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发布《2023年亚洲基础设施融资报告》,强调“自然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近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期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发布年度旗舰研究报告——《2023年亚洲基础设施融资报告》(《报告》)。《报告》指出,自然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形式,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
在气候变化加速、碳捕集重要性日益凸显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持续退化的背景下,“自然基础设施”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将自然视为基础设施的基本形式为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崭新视角。
亚投行行长兼董事会主席金立群表示, 理解和承认自然对人类的价值,是人类与自然和解的重要一步。我们的目标需要聚焦在将“自然基础设施”这一概念转化为一种有影响力的资产类别,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监督。
将自然视为基础设施意味着要减轻人类发展对自然的影响,这包括制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自然资产进行直接投资,以维持关键的类基础设施式服务,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对自然的投资。
“多边开发银行需要共同努力缩小融资缺口,选择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道路,扭转生物多样性退化的趋势。”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Erik Berglof)表示,“‘对自然无害’的投资和‘对自然有利’的投资都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自然的潜力。这意味着我们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部署新的融资工具,并动用我们的号召力撬动更多私营资本。”
将自然纳入投资范畴是亚投行的业务优先方向之一,《报告》所倡导理念与亚投行现有的银行战略相辅相成。在2023年9月召开的亚投行第八届理事会年会期间,亚投行发布了首个《气候行动计划》,阐述了实施气候融资的四项关键原则,展现了亚投行为支持成员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承诺。在《气候行动计划》中,亚投行表示将重点关注既能减缓气候变化、提高气候韧性和气候适应能力,又能为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协同效益的解决方案。将自然视为基础设施并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纳入基础设施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能力。
建立在对大量数据和案例研究的分析之上,该《报告》指出了利用自然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发展机遇。该报告以“理解自然价值的必要性这一基本认识”为基础,探讨了自然如何能够提供类基础设施式的服务,以及各国和各行业的经济如何依赖于自然,进而建议了如何使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变得更加绿色,以及如何就恢复自然风貌进行投资。
《报告》列举了如何通过更优的设计减轻灰色基础设施的影响,为人们建设更环保的基础设施提供帮助。《报告》特别介绍了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如何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恢复和保护自然风貌。例如,研究发现,中国北方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有利于缓解南方地区的沙尘状况,同时又不会损害农业生产力;印度尼西亚的红树林种植活动减少了潮汐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孟加拉国的湿地为该国主要的初级产业和人民的生计提供了重要支撑。
将自然、人类、生命和生计置于气候行动的核心,是COP28的重要主题。亚投行和COP28主席国正在联合调动气候投资急需资金,加快清洁能源投资,以期弥补亚洲和其他地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巨大资金缺口。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