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克服中國經濟三重壓力,制度預期和政策穩定很重要
2022年1月18日至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豐金融研究院承辦,北京巨豐金控科技有限公司、網易財經、一克納米支持的2022宏觀形勢年度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競合·先見·發現:2022年中國與世界”。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作開幕特別演講,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教育部)主任吳曉求作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論壇。我主要講一講中國經濟形勢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最近政策調整比較頻繁,包括一個月前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增加資金流動性,昨天(1月17日)央行又調低了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10個BP,這些都是阻止經濟下滑的信號。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 中國經濟在2022年乃至未來一段時期,都將受到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這些壓力是中國經濟在較長時期內受到的約束和困難,我們要看到這種困難的複雜性。所以,我們要系統思考怎樣才能讓市場有良好的預期。三重壓力最終歸結為預期轉弱,用大家可以聽得明白的話,就是信心有問題,預期就是信心。為什麼會出現三重壓力,要深刻思考和研究。
從外部環境看,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的確越來越複雜。剛才廖群博士做了一個比較專業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展望的報告,其中分析了中美經貿脫鉤所可能帶來的負面性。首先,中美經貿關係不太可能脫鉤,脫鉤是非常危險的,是互害的。中美關係是中國對外關係的基石,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所以,要高度重視中美關係,要盡最大努力讓中美關係回到正常軌道。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剛才認真聽了樂玉成副部長關於中美關係的展望。有些事情是別人的事,他們總想遏制我們的發展。
回顧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很重要的是因為有一個比較和諧的外部環境。我們抓住了幾十年來的這樣一個國際環境來發展中國經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經濟建設上,抓住了內外部有利時機。現在改善外部環境,是我們未來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相互促進,互利共贏。中國的發展能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會,世界也給了中國一個更多的發展空間。
“雙迴圈”雖然以國內迴圈為主,但還是要國內國際迴圈協調發展,國際迴圈是不可或缺的。外部世界逆全球化、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以及貿易保護主義,都會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破壞性。新冠疫情加劇了外部環境的複雜性,似乎也對全球產業鏈和地緣政治產生重要影響,這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更大的不確定性,也使世界一些國家經濟的內向性大幅增加,以降低外部的不確定性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為了緩解三重壓力,最重要的還是要深化改革,要繼續朝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前行,要不斷深化和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從四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看,法制完善、制度改革比政策調整更重要,信心來自于完善的制度,這種不斷完善的制度核心是朝著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方向演進。從更廣泛意義上說,制度包括法制。所以,完善的法制和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是人們信心的根源。需求收縮、供給衝擊是相對淺層次的,關鍵是預期轉弱,預期轉弱就是信心轉弱。在完善法制和構建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要重視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政策不能變化太快,政策穩定很重要。我們有些政策週期太短,本來政策週期與經濟週期大體上是重疊的,政策是一種逆週期調節。如果政策變動比經濟週期短很多,一年內有兩個不同方向的政策調整,經濟就會出問題。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政策的相對穩定性。這裡的政策除了經濟政策,也包括各類監管政策。
我們要繼續朝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道路、體制方向前行,政策的制定或調整要符合這個基本原則。
市場經濟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和精髓。什麼是市場經濟是有共識的。共識包括分工、自由市場、價格的市場形成機制、市場主體的平等性、財產權的保護、資訊透明度、政策中性原則,以及基於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國際貿易機制,這些都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元素。這些都是我們要認真堅守的,都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精髓。政策設計要符合市場經濟的這些基本原則。這些做好了,中國經濟是有強大韌性的,會有很好的發展。
從經濟成熟度來看,按照1月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根據2021年底人民幣匯率計算,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2500美元,離傳統意義上發達國家人均GDP的標準非常接近,離現在大家公認的修改後的發達國家GDP標準也邁進了一大步。儘管如此,中國現在還不是一個發達國家,我們還沒有整體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仍然是中高收入國家,或者說正在接近高收入國家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美國、德國、日本等最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在5萬美元甚至6萬美元以上,我們離這個標準還有很大差距。中國人是有智慧的,我們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也非常勤奮。以前很多國家進入中高收入國家水準的時候,都會表現出一種“中等收入陷阱現象”,但中國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中國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包括技術性陷阱、制度性陷阱、金融陷阱等等,我們都在跨越。
中國經濟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從法律、制度和政策上一定要讓社會各個層面、各種市場主體煥發出他們的創造力,要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樣到2030年中國實現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構建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以及制定一個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策體系,給市場以信心,這樣就能夠有效解決需求收縮問題。需求收縮的核心是收入增長問題,政策的重點是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這部分群體的需求彈性很大。外部環境改善能有效緩解供給衝擊對經濟所產生的風險,法制、制度和政策穩定性能夠解決預期偏弱的問題。
我認為,只要我們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前行,中國經濟是一定大有希望的。
謝謝大家!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