角來看,歐美的互聯網更有優勢。因爲他們每個機構在誕生之初就是國際化公司,尤其在支付能力方面。這對我國來說是非常羡慕的一個狀態,但是實踐起來其實是相對比較困難的。舉例來說,中國的互聯網平臺、支付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其國際化的營收占比不高,從平均水平來說大幅低于美國同類公司。
這方面包括三個維度:電商維度、數字支付維度、人民幣國際化維度。從實踐從業者來說,這三個維度目前處于非常有機的狀態。首先,數字支付支持著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電商是數字貿易,數字貿易的特點相對于傳統來說,其實是端到端的,生産者可以直接和消費者見面,不管是C類還是B類,提高了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交易效率,相當于傳統的小生産廠商要把它的貨物委托給專業貿易公司來做,專業貿易公司還有小貿易公司、大貿易公司,到了海外還有合作夥伴,有落地貿易公司,有批發到零售,中間還有貨貸、代理報關等一系列東西。結算的也是一樣,比如傳統的一般貿易結算開信用證,有開證到支付、代理、通知等等一系列事項,從傳統來說,如果是發達經濟體,這個鏈條可以比較短,但如果是中國和非洲、南美做貿易的話,這個鏈條會更長,這意味著成本提高,也意味著效率損失。跨境電商與傳統貿易相比,其優勢是這樣一個毫無疑問的邏輯。
跨境電商實現這個邏輯,其最重要的支持是支付結算資金處理。阿裏巴巴的跨境電商中,支付寶只是它的一個跨境部門,最開始的工作是支付寶幫助阿裏巴巴國際電商打通整個跨境支付鏈路。在支付寶沒有拿到跨境牌照之前它就已經開始做這個工作了。如今,各國的跨境電商背後一定都有支付機構的支持,包括美國跨境電商也是一樣。比如,PayPal或者它的收單機構都在做這方面的服務。所以,數字支付的成本效率優勢滿足了貿易從一般貿易往數字貿易發展的需求,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角度。
更進一步而言,與傳統支付不同,數字支付不只是支付,因爲數字化能力是相通的,數字支付還可以延伸,把它數字化的能力給到中小企業,讓其做數字支付的時候可以形成國際化或者數字化運用能力,這也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國肯定走的更早一點,這個過程是省不了的,一定要培育和發展,逐步前進。因爲從傳統的生産製造企業往電商轉化,需要一些模式的轉換和一些技術能力的提升,這是第一層邏輯。有的人會提出疑問,銀行可不可以做移動支付,當然可以做,但是,從我們能觀察到的情况來看,成本效率的考量是第一位的。往下延伸,數字化營銷方面的配套支持銀行可能是不會做的,因爲這個領域的盈利模式和業務模式不同,沒辦法做一件事情收一份錢,就像銀行中介服務一樣。
跨境電商是新興領域,傳統國際貨幣的“使用慣性”相對較小。跨境電商中國C端具有非常强勁的消費能力,包括B端出口製造競爭力,目前來說還是呈上升態勢,沒有像人口那樣存在向下走的趨勢。當然大家現在對C端也有疑問,也擔心B端競爭力會削弱,比如會遷移,或者到東南亞等。但是目前來看,短時間內應該還處于上升的勢頭中,或者往回倒推過去的五到十年,這個上升勢頭一直很强勁。所以在這種情况下,人民幣計價結算是順其自然的過程,因爲中國的C端和中小微企業對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接受是自然而然的,認爲這是當然的事,因爲你若提供有效的支付服務,却不提供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産品安排,大衆會認爲你是不會做好的。因爲跨境電商有C和小B,它計價結算的粘性很强。如果先入爲主爲它提供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産品,它根本不會考慮其他的産品,前提是你這個産品服務的很好,他滿意,那他就會長期使用。
剛才我們提到海淘這塊基本上是人民幣計價結算的,在消費者這個環節,中國人買東西跨境電商一定是人民幣計價結算。當然後面你的商家和平臺要有接受多幣種的能力,但那是另外一個環節,但C端這塊一定是人民幣計價結算。
B端這塊,出口收款也是人民幣計價結算爲主的概念,因爲中國的生産廠商要收人民幣是非常樸素的邏輯,因爲現在的生産全是人民幣,成本支出全是人民幣,所以,就人民幣計價結算是省事的。省事用我們的專業來說是沒有貨幣錯配,匯率波動風險肯定存在于整個鏈條中,但它拋給別人了,讓支付機構去解决,但我不管了,我賣這個東西十塊人民幣就是十塊人民幣,後面你怎麽搞你來弄。因爲全鏈條跨境電商的支付機構和我們做跨境收款的支付機構一起聯手,在離岸市場搞定還是在哪裏搞定一般它是不管的,這和大貿易不一樣,他們相信你的專業能力,這是已經形成的。
從出口的C2B來看,海外買家是C,中國賣家是B的角度還是美元計價結算更多。但是,我們有機會在相應的市場,如東南亞、中亞、西亞市場等有機會推動人民幣計價結算。當然,從路徑來說一開始是雙幣種幷行的概念,因爲它自身也有消費者,一定要給他們英文網站和他們熟悉的貨幣。所以,目前跨境電商和人民幣計價結算是這樣的關係。
這一點實踐的商家和機構不會直截了當的觀察到,但是大家可以想像,人民幣跨境電商使用這些年積累的基礎能力,比如CNH匯率利率體系。我們做了這麽多年的本幣互換、清算行、小幣種挂牌等等,拓展了人民幣使用的網絡。無論是海外合作夥伴也好,監管部門做推介也好,還是營銷也好,這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雖然和美元貨幣網絡相比起來還是弱,但是可接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點。要不然剛才我們看到的那個結果,跨境電商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結果是很難來運轉的。
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離岸市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爲我們有離岸貿易,或者說廠商已經走出去到海外電商平臺、海外市場去打拼。受當地監管或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合作夥伴的一些約束,我們如果實現人民幣和外匯的轉換,拿回在岸市場來做,這從業務流程來說是做不到的,所以只能是在離岸市場做。
在這個時候,離岸市場對交易雙方、買賣雙方發揮了支持作用。比如,我有一個場所可以支持服務,我不擔心接受你的人民幣計價結算,也不擔心中國的支付機構和銀行做這些貨幣轉換,因爲認爲你有這個能力,所以這方面其實是非常顯著的。大家可以看中國出口電商的支付機構,他們普遍在海外有自己的公司,在很多國家拿支付牌照,包括像螞蟻是收購英國一個傳統做小B貿易的公司,萬里匯(WorldFirst),原來都是全球化的,除了中國市場之外全覆蓋,這是一個法人。後面也有很有意思的問題,類似市場開放、跨境交付、還有一些套利等等,這些都是會有些討論,但從總體來說問題不大。在這個場景下相當于離岸市場直接支持了貿易,或者說直接支持了跨境電商,這是我們非常看好的離岸市場的作用。跨境電商和人民幣國際化現在相當于正循環,互相加强的一個狀况。
數字貨幣是現在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從歐美市場或主要機構來看,不管是傳統的國際卡組織,還是VISA、萬事達、包括Stripe、PayPal等海外大的支付機構、收單機構在數字貨幣這塊都有一些探索。但我們得觀察還是初步的,大家看到新聞說某某機構支持了數字貨幣,實際上都是折中的一個處理。基本上可以觀察到,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機構中的使用基本是折中的,相當于要轉到法幣,所以只是給一個鏈接,支持數字貨幣轉換成法幣然後在它的網絡上支付,或者說支持你數字貨幣購買,類似這種。
有一個話題可能要討論。數字貨幣一般分爲三類,一是虛擬幣,像比特幣這些;二是穩定幣,最後用的是被消滅在萌芽狀態的Facebook的設想,當然還有一些UST等等穩定較,比較小微,三是CBDC法人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不管什麽類型,和傳統的貨幣、區別現鈔的電子貨幣,可以用于支付的電子貨幣的一些考量,這個對比的是數字貨幣可以解决什麽問題,一般這種對比至少是兩個維度。
一是通訊網絡維度,我們做跨境信息傳遞和報文傳遞時用什麽樣的通訊網絡。現在數字貨幣不管是什麽類型,它的通訊網絡和傳統是不一樣的。傳統中比如Swift,中國銀行有自己的專網,但也是專網,類似于專網專用。所以這是一個專門的通訊網絡,它要求一定的規模化,不規模化那專門的通訊網絡覆蓋不了,因爲成本很貴。這種邏輯下,專門通訊網絡天然具有壟斷性,形成網絡之後新進入者基本沒戲,所以Swift目前還是占統計地位的一個跨境支付結算的報文系統。新興的這些互聯網,傳統的移動互聯網,當然現在還有說區塊鏈系統,就更進一步了。但不管怎麽說,這都是新型的網絡傳輸。新型通訊網絡目前來說更有效率,傳統上專網很多時候是解决了互操作性,用這種專網來保障安全,但是這些傳統問題在新型網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互操作性也好,安全問題也好都解决了,這是技術實質性的在進步。
二是價值轉移,跨境支付對應資金的處理這塊,傳統在地結算,分爲清算、結算,好幾個概念,也有好幾個不同的專業領域。在數字貨幣新型領域價值轉移非常簡單,賬戶和錢包,也有很多討論是token還是非token,但不管怎樣區分,實際上價值轉移更有效、更快。像比特幣這種虛擬貨幣信息和價值同步,信息到了,價值就轉移了,但它的價值現在來看還起不到貨幣這種穩定的效用。
但是我們也有思考,在實踐中讓用戶來選數字貨幣還是電子貨幣,大致會考慮這兩個方面的區別。
這些數字貨幣相對于傳統電子貨幣可以解决什麽問題?效率高,這是可以公開跟領導們說的,更安全。還有一個是大家不好意思說的,就是可以規避監管,但是規避監管是負面的,所以都在遮遮掩掩。規避監管肯定可以解决,包括在FacebookLibra討論的時候,國內外討論的不是一個問題,美國明面上討論的是監管問題,這個監管問題不管是反洗錢還是什麽,在我們看來都是有解决方案的,只要你提出目標我們就都可以解决,只是成本的問題罷了。當然,如果成本太高就不幹了,就是這樣一個市場競爭的商業原則。
目前能够想到比較多的是這兩個方面,但實際上往下看,傳統電子貨幣幷不是一定依賴傳統的通訊網絡。比如,前面提到了支付機構跨境移動支付業務都屬傳統電子貨幣體系內,但是我們用互聯網來提高效率,交易信息的傳遞方面,我們一天可以有幾百萬筆甚至更多交易信息的傳遞。我們通過互聯網傳遞的邊際成本趨近于0,在跨境信息傳遞的時候,傳統通訊網絡是不可能做到邊際成本趨近于零的,當然這個是一個結合。
前面說到的通訊網絡和價值轉移,價值轉移高效。前面也說到T+0,傳統也有一些解决方案,高效實現價值轉移,但坦率地講,支付機構移動支付幷沒有系統重要性。國內的支付量按照央行統計,總帳是四、五千萬億的規模,這是國內。到移動支付也是幾百萬億,銀行的移動支付也好,支付機構也好,都是三百萬億、五百萬億的量級。跨境支付目前的總量,2022年還沒公布的數字是1.1萬億人民幣。整個清算項下國際收支是四十萬億到五十萬億之間的規模。所以,雖然大家有所期待,但是目前支付機構移動支付的影響實際上是非常小的,G20概括的“價格高、到賬慢、覆蓋面窄”等問題依然存在甚至長期存在。
接下來的路綫是什麽?我們解决這些問題的路綫是什麽?比如現在東南亞搞Akulaku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但主要是針對消費場景,幷不能解决所有問題。BIS有一個項目,搞一個類似互聯互通的支付。
接下來再來討論,數字貨幣和跨境支付的關係可能有幾個視角:國內和國際視角、主權信用和商業信用、貨幣發行和支付網絡。
國內和國際的影響不同,我們擔心穩定幣影響貨幣政策主要是在國內的事情,反洗錢則主要是國際跨境領域的事情。國內反洗錢方面我們有辦法,不用太擔心。
主權信用和商業信用涉及到穩定幣和CBDC的對比,如果從商業信用來講,能够從商業信用解决的問題,可以不用主權信用,因爲主權信用沒有區分度,商業信用有區分度,可以個性化的往前進,可能它解决的激勵約束機制更有效,不會有道德風險,或者自由競爭的結果會更有效率。
貨幣發行和支付網絡是兩個概念,但實踐中往往放在一起討論了,但從實踐觀察,在國際領域或者跨境領域支付網絡更重要;從競爭的角度看,網絡更重要,如果主要是網絡能够占據主導,那什麽貨幣都可以。當然在主權貨幣不存在,因爲主權貨幣的貨幣網絡和支付網絡是合一的,我沒辦法把美元的貨幣網絡拿到我的支付網絡中來主導,這在實踐中都是做不到的,因爲每一筆的美元支付結算都要回到美國去。
至于CBDC大家到底怎麽看?主要國家央行對零售型CBDC的態度是什麽?其實很有意思,美元、英鎊、日元、歐央行幾個主要貨幣總體上是謹慎的,這和領導風格有關。比如歐央行德拉吉時就很不看好零售型CBDC,但後面的拉加德展現出來的態度就非常積極。目前數字貨幣處在什麽狀態?會因爲領導人的偏好和認知而有所不同,這是正常的,但這也反映了還沒有成熟穩定的一致性意見。只要領導人一換我們就可以調,這可以說是不穩定的狀態。因爲數字貨幣很大,我目前只是把跨境支付觀察到的一些情况做個彙報。
這個問題偏技術偏具體,但爲什麽還列在這裏?因爲這是一個比較重要,但其實不是什麽大問題的問題,但有的時候可能會誤導大家。
從目前QRCode標準來說,比如我們有傳統銀行卡,都是EMV遷移了,是芯片卡。歐美有近場支付,現在的碼標準不管是條碼還是二維碼,都是中國首先用起來的。但大家往前追,說這個專利是日本的,那沒什麽關係,至少是我們首先用起來的。中國普遍使用的URL標準有優勢,這個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是一時改不了的。這個碼的標準不需要國家標準,甚至也不需要行業標準。從技術上來說它是一個的解析碼,只要我不封閉它,比如支付寶不封閉這個碼的使用和受理,處于開放狀態,那其他人都可以解析,當然這是在保證安全的情况下。所以這個碼無須上升到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因爲這個標準本身就是通用的。
第二點,這個碼不只是用于支付,還可以延伸到數字化運營和營銷等等,包括我們的先買後付,花唄,小微企業的信貸等等都是可以往下延,因爲其中有信息的處理能力,而不僅僅是支付。這是URL碼。
EMVCo是卡組,原來有一個卡芯片標準,在2000年時國內討論遷移。後面他們慢慢的說我也要移動支付,一開始卡組織不看好二維碼或者條碼,要搞近場支付。然而事實上,他們也是在歐美嘗試推動了近場支付,但後面發現是行不通的,因爲國際卡組織比如VISA、萬事達在發展中國家東南亞有很强的實力,認爲這塊市場不能丟,所以慢慢又實施了二維碼或者條碼。這個碼相當于要兼容現有的卡,所以它只是關注支付需求。這是其與我們現在使用的URL碼之間的不同。
在國際上我們已經輻射出去,但主要是在東南亞地區。其實歐美也不反對,我們也可以做,只是影響力沒有近場支付强。現狀是什麽?這兩套標準都可以支持,可以互相兼容,但是拓展性和業務運營方面還是URL更好。這是目前的實際情况。
之前我們會有一些討論說,是不是哪個碼的安全性更好。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兩個安全性的都沒問題,從技術上來看,或者從業務産品來說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運營,就是誰來用很重要,當然坦率地講,這種能力是有門檻的。目前支付機構跨境領域想盈利比較難,雖然我們做的都很紅火,都充滿期待,但單純跨境業務本身想盈利相對比較難,因爲有技術投入的基本門檻要求。非常强的競爭對手一直都在,包括傳統的VISA、萬事達這種卡組織,包括現鈔,我們能不能替代現鈔呢,其實也不能,因爲現鈔有它的優勢。技術都是成熟的,但是技術不是誰都能具備的,包括技術能力、技術人員在東南亞是普遍稀缺的,多數國家技術人員都是處于非常稀缺的狀態。
沙龍第二單元,與會嘉賓圍繞南跨境移動支付現狀與展望、中國移動支付和跨境支付的産業的競爭力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討。
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行長方昕就海南跨境移動支付現狀與展望進行探討。他指出目前海南省跨境移動支付發展態勢向好。海南省積極貫徹落實《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提升自貿港支付服務國際化水平,多場景提升非居民移動支付的體驗,拓寬自貿港金融服務的通道;試點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實現多幣種資金幷聯管理;積極引導銀行建立健全內控制度,落實展業規範,大力支持貿易新業態穩定發展。但在發展中也應關注跨境移動支付行業標準不統一、跨境支付業務資質獲取不同步、CIPS跨境支付“主渠道”作用發揮不充分、跨境移動支付綜合服務能力不强、跨境移動支付安全防綫不牢固等問題。
實現海南省跨境移動支付健康發展,方昕指出,海南省還需要探索建立統一的跨境移動支付行業標準,推進跨境支付的互聯互通進程,打造“跨境+國內”一體化便捷支付方式,積極參與跨境移動支付服務領域國際合作,提升支付服務主體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同時,充分發揮CIPS跨境支付主渠道作用,擴大支付服務主體對外開放,提升跨境移動支付便利化水平。隨著區塊鏈、金融科技的發展,海南省還需豐富移動支付風險防控措施,加强跨境支付信息安全建設,提升支付效率和品質,爲人民提供更好的産品和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副主任董昀主要研討了中國移動支付和跨境支付的産業的競爭力,他表示,近十年,中國的跨境支付在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得到長足發展,但有兩個問題需要理清:
第一,移動支付的範疇:移動支付的定義是用戶使用以手機爲代表的移動終端對商品或服務進行支付的貨幣資金的轉移方式,包括傳統的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移動支付産業鏈條中的市場主體至少包括五種類型:央行支付系統和銀聯在內的支付清單系統、銀行業金融機構、新興科技企業或第三方支付機構、手機終端廠商和通信運營商。因此,多維度綜合起來的系統才是决定競爭力的因素。
第二,中國移動支付的競爭力來自何方?一是樹梢(供需):市場需求的强烈拉動和供給側的流程創新、場景創新結合起來,構築起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競爭優勢,但近期樹梢層面優勢有所削弱需要重視;二是樹幹(核心技術研發):我國在這方面有短板,科技自立自强在支付行業依然適用,要通過長期努力儘快補齊縮小短板;三是樹根(制度結構):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維護市場環境、優化監管體系,在鼓勵創新同安全穩定間尋找平衡,同時儘快加强規則、標準、互聯互通和國際治理的話語權上的工作,提升影響力。
中國人民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教授程華認爲,移動支付帶來全球零售支付領域的轉折期和重塑期,有三點衝擊:一是支付服務流程鏈條更長;二是入口分散程度提升,互聯互通格局尚未形成;三是加密貨幣、穩定貨幣和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出現帶來不確定性。
但是在這個重塑過程中,中國具有很大的優勢:一是在國際貨幣格局變化時,經過多年研究、成就斐然的CIPS系統有望支持人民幣進入跨境支付領域;二是銀聯作爲全球最大的卡組織之一,是我國進入跨境支付領域的良好基礎;三是移動跨境支付場景更多被我國自己的平臺掌握,如果能够在這些平臺走通流程、降低費率、提升便捷性,或成爲行業標準,帶來拓展市場空間的可能性;四是在所有大型經濟體中,定位于零售支付功能的數字人民幣是走在最前列的,其早于其他國家的試點推廣也爲數字人民幣進行跨境支付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中國在很多層面,至少在應用層面,具有很多先發優勢,如果可以抓住機會,如在制度建設、减少金融抑制方面建設更好的環境,上述優勢或能讓中國未來在國際跨境支付中獲得話語權或標準權,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