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國企出海新能源:從總承包到投資轉型的關鍵之路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潮中,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海外新能源投資,成為助力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投資模式仍以工程總承包(EPC)為主,直接股權投資比例偏低,限制了長期收益的提升。面對技術優勢、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多重機遇,中國企業如何從“承包商”向“投資者”轉型,將決定未來在國際新能源市場中的話語權和競爭力。本篇文章將深入解析央國企的現狀、區域佈局及面臨的挑戰,並探討未來發展路徑。
近年來,中國企業積極參與海外新能源投資,特別是在中非合作論壇等國際平臺上承諾助力全球綠色增長。例如,中國計畫在未來三年對非洲投資700億元人民幣,建設30個清潔能源專案。然而,當前的投資模式仍以“工程總承包”(EPC)為主,股權投資的占比極低。
EPC模式優勢顯著:通過設計、採購、施工等全鏈條服務,中企能夠以較低的風險快速參與國際新能源市場。但這種模式也存在不足,例如長期收益有限、對當地市場依賴性強,以及缺乏對專案後期運營的掌控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國央國企在全球39個國家投資的333個風電和光伏專案中,運營中的裝機量僅為15625.34MW,僅占全部裝機量的一小部分。而2022年光伏電站僅占海外電站總裝機量的4.42%,風電占比僅為7.31%。這一局面表明,儘管中國在新能源技術和產業鏈上具有全球競爭力,但在海外市場的投資深度仍需提升。
中國企業的新能源投資主要集中在南美、歐洲和亞洲。巴西是最大的單一市場,擁有132個風電和光伏專案,總裝機量高達18056.44MW,超過排名第二的英國和第三的瑞典數倍。
在發達國家,如英國和瑞典,完善的電網設施和成熟的綠色電力市場吸引了大量投資。例如,英國以3289.5MW的總裝機量位列第二。發達國家的市場透明度高、政策穩定性強,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長期投資的良好環境。
與此同時,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墨西哥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憑藉良好的雙邊關係和稅收優惠政策,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投資目標。例如,沙特提供多種金融優惠計畫,為外資進入本地市場創造便利條件。
目前,中國共有15家央國企佈局海外新能源投資,前三大企業的裝機量占總量的70%以上。其中,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廣核)遙遙領先,其裝機量是第二名的3倍以上,專案主要集中於巴西和瑞典。排名第二的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國電投)和第三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三峽集團)則在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地具有顯著佈局。
但整體來看,大部分央國企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尚未形成規模,很多企業甚至尚未邁出第一步。這種集中度過高的局面,使得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仍然有限。
展望未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新能源投資的模式需要更多元化,尤其是提高股權投資的比重。這不僅能增強企業對專案的掌控力,還能提升長期收益。
為實現這一目標,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頂層設計與政策支持
國家層面應出臺更多激勵政策,促進雙邊和多邊合作。例如,通過國際合作框架明確市場准入條件,並制定有利於海外新能源投資的稅收、補貼政策。
金融創新與多元化融資
企業需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創新融資模式,如綠色債券、產業基金等。同時,擔保工具的多樣化也有助於分散投資風險,提升融資效率。
行業協作與經驗共用
行業協會可以通過組織研討會、資訊共用平臺,增進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尚未“出海”的企業獲得有效的投資經驗。
深耕“一帶一路”市場
對於巴西、沙特等政策友好國家,中國企業可通過設立本地子公司、與政府合作開發專案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市場滲透率。
中國企業出海新能源領域已取得初步成績,但未來仍需在投資模式、管理能力和技術應用上持續創新。從總承包模式向股權投資模式的轉型,不僅是企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更是中國實現全球綠色領導力的關鍵一步。
只有通過頂層設計與企業實踐的雙輪驅動,中國企業才能在國際新能源投資浪潮中站穩腳跟,助力全球能源轉型,共建綠色未來。
來源:國際工程與境外投資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