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分析:非銀跨境支付行業年度專題分析2023
2023-09-26 10:08:54
·
博通分析BoTong
重要內容:
本報告主要從跨境支付行業的發展背景出發,揭示出和跨境支付相關的細分行業如外貿出口等行業的變化。本報告對跨境支付的現狀,跨境支付主要服務群體的需求以及跨境支付的行業政策、新興技術應用、未來發展趨勢都做了重點分析。
報告中披露的機構發展指數和廠商案例也能夠讓行業從業者迅速瞭解目前跨境支付的頭部公司重點研發產品和其在合規、融資等方面的表現。
主要觀點:
2023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地區結構現重大變化,中國對東盟、俄羅斯、非洲和拉美的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對美國、日韓的進出口繼續下降。
出於降低支付通道使用成本和提升支付方式覆蓋程度以及滿足更多企業需要拉新促活等目的,越來越多跨境遊戲和泛娛樂企業開始更大規模的使用第三方支付通道。
跨境支付便利性逐步提升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區域性支付“互聯互通”正在升級,包括歐美和東南亞等區域;第二、CIPS和Swift等組織服務深度增加,如CIPS9月份剛剛推出輕量化解決方案,便於成員加入;第三、CBDC的不斷試驗讓跨境支付擺脫中心化冗餘,提升交易便利化。
截至2023年9月已有23家支付機構和16家合格銀行可憑交易電子資訊為貿易新業態提供跨境電商外匯服務。
博通分析認為,短期(3-5年)內,即使巨頭入場跨境電商支付市場,仍然不會改變現有的市場格局。跨境支付機構的70%以上收入均依靠支付服務費收入。平均費率的下降將導致跨境支付機構增速預期降低。不過,由於行業交易規模仍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會抵消費率下降對跨境支付機構的影響。
美元加息週期下,人民幣對美元波動成為常態,賣家對外匯保值增值提出新訴求,支付機構為了爭奪更多賣家,正在積極對接銀行等合規方,推出新的外匯管理和資金理財產品,幫助外貿企業實現化解費率風險,增加理財收入,長期匯率中性等目標。
對銀行和大客戶輸出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有望成為跨境支付機構利潤的又一大新增來源。
從跨境收單發展到為本地商戶服務,提供收款、外卡收單、賬目管理、結算報告和定制數據分析等多功能服務,甚至聚合當地多個海外熱門錢包。外卡收單市場正在成為國內支付機構重要的跨境服務細分市場。
跨境支付服務商繼續積極申請多國牌照,其中,歐盟EMI牌照含金量較高,香港MSO牌照申請條件難度相對較低。
隨著東盟外貿和跨境電商平臺的迅猛發展,國內主流支付機構紛紛佈局東南亞市場,申請當地牌照。綜合來看,東南亞各國申請牌照難度不一,泰國耗時最長,新加坡制度最為完善。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的實繳註冊費用相對較高。
從融資情況來看,國內跨境支付領域2023年融資頻次偏少。
數據顯示,從出口目的地來看,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市場,美國市場占比最大,為34.3%,英國、德國、馬來西亞、俄羅斯分別占比6.5%、4.6%、3.9%、2.9%。
2023年跨境電商市場的市場集中度都在逐漸上升,營收500萬以上的大賣占比遠超2022年。博通分析認為,跨境電商大賣業績分化有兩方面原因。第一、上半年電商熱點品類出現變化,家居和3C產品更受歡迎;第二、大環境下行前提下,單純依靠付費廣告流量拉動經營已經被證明面臨更多困難,注重品牌建設和品控,有完整供應鏈和經營管道的大賣才能增加抵禦風險的能力。
博通分析預計,2023年隨著隨著後疫情時代各國製造業供應鏈逐漸恢復和國內跨境支付服務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跨境出口B2C電商支付規模將與外貿交易規模一道恢復到平穩增長區間。
為了滿足跨境電商賣家的多元化服務需求,跨境支付機構紛紛推出一站式解決增值服務解決方案,提升自身綜合服務能力,圍繞跨境企業日常運營,從店鋪開立到金融服務再到售後配送,提供全流程閉環服務。
為了促進跨境投融資和國際收支便利化,多地從去年年中開始就已經在探索拓展外貿收款帳戶試點,支持FT帳戶和NRA帳戶相關業務。
不難得出結論,由於中間環節再次被無限度拉長,資金的流動性增加同時也更加便於隱藏,支付機構為無證經營者提供支付通道,會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
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有效解決跨境支付中交易鏈條過長和需要進行重大的國際協調以及成本和時間等方面的問題。
未來跨境支付很可能延續國內“斷直連”原則,個人資訊“出海”也要受到監管。
繼去年頻繁傳出上市傳聞後,2023年多家跨境支付機構短期內上市預期繼續增加。
如需獲得更詳細數據版本報告,可關注報告尾頁微信或發送郵件至:botongfenxi@botongfenxi.com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