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分析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国内首家非营利票据研究院
聚合业界大佬的高端智库
打造票据创新的前沿窗口
2022年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分析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研究生 龚佳亮
研究方向:票据经营管理
本文对33家主要中小上市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2022年年报中披露的相关票据业务经营数据进行了整体分析,通过与2021年以及2020年年报中涉及到的相关票据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出近三年上市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并根据近年来票据市场与业务的变化,对票据数据的变化作出解释与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为各银行2020—2022年年度报告中公开披露的数据,为了更好的进行说明,将33家中小上市银行划分为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具体为23家城商行,分别为浙商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盛京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杭州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青岛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长沙银行、西安银行、泸州银行;10家农商行,分别为重庆农商行、广州农商行、九台农商行、吴江银行(苏农)、青农商行、紫金农商、无锡银行、江阴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银行。
一、2022年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基本情况
2022年,全国33家中小上市银行存款余额为21.24万亿元,城商行存款占比高达84.74%,数额达18.0万亿元,农商行余额为3.24万亿元。在贷款方面,2022年全国33家中小上市银行贷款总额为16.92万亿元,具体来看,城商行与农商行金额分别是14.47万亿元和2.45万亿元,占比分别为85.52%及14.48%。另外,从表1可以看出,大型上市银行(国有行及股份行)在存贷款业务及票据业务均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存贷款余额、票据承兑与贴现余额占比均超过75%。不过,与存贷款业务(15%以下)相比,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占比(15%以上)相对较高,存贷款业务大型上市银行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因此,中小上市银行更加重视票据等非主要业务以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
表1 上市银行与上市中小银行比较 (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与中国人民银行数据
表2 2022年47家上市银行票据业务贴现情况(单位:亿元)
表3 2022年47家上市银行票据业务承兑情况(单位:亿元)
图1 2022年33家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承兑与贴现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从总体上来看,2022年,在47家上市银行承兑余额中,股份制银行表现最好,为5.18万亿元。其次是国有银行,为3.07万亿元。然而,在票据贴现余额中,贴现余额最多的为国有银行,其次是城商行。
从中小上市银行来看,2022年,在33家中小上市银行承兑余额中,城商行表现均远好于农商行,分别为为2.52万亿元和0.2万亿元。在票据贴现余额表现中亦如此,分别为为1.08万亿元和0.22万亿元。从平均余额来看,城商行平均承兑余额和平均贴现余额分别为1,097.82亿元和469.73亿元,农商行则分别为221.33亿元和200.8亿元,因此,城商行平均承兑余额和平均贴现余额分别为农商行的4.96倍和2.34倍,城商行表现均优于农商行,且在票据承兑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主要在于城商行信用水平较农商行更高。
表4 2022年47家上市银行存款情况(单位:亿元)
表5 2022年47家上市银行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图2 2022年33家中小上市银行存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2022年,在买入返售(票据)中,国有银行数额依然位居第一,达到了3,785.55亿元。股份制银行在买入返售票据数额在四类银行中排名第二,余额为443.07亿元,表现十分稳定。
从中小上市银行来看,两类不同主体在买入返售(票据)与卖出回购(票据)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城商行表现均优于农商行。在买入返售(票据)中,城商行与农商行数额分别为298.68亿元与12.12亿元,而在卖出回购(票据)中,城商行与农商行数额分别为1,989.41亿元与195.71亿元。从平均来看城商行平均买入返售(票据)数额和卖出回购(票据)数额分别为12.99亿元和86.50亿元,而农商行则分别为1.21亿元与19.58亿元,城商行平均买入返售(票据)数额和卖出回购(票据)数额分别为农商行的10.74和4.42倍,在买入返售(票据)业务方面,城商行优势更加明显。
表6 2022年47家上市银行买入返售(票据)情况(单位:亿元)
表7 2022年47家上市银行卖出(票据)情况(单位:亿元)
图3 2022年33家中小上市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和卖出回购票据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二、2020—2022年33家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特征及发展情况比较
(一)票据业务在中小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情况
2020—2022年47家上市银行贷款余额普遍呈现上涨的趋势。其中国有银行增速较为稳定,年均增速高达12.29%, 2021年同比增长11.76%,2022年增速加快,同比增长12.81%,反观股份制银行的增长却较为缓慢,年均增速为7.98%,其中2021增长仅为2.2%。
从中小上市银行来看,其中城商行贷款余额增幅最快,年均增幅高达13.84%,2021年同比增长13.19%,2022年同比增长14.48%。农商行增速也较为稳定,年均增速也高达12.20%,略低于城商行。农商行2021年同比增长15.42%,2022年增速显著下降,为9.01%。从总量是看,农商行贷款业务与城商行有很大的差距,且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由于票据业务本身属于银行信贷的范畴,近年来中小上市银行整体的信贷额快速上涨,势必会带来票据业务总体的走高。
图4 2020-2022年33家中小上市银行贷款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二)票据承兑业务
2020—2022年三年间,47家商业银行的承兑余额变化情况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总体票据承兑余额不断走高,稳定增长。
从大型上市银行来看,国有银行三年里票据承兑余额实现快速增长,远高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但承兑贷款远远低于其他类型银行,这说明国有银行经营相对保守,但是近年对票据承兑业务发展也愈发重视,未来有相当大的潜力。股份制银行三年间票据承兑余额总量最大,但平均增速最慢。
城商行与农商行三年里票据承兑业务整体上也存在差异,在依然保持着年均20%以上较高速增长的情况下,2022年票据承兑余额分别达到了25,249.88亿元和2,008.03亿元的峰值,平均余额分别为1,097.82和200.80,城商行平均承兑余额约为农商行的5.47倍。另一方面,城商行承兑贷款比处于最高水平,这说明城商行比较重视票据承兑业务。
从整体变化情况来看,2021—2022年的余额上涨势头明显。与2021年相比,国有银行的票据承兑余额增速最快。
图5 2020—2022票据承兑余额数据变化(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表8 2020—2022中小上市银行票据承兑贷款比变化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三)票据贴现业务
2020—2022年中,47家上市银行的贴现余额变化剧烈。其中国有银行三年中贴现余额的整体情况呈上升趋势,股份制银行贴现余额呈现独特的小气候,2021年急速下降,2022年又迅速回暖,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中小上市银行中,城商行三年中票据贴现余额变化情况比较符合整体的融资规模,呈现稳定上升趋势。2020—2022年贴现余额分别为4,688.01亿元,9,091.64亿元和10,803.81亿元。两年间同比增长分别为93.93%和18.83%,城商行票据贴现业务在2021年快速增长,2022年也保持较快增速。
农商行三年中票据贴现余额的整体情况与城商行相似。2020—2022年贴现余额分别为1,098.37亿元,2,199.21亿元和2,213.24亿元。2021与2020相比增幅超过一倍以上,增幅较大,2022年则陷入了发展瓶颈,与2021年基本持平。
综合三年的整体情况,城商行与农商行贴现业务均实现快速发展。
图6 2020—2022票据贴现余额数据变化(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四)买入返售业务(票据)
整体上来看,国有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呈现下降态势,但是该业务数额仍远高于其他类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
城商行三年间买入返售(票据)整体也呈现下降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其在2021年该业务余额出现小幅上涨,2022年却出现大幅下降,与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表现截然相反。与城商行类似,农商行三年间的整体情况也是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2020—2022年余额分别为74.48亿元,12.96亿元和12.12亿元,2021年该余额骤降,且在2022年未能扭转态势。
综合三年的整体情况,从数额上来看,两类银行的买入返售(票据)业务总量逐渐下降,其中城商行的波动较小。
图7 2020—2022买入返售(票据)数据变化(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五)票据卖出回购业务(票据)
2020—2022年,47家商业银行的卖出回购(票据)业务整体变化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则是先降后升,整体呈下降趋势。国有银行三年中卖出回购(票据)余额分别为585.31亿元,389.81亿元和398.93亿元。2021年同比下降了33.4%,2022年同比仅上升2.33%,卖出回购(票据)额总体减小。
城商行表现则相对稳健。2020—2022年卖出回购(票据)余额分别为1,244.46亿元,1,345.81元和1,989.41亿元。2021年同比上涨了8.1%。2022大幅上涨47.82%,表现较好。
农商行三年间卖出回购(票据)走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整体上看是上涨的。2020—2022年卖出回购(票据)余额分别为203.84亿元,187.49亿元和295.71亿元。2021年同比下降8.02%,2022年同比上升了57.72%,2022年该余额超过了2020年余额。
综合三年的整体情况,从卖出回购(票据)余额来看,农商行的波动较小,而城商行发展势头较好。
图8 2020—2022上半年卖出回购(票据)数据变化(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度报告
三、2020—2022年上市中小银行票据分析
2020年,面对疫情的冲击,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中国人民银行在上半年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动经济的复苏,缓解全球疫情带来的冲击,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相比于前几年,票据业务增速放缓,甚至有一些银行的票据业务出现了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票据业务占经济比重有所回落。2021年以来,33家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占GDP比重持续下降,2021年,票据承兑占GDP比重7.26%,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0.39个百分点,贴现占GDP比重3.33%,相较上年同期下降0.89个百分点。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落实和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2021年12月末,再贴现余额达5,903亿元。
2022年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势头较好。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运用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2022年末再贴现余额为5,583亿元。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货币政策对精准有效的要求不断提高,票据再贴现的调控功能将进一步深化。票据除了再贴现调控功能外,在贴现、转贴现及回购业务上也随着市场发展和业务发展及利率变化,具有阶段性的调控作用,在近几年票据利率一些阶段性的变化,就可以明白其中的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票据市场稳健规范发展,未来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必将发挥更为独特的作用。
四、对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结合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市场整体的发展特征,可以看出促进票据市场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创新发展、注意票据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以及票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促使票据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以及供应链的发展。基于33家中小上市银行票据业务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 中小银行充分发挥票据增信业务
银行票据增信是商业银行为申请人相关的商业汇票提供票据增信的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包括票据保贴和票据保证。对于企业而言,票据增信业务能够弱化主体信用,盘活应收应付账款,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能够节约风险资产占用,获取和稳定链条客户,优化业务收入结构,授信用途风险小;票据增信还能密切产业链协作关系,提升产业链运作效率和竞争力。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同,新型供应链金融分为两类,一是供应链平台、平台经济,解决产融问题,二是应收账款票据化,使供应链融资成本最小化。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将是解决产业链上企业融资的真正关键,“平台+增信+应收账款票据化”将是产业链供应链融资的尖刀。
(二) 中小银行利用贴现保证加速票据贴现流转
尽管贴现保证业务为票据法明确的票据行为之一,但在实际业务中,各银行均未开发贴现保证产品。原因主要在于现行法律法规明确票据贴现均只能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进行,并且各背书人均承担票据到期拒付后清偿票款的义务,因此贴现票据各交易后手均主要关注票据承兑人信用,而非贴现人或贴现保证人信用,贴现保证并未发挥出保证应有的作用。票交所在票据法的制度框架下,对贴现保证的机制进行了重新设定,在保留保证人承兑连带担保责任的基础上,弱化了贴现保证人的责任和义务。
因贴现保证中实物票据无需流转,保证行以审验电子信息取代审验实物票据,相对于保证增信及实物验证付款确认更为灵活,审批流程更为快捷,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票据增信的目的,也成为贴现行加快票据的流转的有效方式。贴现保证对保证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无实物票据审验的情况下,是否承担起贴现保证责任并获取因此而产生的收益,是考验商业银行在风险计量、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上的一块试金石。
(三) 中小银行应强化智能风控
近年来,中小银行的客群不断下沉,伴随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风险管控对中小银行显得尤为重要。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相较于大型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更加严峻。随着我国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基于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应用,银行的业务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移动银行、开放银行、智能银行等创新性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涌现的同时,金融服务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使得中小银行的风控领域面临极大的挑战。
中小银行主要服务于地方,要坚持打造区域领先的生态银行的战略目标,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客群、规模、科技能力“量体裁衣”自主规划设计研发了智能风控平台,致力打造自主可控、全流程、全体系、智能自助的风控中台能力。依托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安全金融服务,在客户产品体验的过程中“智驾护航”,同时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切实解决长尾客群、中小企业“首贷难、续贷难”的问题,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赋能风控走出一条可借鉴的自主路线图。
(四)中小银行利用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
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紧密的关系,同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陷存在一定融资困境,应探索建立中小银行票据平台服务中小企业,有利于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也有利于控制风险及培育商业信用体系、推进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和稳健发展。应当转变观念,提升信用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可以以下几方面发展电子承兑:选择重点突破,大力推广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应用;多方共推,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签发量;扩大中小企业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量;开辟中小企业电子商业汇票再贴现绿色通道;加快研究中小企业票据信用评级;发挥外部监督职能,提高信用违约社会成本。
(五)中小银行适应票据新规的变化,继续发挥票据作用
一是商业银行应重点检视新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新增的业务监管要求。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余额及保证金余额占比的日常监控,严格执行信息披露、业务背景调查等合规要求。二是继续积极开展票据业务,巩固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中的传统优势地位。商业银行是当前国内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调节资金头寸的工具,在提高流动性、调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商业银行应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参与票据业务,着重围绕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增强票据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积极拓展和满足个体工商户等新增符合《办法》规定的自然人贴现需求。三是稳健参与票据创新业务,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商业银行应充分评估、稳健地参与供应链票据、绿色票据、标准化票据等产品创新,加大对创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创新产品的服务质效,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四是要积极参与票据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加强流动性管理,积极提升自我信用;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信息披露工作,协助培育非上市公司、债券市场无主体评级企业的信用评级理念,提升票据市场信用环境,助力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管理框架。
(六)中小银行发挥票据作用,服务好企业货款清欠工作
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要求解决好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中小银行可以利用票据服务企业货款清欠工作。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为龙头,从抓龙头企业开始,鼓励其转变支付融资方式,使用票据作为应收、应付工具,以点带面带动供应链中票据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推动票据上链、稳链、强链、活链,以达到降低拖欠、盘活企业固化资金之目的。龙头企业以签发票据的方式将款项支付给供应链上下游收款企业,收款企业接收到票据后又可将其支付给后手企业,通过票据背书转让,轧平收款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后手企业收到票据后,又可以继续向其后手企业背书转让,凭借承兑人的信用,实现票据在供应链上逐级流转,盘活企业沉淀票据,充分发挥票据功能作用,以票据资产盘活企业固化资金,以票据支付轧平供应链应收、应付账款,以票据背书流转带动账款清偿,实现零成本资金周转。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获取票据前沿信息
— END —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