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創新論壇:未來金融服務将變成基礎設施
2020-10-31 13:58:00
浦江創新論壇:未來金融服務将變成基礎設施 來源:第一财經研究院 對于金融行業而言,技術是革新者,也是鞭策者。随着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叠代而出,金融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産業鏈的升級
來源 :第一财經研究院
對于金融行業而言,技術是革新者,也是鞭策者。随着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叠代而出,金融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産業鏈的升級和重構正創造出新的行業機遇;同時,借助技術手段,金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有效率、更公平的方式去服務更廣泛的用戶,從而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目标的實現。
在此背景下,布局金融科技領域的玩家越來越多,銀行、保險、券商、互聯網公司正在形成一個金融科技的生态圈。當前,我國科技金融發展到什麽階段?科技金融給資管行業帶來了哪些影響?未來科技金融又将如何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10月29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第一财經“科技金融論壇”上,來自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研究部門的專業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财經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思劼表示,當前,信息的數字化正讓金融痛點、難點的解決成爲可能,技術進步可以讓金融資源被更多的個人和企業獲取,金融普惠的能力和意願不斷擴大。但不可忽視的是,金融數字化的場景應用仍待開拓,科技金融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還需創新。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目前中國的科技金融發展迅猛,生态體系日趨完善,在諸多領域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走在國際前列。
不過,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明喜在論壇中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與國際上相比,我國科技金融生态建設在細分領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創業投資市場的投資效率和投資環境有較大差距,受宏觀環境影響,2019年我國創業投資市場規模增速大幅放緩,投資者也更趨謹慎。
這在數據上也有體現,截至2019年底,中國創業投資管理資本總量達9989.1億元,占GDP總量的1.01%;同期,美國創業投資管理資本總額爲4440億美元,占GDP總量的2.07%。但我國創投市場的平均年增速較高,2007年~2019年,平均增長率達24.7%,明顯高于美國的6.6%。
這一高增長率的背後,反映了金融機構對科技企業的積極支持。浦發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汪素南就稱,爲更好地服務高新技術企業,該行打造了一個科技生态圈,不僅提供貸款融資,還幫助企業尋求合适的股權融資、投行并購咨詢、政府政策支持等,“目前已經和政府、園區、PE/VC、科技龍頭等超過200個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銀行信貸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張明喜稱,我國銀行業對創新型企業或中小企業的風險把控和價值挖掘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政府也需通過更加市場化的手段撬動銀行資本支持中小企業。
“當前,在針對科技創新企業的風險識别上,銀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金融技術的發展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他稱。
可以看到,當前科技金融生态的建設不再局限于科技資源和金融資源高度集聚的中心城市,各級政府都将構建适合地方發展的科技金融生态作爲重要發展方向,自下而上地推動技術改革。例如,上海科技金融股權市場發展較爲成熟;陝西省将科技金融專營服務機構作爲主要抓手;嘉興市則以G60科創走廊建設爲契機等。但張明喜強調,在科技金融生态逐漸完善的過程中,還需要更加開放和更加包容。
随着金融與科技的逐步融合,業内的共識在于,金融行業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也在發生改變。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肖風稱,技術的一步步下沉,将使很多金融服務變成基礎設施,之後就不再是商業變現層次了,而可能是免費或者非常便宜的基礎設施,再在上面長出新的服務模式、中介模式、收費模式。這主要是因爲,一整套數字化技術的融合創新導緻了交易成本結構的巨大變化。
人工智能、大數據之下的精準畫像和精準匹配,使得交易的匹配成本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又使得商業變現層面的中介模式、生态、業态發生巨大變化。“金融的需求幾千年其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滿足這種金融需求的方式方法其實一直在變,永遠不會停步。”肖風說。
在此過程中,區塊鏈被視爲重要引擎,其作爲一個集大成的商業基礎設施所提供的免費的、開源的、無需許可的基礎能力,将幫助應用開發者非常輕松地部署各個應用。肖風将區塊鏈的應用分爲七個層次,分别是分布式網絡、數據庫、存儲、計算、賬本、治理、應用、商業。“這些層次,從上往下看就是從互聯網到區塊鏈,從下往上看就是從區塊鏈到互聯網。”他說。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目前科技金融已對财富管理業務産生了巨大影響。連平對第一财經記者稱,一方面,科技有助于促進财富管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比如勾勒出多維立體化、數字化的客戶畫像,同時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另一方面,科技将增強财富管理行業的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覆蓋面;此外,通過金融科技在行業中的廣泛運用,還有助于提高對高淨值客戶的服務能力。
不過,連平也提到,當前金融科技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主要包括金融科技在基礎性、關鍵性技術上的研發能力依然不足;财富管理行業當中的金融科技人才相對匮乏,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有待加強;金融科技行業的标準與安全規範仍待完善;金融監管跟不上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行業中應用的步伐。
對此,連平建議,要繼續鼓勵财富管理行業加強金融科技的應用;加大對金融科技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發力度,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強行業政策指導和行業标準規範建設,促進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行業中得到規範的發展;建立和完善多重安全風險的防範機制;發展監管科技,加強行業監管。
“監管在跟上金融科技創新方面還有一定距離,未來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監管科技的發展中,”連平強調,“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如果沒有監管科技和它相匹配,那麽監管要做好是非常困難的。”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關鍵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快速演進,對金融提出了更高要求。論壇上,多位業内人士表示,借助技術手段,金融将以更低的成本去服務更廣泛的用戶,進而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目标的實現。
比如,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更精确的數據。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總經理、上海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主任盧勇就稱,去年9月,上海發布了全國首個公共數據開放落地管理辦法,并推出基于公共數據的普惠金融,即讓銀行利用企業在政府側的公共數據賦能中小微企業。
“利用政府側數據做業務實踐很早就有,但因爲沒有政策的支持,很多地方可能會單一地和某一個政府部門合作。而上海有了政策指導以後,銀行就可以利用政府側所有委辦的數據做中小微企業的貸款評估。”盧勇說道。截至目前,共有18家銀行參與到數據開放中,已通過使用8個委辦、386個數據項爲15000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可持續發展金融負責人徐青表示,經過測算,全球如果2030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每年需要的資金缺口約5萬~7萬億美元左右。而金融科技可以讓環境風險的信息披露得更準确、更有實效性,進而幫助市場投資,比如幫助投資者了解環境變化對于投資行爲本身的影響,以及未來政策方向對投資收益率下降、風險增加的問題等。
但在助力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提到,金融科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數據的不确權以及數據不能共享使用。另外,當前可持續發展目标非常多,每個體系都沒有相應的數據标準支撐,希望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夠在相應的目标體系下形成數據标準,這樣金融科技才能發揮作用。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