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超萬億美元 超120家中外資各類銀行可開辦外匯衍生品業務 境內外匯市場服務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功能日益完善
匯率市場化環境下企業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一般認為,匯率風險中性是指企業把匯率波動納入日常財務決策,聚焦主業,盡可能降低匯率波動對主營業務以及企業財務的負面影響,實現提升經營可預測性以及管理投資風險等主營業務目標。企業是否堅持匯率風險中性,直接關係自身能否穩健經營。實踐中,一些企業在理念培育、制度建設、決策執行、考核機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誤區和短板。比如,有的企業持有較大的外匯敞口,但不做避險保值或避險保值比例較低,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有的企業缺乏規範的財務紀律,避險保值受個人偏好或市場觀點影響,隨意性較強;有的企業內部考核機制不健全,對財務人員制定避險保值的盈利指標,正常的風險管理受限。
正確認識外匯衍生品對於匯率風險管理的作用
正確看待外匯衍生品的風險。境內外一些企業、金融機構不當開展金融衍生品交易招致損失的風險事件,容易使金融衍生品被誤讀,如,將衍生品交易與投機交易混為一談,或被不加區別地貼上賣空和杠杆交易的標籤,這對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產生一些困擾。如,有的認為實體企業不宜從事衍生品交易,有的上市公司擔心公告簽署衍生品協議會被解讀為風險較大而不願套保。實際上,目前境內外匯衍生品管理堅持實需交易原則,企業開展衍生品交易基於真實、合規的外匯敞口避險保值需要,並非投機交易。因此,看待外匯衍生品的正確態度,不是一味簡單地遠離,而是準確識別外匯敞口、規範開展衍生品交易。
正確評估外匯衍生品交易的套保效果。一些企業習慣將衍生品交易提前確定的遠期價格與到期時的實際市場價格比較,如果前者不如後者好,就認為套保不划算。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套期保值的實質,是通過衍生品交易將未來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轉變為提前鎖定匯率的確定性,減少匯率波動對企業經營和財務管理的影響。一般認為,評估套保效果要遵循“期現”結合原則,不能單獨核算衍生品盈虧。例如,出口企業在銀行辦理一筆金額100萬美元、期限6個月、執行匯率6.9的差額交割遠期結匯,到期時若即期匯率為6.8,企業將美元收入即期結匯可得680萬元人民幣,在差額交割遠期結匯中收入10萬元人民幣,實際結匯價格為6.9;到期時若即期匯率為7,企業將美元收入即期結匯可得700萬元人民幣,在差額交割遠期結匯中支出10萬元人民幣,實際結匯價格為6.9。無論未來匯率如何波動,衍生品盈虧如何,企業結匯價格都提前鎖定在6.9。
正確認識外匯衍生品價格和成本。從外匯衍生品市場實踐看,企業從銀行買入外匯期權要支付一定金額的期權費,辦理遠期結售匯時遠期價格存在一定幅度的升貼水。買入外匯期權類似於購買保險,需要相應支付保費,而期權費主要與匯率波動程度有關,匯率波動大則期權費高。遠期升貼水主要反映兩種貨幣之間的利差,通常情況下高息貨幣遠期貼水、低息貨幣遠期升水。這些都是衍生品市場按照境內外通行定價機制的自然結果,不能簡單地以此衡量避險保值成本高低。
境內外匯市場服務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功能日益完善
目前境內外匯市場已具備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期權等國際成熟的外匯衍生品體系,超過120家大中小型和中外資各類銀行開辦外匯衍生品業務,市場服務可覆蓋全國各地,即期和衍生品交易貨幣涵蓋企業跨境結算主要外幣,銀行間市場已具有國際市場主流和多元化的交易、清算機制,保障市場高效運行。特別是,近年來外匯市場發展更加突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加強宣傳培訓、政策保障、部門協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24年前8個月,企業利用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規模達到10159億美元,同比增長18.2%;新增匯率避險“首辦戶”超過2.7萬家,處於歷史較高水準。
來源:外匯管理局
Udf Space
www.udfspace.com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