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内信用證及福費廷業務回顧與展望(下)
2021-01-04 10:06:00
2020年國内信用證及福費廷業務回顧與展望(下) 良有以也 2020年,疫情改變了利率,利率改變了市場。随着國内證開證和福費廷交易的大量增加,福費廷二級市場的形态發生了改變,而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者也
良有以也
2020年,疫情改變了利率,利率改變了市場。随着國内證開證和福費廷交易的大量增加,福費廷二級市場的形态發生了改變,而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者也變得更有動力去建設更強大的系統和平台,當然,監管也随着市場總量的增加,變得更加關注國内信用證和福費廷業務。
2020年資産荒延續,使得國内信用證創造資産的能力得到充分運用,客戶資源豐富且接地氣的銀行大量使用授信開立國内信用證,爲企業曲線實現融資。對銀行來講,使用國内信用證這一産品,可以有效節約經濟資本(隻占流貸的20%),當然,也有财大氣粗(或者麻木不仁)的銀行,居然漠視這80%的資本節約功效;同時,買入和賣出福費廷業務,也能起到調節資産規模和結構的作用。因爲流動資金貸款在國内市場上幾乎無法流通,而福費廷資産卻是流動性極高的資産品類,因此,更多銀行将國内證福費廷作爲月末/年末的資産調節的重要品種之一。随着資管新規鐵幕的逐步落下,二級市場福費廷業務也成爲現時金融同業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利率曲線的戲劇性變化,使得福費廷二級市場的交易極具戲劇化,上半年5月之前,所有賣早了福費廷資産的人都追悔不已,因爲賣得越晚,其實賺得才越多;但5月以後,砸在手裏時間越長,會虧得越多。有人賺了,有人虧了,在福費廷的二級市場裏,一幕幕輕量級悲喜劇不斷上演。“交易銀行部”其實從來都是爲“客戶的交易”服務的部門,但在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2020年,交易銀行部終于體驗了一把自己(不得不)做交易的真切感受。
随着對交易價差收入的觊觎與争奪,二級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奇葩的交易,比如自己賣出去的賣虧了,居然可能在市場上再買進來,持有一段時間再賣,居然又賺了一些;也有買進了舍不得賣,捂着以爲總有價格回來的一天,沒想到利率曲線一騎絕塵,從此再不回頭。不做交易,便不懂人生;原來沒有買賣,才沒有傷害。
當然,在銀行内部,福費廷的買入和賣出也不完全是爲了賺取價差,福費廷交易還承擔着很大的調節資産總量和結構的使命,如果全行調結構需要,則即使不賺錢甚至稍虧些也要完成交易。不過,這一功能卻也更進一步的促進了二級市場的發展。現在又到年底了,各家銀行各有調整資産總量的需求,因而年末迎來福費廷二級市場的“年貨節“,交投異常活躍。
之前雖然也有貿易融資的流貸化以及流貸的貿易融資化,但象今年如此大規模的轉換,2020年應該是史上第一次。跳出貿易金融或交易銀行的小圈子,從更大的視角來看,福費廷業務的廣泛交易甚至可以被看成是大類信貸資産交易的一種拓寬。需知在國際市場上,如國際銀團貸款本就具備交易屬性,而國内的信貸資産交易一直不被允許,也因此,福費廷業務可能也在爲未來信貸資産的可交易性開一先河。
很有意思、或難以想象的一點是,中文的國内信用證以及福費廷交易(包括二級市場交易)是在英文的SWIFT系統裏發展成長起來的。不過在過程中倒也自然順暢,因爲畢竟絕大部分負責國内證操作的銀行人員本就是做國際信用證的,這樣的平移幾乎沒有障礙。
這些年來的實務中,SWIFT系統通常被用來對開出的國内證做一個特别的認證:發一個要素複述的報文,如:金額、期限等,以加押電來證實真實性;此外在福費廷交易中用來發數個電文确認轉讓等事項。不能小看這一點,在整體誠信水平有待提高的現實中,這一點意義重大。SWIFT系統嚴密可靠,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滲透及造假,因此,這些年來國内證及福費廷業務項下大家基本沒有聽說過“蘿蔔章“或者”臨時工“的故事,這看似不起眼的一點卻是促進同業間大家放心做業務的一個重要保障,SWIFT功不可沒。
但SWIFT系統對于國内證畢竟有其不适應性,比如系統不能輸中文,報文體系是針對國際證設計的等等,不能用SWIFT系統直接開出(中文的)國内證。2019年末,屬于我們自己的國内證“SWIFT”即“電子信用證信息交換系統“終于投産,這套系統由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建設運營推進,在國内的權威性與SWIFT相比不遑多讓。2020年,除了在上年末首批加入的工、農、中、建、交、郵儲、招商、浦發、中信、民生、平安等銀行之外,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到了人民銀行電證系統。
長遠來看,人民銀行的規劃還不隻是信用證信息系統本身,更有将國内證項下福費廷交易納入系統的願景。想要建立福費廷二級市場交易平台的銀行和其他機構不少,有意思的是,年内,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與中國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簽署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台合作協議,也就是人行清算中心挑了一個做得好的平台,将要以人行的名字背書,以延伸電證系統的服務,将福費廷資産交易平台也納入人行清算中心門下。此舉一出,其他各銀行和第三方建立的各種合作機制及平台料将面臨強大的競争。在福費廷這樣的資産交易中,安全性是第一要素,人民銀行背書的平台自帶光環,隻要他們做得不是太差,相信未來最大的福費廷交易平台極有可能就是電證系統自帶的這個了。
但不得不說,目前電證系統開出來的國内信用證“很難看”,适合機器閱讀,給人來閱讀的話,可讀性不是一般的差。看慣了原來各家銀行自己信開的國内證,要看明白電證系統開的國内證,相當費眼神和心力。也許在以後更新的時候,電證系統可以把格式也改得更加友好一些。
當下在實務中進行一、二級福費廷市場的交易還是缺不了SWIFT系統的參與的,因爲不少國内證并非電證系統所開,因而也就不能在電證系統完成福費廷業務。以後如果電證系統不斷改進,天下一統,則開展國内證及福費廷業務就可以僅憑電證系統了。那也就意味着未來沒有SWIFT系統的銀行也可以參與和叙做國内證及福費廷業務,也由此可見,二級福費廷市場未來還有發展潛力。
在銀行工作,有些資曆的都明白,所有你當年建起的高塔,年底一過便成了你親手挖就的深坑。
2020年,如果你全情投入,明白形勢,判斷正确,出手果斷(當然,這幾點其實很難做到,全部做到更難)。那麽年内一定在國内證和福費廷業務上有所斬獲,甚至是大放異彩,業務量數倍增長,收益超額完成,派生的存款也居然完成了任務的幾倍。而且,這一業務或越來越成爲全行不可缺少的一塊,因爲可以較快調節全行的資産結構(二級市場活躍,容易達成交易)。
因此,2021年元旦一過,馬上就會面臨兩大挑戰:利潤的坑、存款的坑。
2020年的國内證及福費廷市場,最賺錢的不是二級市場福費廷,而是一級市場業務,也就是上文所述給授信客戶開證後,叙做一手福費廷,然後擇機賣出,如果時間點選擇相對準确,則甚至可以賺取100-300bp利差不等;二手市場福費廷延續之前的收益水平,一筆交易普遍僅能有1-20bp不等收益,與一級市場相比,收益不可同日而語。當然,這也正常,因爲前者承擔的是企業客戶的信用風險,而後者是同業機構的信用風險。
但福費廷交易有個特性,就是先收息。這對于一級市場福費廷來說,收入的時間線改變是巨大的:原本是給客戶放流動資金貸款,那麽收息期間覆蓋整個貸款提用期,使用國内證+福費廷及轉賣模式以後,原本的收入将在福費廷出售後全部實現。這點并非故意操縱,是由福費廷這一産品性質決定的,但在客觀上造成了利潤的“前翻“,也就是不平均體現在存續期,而是在前面一下子拿掉了。這就有一個後果了,2020年做的,全部體現在2020年了,哪怕信用證有效期是到2021年中的,但那筆業務和收益已經和2021年沒有半點關系。
2020是國内證+福費廷的大年,已給2021挖了一個“利潤的深坑“。
有一種幾乎結束于2020的存款,叫結構性存款,2020年應該有不少銀行以結構性存款爲部分或全部保證金做押,然後開立國内信用證的,而這種作業模式,到明年可能基本不複存在。因而,2020年由這塊派生的存款,明年難以爲續。對照“深坑一号“,唯一可以安慰的可能是,保證金存款畢竟是随着信用證的到期才到期的,所以,今年的存款的效果還能澤被明年,好歹也撐一下日均餘額,而已。
凡是在2020年靠國内證拉了一定量存款的,又給2021年挖了一個“存款的坑”。
必須承認,除了保持靈敏的心和敏捷的身手,決定國内證和福費廷業務的最大兩個因素是外部的:一是利率、二是監管。
如2020年國内信用證及福費廷業務回顧與展望(中)所述,利率曲線才是2020年最大的影響因素,特别是利率曲線的年初下沉,給業務帶來了多少難得的機會。但這樣的曲線大概率在2021年不會再出現,随着新冠疫苗的出現,雖然會有波折,但全球疫情控制料将逐步走上正軌,國内的疫情也更應繼續得到有力控制,這樣的話,我國貨币政策明年放水的概率幾乎沒有,相反将逐步溫和收緊,回歸常态,需知這幾年本就在去杠杆的漫長過程當中,不過考慮到各種不确定因素确實還是存在,所以央行的動作應該會比較溫柔,也不會收得太快。
2021年預計貨币政策保持中性,利率大幅下行空間幾不存在,而将逐步上擡或到年中出現年内高點。在這種利率曲線下,2021年的國内證+福費廷業務将或完全不存在今年上半年的開證及交易良機。
2021年,應該從年頭就抓緊機會繼續叙做國内證和福費廷,因爲2021年的(同業間)利率曲線大概率爲逐步向上,年初和年中比起來,應該還是相對便宜的,上半年可能還有一些通過國内證加福費廷替代流貸的機會,等到年中或下半年同業利率不再支持的時候,國内證+福費廷業務有可能完全做不動。
從Regulator的角度來看,監管重點偏向有下列特征的業務:
-
業務量足夠大,有一定影響;
-
屢查屢犯,長期有問題,形成監管慣例,有衆多參考判例的;
-
Regulator老師們較爲熟悉的業務;
-
其他如宏觀調控等要求的。。。。。。。
對照上述三項特征,之前數年,國内證+福費廷業務可以說“以上皆不符合”。
因爲之前國内證加福費廷業務量總體不大,也沒有太多影響;長期以來不是監管重點,也較少處罰案例;此外,由于”國内“信用證多少攜帶了些許“國際”信用證的複雜特性,背後關聯着UCP600/ISBP745/ URF800等繁文缛節,也許被Regulator老師視爲不太熟悉且較難明白的領域。因而這些年來,業務尚未成爲Regulation的重點區域。
但是,從業人員都知道,上述條件都在/正在發生着改變。以今年這樣的增速,國内證加福費廷成爲Regulator關照的業務估計就不遠了。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金融“創新”業務,其最佳/最快發展時間往往就是在Regulator老師們沉下心來學習、理解以及最終下手之前,近幾年的案例或可以參考螞蟻金服、或P2P等。當然,國内證和福費廷業務本無原罪,将國際上通行的信用證概念搬到國内來是一個符合邏輯的行爲,既然國際信用證在國際貿易中大行其道,并且保證了近百年了國家之間貿易順暢運行,那麽何不把信用證這個金融工具搬到國内來用呢。
但畢竟國内證及福費廷業務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還是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的,随着R曲線的變動,預計業務的發展也終将可能面臨較大的節奏轉換。
《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認爲:一切限制自由貿易的措施必然妨礙分工,因此不利于生産力的提高和社會福祉的進益。也就是說,貿易及推動貿易,均有利于經濟和社會。而這一點,也許就是信用證以及國内信用證爲什麽可以隻占用20%經濟資本,爲什麽信用證這項産品在國際國内貿易中得到廣泛運用的原義。
信用證的本意,就是提供一種适合的結算工具,爲互不信任的交易雙方提供信用及便利,以促成國際國内貿易。國内信用證作爲規則設置内有益于商業銀行的金融産品,終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受利率曲線的支撐,經過國内銀行業的共同推進,幾乎成爲了國内企業普遍接受的貿易結算方式之一,并大幅放量,這也有利于國内企業的貿易結算,也促進和推動了國内交易及融資的發生。
然而,在這樣急速的發展中,一定也會生發出各類問題,如國内信用證存在或已經體現出的被異化爲融資工具的危險、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風險等。大規模上量的背後,也逐步體現出這項業務作爲一個金融産品的根基的淺薄,即如果利率曲線發生大幅度逆轉,或監管力度大幅度加強,國内信用證甚至可能很快跌落到曆史的塵埃裏。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發展太快的事情,實際大抵逃不過這樣的宿命。清醒的趕路人,不會也不該忘了當初是從哪裏出發。
2020年末,寫了這樣一篇長文,從前兩篇的閱讀量來看,也許這樣的聲音或已經到達了全國各地已經在做、将要去做國内證+福費廷的足夠大的同業人群中,因爲“國内證+福費廷”是隻有我們才會懂的符号,凡是打開閱讀的幾乎一定是業内人士。相信你也能理解其間的欣喜、無奈、茫然,也感受到了一定的春秋筆法、欲言又止。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