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泰銀行攜手泰日協會共謀破局之道:全球貿易變局下深化產業鏈協作
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擡頭與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的背景下,開泰銀行(KBank)聯合泰日協會及曼谷日本商工會議所舉辦"新貿易戰時代泰日合作戰略研討會",為兩國企業家搭建起政策對接與產業協作的橋梁。這場匯聚近200家日資企業高管的盛會釋放明確信號:面對美國優先政策沖擊、全球最低稅率實施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的三重壓力,泰日兩國正通過產業鏈深度整合構築"抗壓生態圈"。
■ 四十年投資沈澱構建戰略縱深 作為泰國最大外資來源國,日本四十年累計4萬億泰銖(約合8000億人民幣)投資打造出東南亞最完備的汽車-電子產業集群。開泰銀行總裁披迪指出:"在特斯拉南下、比亞迪建廠的沖擊下,泰日合作的當務之急是從傳統制造向智能電動化轉型。"數據顯示,日本在泰汽車零部件本土化率已突破90%,但面對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全產業鏈輸出"模式,現有供應鏈體系亟待智能化升級。
■ 政策工具箱精準破解外資痛點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現場釋放政策紅利:混合動力車消費稅減免延長至2025年、智慧工業園區土地優惠加碼30%、設立專項基金補貼自動化改造。針對日本企業關切的美國301關稅風險,泰國商務部透露正加速推進與歐盟、EFTA及英國的自貿協定談判,幫助日資企業構建"泰國+1"跨國供應鏈。值得關註的是,東部經濟走廊(EEC)特別法案將允許日企持有醫療、數字基礎設施等敏感領域100%股權。
■ 開泰銀行打造產融結合新範式 作為日資企業在泰首選合作銀行,開泰銀行宣布啟動"智能轉型夥伴計劃",提供三大賦能方案:設立200億泰銖專項信貸支持工廠物聯網改造;聯合三菱UFJ等日資銀行搭建跨境結算綠色通道;通過旗下KVision咨詢平臺導入日本精益管理與泰國數字經濟的融合方案。該行跨境業務負責人強調:"我們正在幫助五十鈴、電裝等企業將泰國基地升級為輻射東盟+中日韓的AIoT創新中心。"
■ 新能源汽車暗戰催生合作新空間 研討會釋放的產業風向顯示,中日車企在泰國的"電動化競合"進入微妙階段。雖然中國品牌憑借電池成本優勢快速占領32%市場份額,但日本企業在氫燃料商用車、固態電池領域的儲備正在通過泰日聯合研發中心加速轉化。三井物產透露,其與GPSC合作的綠氫項目已獲得BOI最高等級稅收優惠,計劃2024年建成東南亞首個兆瓦級制氫工廠。
開泰研究中心指出,2023年日企對泰投資逆勢增長18%,其中70%集中於數字醫療、碳纖維材料等戰略新興領域。隨著RCEP原產地規則深化應用,"泰國制造"的汽車零部件正在獲得進入中國新能源供應鏈的黃金通道。這場橫跨太平洋的貿易變局中,泰日四十年的產業協同優勢正在轉化為應對不確定性的重要籌碼。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