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初創企業困境:資本市場亟待區域整合
2022年,東南亞領先的房地產科技公司PropertyGuru通過與壹家SPAC合並,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期待。然而,2024年初,公司的股價壹度下跌約60%,被私募股權公司EQT以11億美元的估值收購,這壹數字低於其兩年前上市時的16億美元估值。
PropertyGuru的經歷揭示了東南亞獨角獸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巨大挑戰。盡管這些企業在本地市場表現出色,但國際投資者並不總是欣賞這種“本地成功”。東南亞公司也缺乏在本地區上市的有效選擇,導致它們不得不依賴於美國的資本市場。
為何東南亞企業選擇在美國上市?
美國深厚的資本池對希望上市的東南亞公司極具吸引力,然而,許多在美上市的東南亞公司在IPO之後表現不佳。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東南亞公司中,股價中值下跌達80%,在這種低迷的市值和缺乏投資者興趣的環境下,進壹步融資幾乎變得不可能。
PropertyGuru盡管在東南亞擁有強大的市場地位,卻未能充分利用美國市場所承諾的廣闊資本機會。美國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大型且熟悉的公司,小型的外國股票難以獲得關註。
這種現象反映了東南亞資本市場的深層次問題:交易量過低。東南亞六大主要交易所(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的日均總交易量僅為50億美元,而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的日交易量則高達2000億美元。不同交易所的上市規則差異,也讓東南亞公司難以在各自國內資本市場之間獲得融資機會。
東南亞資本市場的出路何在?
東南亞需要壹個真正的區域資本市場,使企業能夠從多個國內資本池中籌集資金,同時讓各國的投資者能輕松交易在其他國家上市的證券。去年,泰國證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啟動的互通機制——允許投資者通過存托憑證訪問兩地市場的證券——是壹個良好的開端,但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東南亞擁有全球最高的儲蓄率之壹,這些資本應被引導至區域性的投資池中,助力本地公司在本地區上市並發展壯大。由深入了解東南亞市場的管理者來管理這些資金,將為該地區的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活力。
資本的部署方式也至關重要。被動的資本分配或指數化投資並不能為小型但成長中的公司釋放價值。相反,應將資本分配給那些具有明確投資東南亞使命的活躍資產管理者,他們最能夠識別新的投資機會,並花時間和精力深入研究企業的未來前景。
他山之石:印度與瑞典的經驗
印度的資本市場是壹個成功的案例。印度國內資產管理規模達到4700億美元,日均交易量約為165億美元,超過東南亞六大交易所的總和。通過系統性投資計劃(SIP),印度鼓勵個人將部分工資定期投入共同基金。這不僅為公司提供了成長所需的資本,還使國內儲蓄進入股票市場。根據AMFI的數據,SIP對共同基金的資金流入從2021年2月的1億美元激增至2023年12月的2.35億美元。
瑞典的納斯達克斯德哥爾摩交易所也成為了歐洲的榜樣。得益於零售投資者和瑞典養老基金的持續投資,過去十年該交易所主指數上漲了85%,表現遠超歐洲斯托克600指數的49%增長和倫敦富時100指數的17%增幅。
印度和瑞典的經驗教訓很簡單:流動性催生更多流動性。區域性投資不僅將吸引全球資本流入,還將為東南亞構建更穩健的資本梯級。
監管機構的助力
監管機構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發揮作用,比如為東南亞公司上市提供差異化稅率,降低投資者進入區域市場的門檻,並促進獲取關於東南亞公司研究的途徑。
東南亞的增長和創新潛力毋庸置疑,但該地區仍在為確保充足的本土資本流動以維持這壹勢頭而掙紮。零售投資者不應依賴美國市場來投資最好的東南亞獨角獸。
通過利用區域儲蓄,東南亞能夠創造壹個更加自給自足、具備韌性的融資環境,保障該地區未來獨角獸的成長。支持該地區的初創企業和創新公司,不僅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也是確保東南亞在全球經濟中占有壹席之地的必要舉措。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