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快車道」下的中國債券市場機遇
2024-03-13 11:00:03
·
德意誌銀行DeutscheBank

近日,德意誌銀行宏觀及新興市場業務中國區銷售總監陶冶青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采訪時表示,在內地與香港金融管理部門的共同推動下,各項債市新政落地見效,促進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熱情。
她表示,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聯動實施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境內與香港離岸市場的互聯互通,未來兩地資本市場將更為緊密融合。
“從境外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新政實施後,通過對債券質押融資或債券回購工具的有效使用,離岸與境內債券市場均能為其提供更為充裕的流動性支持,更加便利的流動性管理機製,對部分投資者而言,還有望通過適當增加融資杠桿獲得更可觀的收益。”
她補充道,雖然目前境內與離岸市場受不同因素影響,但在未來將更為緊密融合,驅動因素日益趨同,其中境內回購市場流動性規模將成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若離岸市場與境內回購市場的依存度進一步提升,則中國境內的貨幣政策能更為有效地傳導至離岸市場。當利率或存款準備金率出現調整時,離岸市場對這類流動性信號的反應也將較以往更為強烈。
陶冶青表示,銀行間債券回購的進一步開放經歷了多輪的討論與研究,由此也體現了中國監管機構對深化人民幣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所作的充分準備與信心。
“起初中國人民銀行允許境外人民幣清算行及參加行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是基於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需求。”根據《公告》的相關規定,今後這一範疇有望推廣至幾乎所有境外機構投資者,如基金管理公司、人壽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對沖基金等。
目前市場關切重點在於離岸人民幣(CNH)的流動性供應規模較為有限,尤其是較短期的離岸人民幣,主要由擁有跨境人民幣資金池的參與行通過貨幣掉期交易來提供流動性支持。
“若所有境外投資者都能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回購業務,那麽從成本角度來看,境內與離岸市場債券定價有望趨於一致,”陶冶青表示,“新政措施將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流動性管理工具,更好地滿足境外投資者采取多樣化交易策略的需求,同時也有助於穩定離岸人民幣融資成本。”
為進一步促進與深化內地與香港的金融合作,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於今年1月24日宣布推出六項政策舉措,涉及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跨境資金便利化以及深化金融合作等方面,其中包括兩項債市相關政策,即將“債券通”項下債券,如境內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等納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的合格抵押品,以及進一步開放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回購業務。
當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業務的公告》(征求意見稿),擬支持所有已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參與債券回購,促進債券回購業務規範健康發展。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