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3.0版,進一步擴大金融制度型開放是關鍵
2021-12-15 09:01:00
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3.0版,進一步擴大金融制度型開放是關鍵 本文來源:第一财經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 繼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币國際地位相适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後
本文來源:第一财經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
繼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币國際地位相适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後,步入“十四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入新征程。
日前,在“2021第一财經金融價值榜(CFV)•金融峰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表示,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進入3.0版,上海要通過進一步擴大開放,更好地形成國内、國際金融資源的融合。
屠光紹進一步從發展方式、發展維度、發展内容和發展動能四大方面詳細闡述了新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之路。在他看來,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數字化和綠色化是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3.0版發展的關鍵,特别是在國際化方面,要進一步擴大金融制度型開放,這是金融開放中更基礎性、更具長遠意義的、更可持續的開放。
距離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首次被确定爲國家戰略已過去近三十年,曆經多年耕耘,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了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币國際地位相适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爲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回顧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屠光紹将其分爲兩個階段:1992年至2009年爲第一階段,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基本框架的1.0版;2009年至2020年爲第二階段,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健全體系的2.0版。
其中,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加快上海“三個中心”建設,首次提出要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到了2009年,由國務院發布文件《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到2020年的戰略目标、原則、要求、具體任務等做出了具體部署。可以看到,2009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時間節點。
如今,“2.0版本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我們進入到了3.0版本。”屠光紹說道,至于3.0版本的時間跨度,應與國家發展戰略相一緻,即從2021年到2035年。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均已出台相關文件,形成了政策合力,共同形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的基調。
比如,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将金融提到新高度,從頂層設計上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邁向更高能級。
今年8月,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兩中心、兩樞紐、兩高地”六個目标等,明确了未來五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具體方向。
屠光紹表示,如果着眼于到2035年的建設目标,預計在“十四五”期間以及更長時間内,國家層面還會進行一些新的戰略部署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對于上海而言,步入3.0版意味着将承擔更多的任務。屠光紹稱,特别是當前國内外面臨新的發展階段,就國際而言,此時正值全球大變局;從國内看,中國正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3.0版必須要适應大的時代背景,同時也要更好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與其他方面的建設形成更好互動。
有了頂層設計後,具體到落實層面,屠光紹認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應遵循兩條發展主線:一是夯實基礎補短闆;二是抓住機遇開新局。
其中,在“補短闆”方面,首先要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以健全金融市場功能。屠光紹稱,目前,上海已形成了集聚股票、債券、貨币、外彙、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票據、信托等門類齊全的金融市場,且規模巨大,但在金融市場的功能方面,還需進一步深化。
其次,要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以提升國際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屠光紹表示,盡管近幾年上海國際化程度和進程有所提高和加快,但總的來講,國際化水平仍然不夠。無論是債券市場還是股票市場,境外投資人的占比依然偏低。更爲重要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家境外公司來境内上市,上海配置國際金融資源的能力還需提升。
再者,要完善金融基礎設施以夯實金融中心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屠光紹提到,這就涉及多個方面,從法律體系到支付清算、公司治理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夯實。
在“開新局”方面,屠光紹稱,首先要加快财富和資産管理建設。近年來,随着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不斷推進等,中國居民對财富和資産管理的需求加速上升;與此同時,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外資也在加速流入中國,中國的财富管理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其次是,提高數字和金融科技水平。當前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方興未艾,中國金融科技發展潛力巨大。作爲國際金融中心,怎麽樣利用數字金融、怎麽樣用好金融科技來推進發展,是值得思考的課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把金融科技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一新賽道也有望引領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效率、功能等不斷提高和深化。
再者,發展低碳和綠色金融。屠光紹強調,應對氣候和環境變化是擺在全球面前的一大挑戰,綠色金融的發展符合全球的潮流,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要在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産品、綠色金融市場與綠色金融服務,如開發更多适應市場需求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産品,讓資管機構引領綠色投資等,在這個新賽道上搶占先機。
實際上,近年來,上海在綠色金融産品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創新等領域已率先進行了諸多探索。比如,提升綠色投融資支持力度,以科創闆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并創新綠色債券發行方式和産品類型,多隻“首單”産品成功落地;加強綠色産業扶持力度,支持在滬銀行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等。
而在“補短闆”和“開新局”過程中,屠光紹提到,還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參考過去30年的發展,可重點關注四個方面,分别是:市場和政府雙輪驅動;改革和開放雙擎引領;國内和國際雙向互動;合作和競争雙重任務。
步入“十四五”時期,如何理解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被賦予的新使命及面臨的新發展?屠光紹認爲,要從多個維度去看待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在“十四五”建設時期甚至更長階段内,不論國内外大環境,還是上海自身面臨的轉型發展需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都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一,從上海城市功能維度來看,根據中央的要求,上海正在不斷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産業引領功能和開放樞紐門戶功能這“四大功能”,以提高其在全球範圍内的集聚能力、配置能力、輻射能力。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就是上海城市功能建設的重要載體和核心驅動,上海城市功能的深化與拓展也需要金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第二,從國家金融體系的維度來看,國家金融體系主要分爲金融的機構體系、金融的市場體系,以及金融的監管體系,其中,金融市場體系發揮着核心功能作用。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正是以金融市場體系爲重點,完善國家金融體系,這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任務。
與此同時,上海金融市場的發展又是以資本市場建設爲核心,這将進一步促進直接融資的發展;
再者,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需發揮引領作用,以此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同時,還需以提升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爲目标增強國家綜合實力。
第三,從國際金融格局的維度看,當前,國際經濟、金融格局變動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内容,也必然表現在全球金融中心的變化上。縱觀當前全球金融中心格局,主要是發達國家,中國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代表着新興經濟體,因此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中心體系裏将扮演重要角色,而這也恰恰是全球經濟結構變動的需要。
“這是我們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爲什麽要加快發展,(因爲)它不光是上海的事情,也是國家金融體系的事情,更是影響到全球金融格局的事情。”屠光紹說道。
在此背景下,屠光紹稱,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應從四方面發力,分别是發展金融市場體系,如深化功能、提升效率、擴大開放等;發展金融機構體系,如推動銀行機構轉型、促進财富和資産管理機構發展、加快市場服務機構體系建設等;發展金融産品體系,如加大金融産品工具供給、改革産品工具供給機制、提升産品工具供給效率等;發展金融基礎設施體系,通過法規、監管、
公司治理、支付體系等的完善,爲金融中心新發展提供支撐。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确提到,到2025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顯著提升,服務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人民币金融資産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更加鞏固,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爲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對此,屠光紹進一步闡釋了實現上述目标背後所依托的發展動能。在他看來,這主要在于五大方面,分别是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數字化和綠色化。這五大方向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3.0版未來發展的關鍵。
其中,在國際化方面,屠光紹稱,主要涉及金融服務業的開放、金融市場的開放,以及金融制度型的開放。“金融服務業開放和金融市場開放都是發展的動能,但還要注意的是,在進一步開放金融服務業和金融市場的同時,我們面臨着更大的問題,就是金融制度型開放。”
金融制度型開放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未來建設中需要抓住的重點。屠光紹表示,金融制度型開放是更大力度、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它與經貿制度型開放并不一樣,這主要是由金融的特性和特點來決定的。在“十四五”期間或是今後更長時間内,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要抓住金融的制度型開放,這是金融開放中,更基礎性、更具長遠意義的、更可持續的開放。
屠光紹還提到,金融制度型的開放必須要對标,要和國際最高水平和國際趨勢進行更好地融合;同時,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要更多融入全球金融制度和金融治理的進程中,能夠提供更多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制度,包括規則、管理、标準等,才能凸顯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的重要性。
而在對标和參與的基礎上,也要推進互動,提升國際影響力。屠光紹強調,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不僅要關注體量、規模、交易品種等相關指标,還要看到在金融制度、金融規則、金融管理、金融标準等方面有哪些是可以與全球進行互動的,甚至在全球起到引領作用,這就是更高要求。不僅更好地服務國内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爲全球金融體系貢獻力量。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