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沖出一個晶片IPO,市值180億
在中國的半導體版圖上,天津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作者 I 張繼文 劉博
報導 I 投資界-天天IPO
又一個硬核IPO誕生了。
投資界消息,唯捷創芯今日成功登陸科創板,此次IPO發行價為66.60元/股,最新市值為180億元。這家鮮少被關注的晶片公司,背後掌舵竟是一位60後女性創始人——榮秀麗。
1963年,榮秀麗出生在河南一個工人家庭,16歲便考入了湖南大學。畢業後,她先在家鄉的拖拉機研究所工作了十年,才開始了下海經商之路。在那個使用BP機的年代,榮秀麗開始做手機代理,後來創辦盛行一時的天語手機,銷量一度位居國產手機第一名。但隨著智能手機興起,天語手機落寞,榮秀麗轉身進入晶片領域,在2010年創辦了唯捷創芯,落戶於天津開發區。
一路走來,唯捷創芯身後集結了一個龐大的投資方軍團——既有華芯投資、元禾璞華、華登國際、貴人資本等一眾VC機構;也不乏聯發科、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國內知名手機廠商。
透過唯捷創芯,我們看到了正隱隱崛起的天津積體電路產業。在這座濱海之城的土地上,既誕生過我國第一個矽單晶和千億市值的中環股份,也即將沖出國產CPU第一股海光資訊。不僅如此,天津還是一片投資熱土,百度、阿裏、韋爾股份都來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中國的半導體版圖上,天津留下自己的名字。
從手機教母到晶片女王
她收穫人生第一個IPO,市值180億
這是一個河南小鎮姑娘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
1963年,榮秀麗出生在河南新鄉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她在1979年考入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學習內燃機專業。大學畢業後,榮秀麗被分配到了老家一個拖拉機研究所當工程師,主要工作是研究拖拉機的內燃機,一幹便是10年。
但榮秀麗並不喜歡這種按部就班的生活,看到身邊的人紛紛下海經商後更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想法。於是,敢闖敢拼的榮秀麗來到北京,考取了中歐商學院的MBA,並利用求學生涯遊歷了法國、義大利等國家,開闊了眼界。
1994年,榮秀麗進入香港隆成貿易公司北京辦事處工作。這一份工作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一次客戶調研過程中,榮秀麗發現手機在中國市場存在巨大商機,便建議公司老闆拿下百利在中國的代理權。但沒承想,這個建議讓榮秀麗所在的公司虧損了160萬。
心存愧疚的榮秀麗咬牙決定承擔這筆債務。1995年,榮秀麗接手了公司的存貨和百利豐的代理權,成立了百利豐通訊公司。經過3年的調整,榮秀麗拿下了三星、愛立信等品牌的代理權,創辦的公司每年銷售額已經突破10億元。
但榮秀麗很快意識到手機代理商的市場空間終究有限,於是決定做自己品牌的手機。2002年底,榮秀麗拿出全部家底1000萬元,註冊了天宇朗通通信設備公司,走上了自主研發之路。
創業初期,榮秀麗曾不惜重金聘請矽谷專家研發手機。但第一批天語手機的產品品質有著嚴重問題,讓榮秀麗虧了整整8000萬元。迫於高昂的研發成本,她轉而選擇外包,引進當時剛剛起步的中國臺灣手機晶片企業聯發科。
憑藉市場行銷和低價策略,天語手機從眾多國產山寨機中脫穎而出。天語手機出貨量達到1700萬臺,2008年更是達到2100萬臺,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市場佔有率位列國內品牌手機第一位。這一年,胡潤IT富豪榜發佈,榮秀麗以財富42億元排名第11位,人稱“手機教母”。
令人惋惜的是,在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的過程中,天語錯過了轉型的最佳時機。2010年後,蘋果手機進入中國市場,小米、魅族等互聯網品牌又迅速崛起,天語手機節節敗退。然而,就在大家還在為天語手機的落寞唏噓不已時,榮秀麗轉身進入了晶片行業。
2010年,榮秀麗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創辦了唯捷創芯,紮進了射頻前端晶片領域。唯捷創芯主要銷售的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PA 模組)其功能為無線電磁波信號的發送和接收,是移動終端設備實現蜂窩網路連接、Wi-Fi、藍牙、GPS等無線通信功能所必需的核心模組。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從事射頻前端晶片的公司,唯捷創芯產品已應用於小米、OPPO、VIVO 等智能手機品牌公司以及華勤通訊、龍旗科技、聞泰科技等領先的ODM 廠商,其他產品也已實現對終端品牌廠商的大批量供應。
招股書顯示,唯捷創芯報告期內4G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累計出貨超12億顆,5G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累計出貨超1億顆。根據 CB Insights 發佈的《中國晶片設計企業榜單 2020》,公司的 4G 射頻功率放大器產品出貨量位居國內廠商第一。
從業績來看,唯捷創芯卻存在著增收不增利的問題。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2.8億元、5.8億元、18.1億元和 17億元,其中,2018 至 2020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152.48%。值得注意的是,唯捷創芯的淨利潤卻沒有同步增長。招股書披露道,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4028.32萬元、-3295.44萬元、-10082.74萬元、-1650.41萬元。
如果唯捷創芯想要提升自身盈利水準、爭取更高的利潤空間,需要抓住5G時代的機會。目前,該公司於2020年初實現5G射頻功率放大器模組的量產銷售,累計出貨超過 1 億顆,已應用在知名終端客戶的多款產品中。
今日,唯捷創芯正式登陸科創板,市值180億。與此同時,低調的榮秀麗以唯捷創芯董事長的身份再次走進大眾視野。這意味著,幾經波折後,59歲的榮秀麗終於收穫了人生第一個IPO。
融資8輪,國產手機撐起一個IPO
女掌門身家大漲45億
唯捷創芯的身後,聚集了一眾知名半導體VC。
自成立至今,唯捷創芯已至少完成8輪融資。投資方陣容中,既有貴人資本、華芯投資、元禾璞華、華登國際等一線VC,還包括手機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如聯發科、華為、OPPO、VIVO、小米等。
時間回到2016年,璞華資本(元禾璞華)的團隊正尋找PA(功率放大器)賽道的優質專案,由於幾位執行合夥人都在晶片領域深耕多年,很快就注意到了剛剛嶄露頭角的唯捷創芯。當時,唯捷創芯已率先量產4G產品,是第一家完成大客戶驗證的企業,穩居國內第一梯隊。
璞華董事總經理牛俊嶺對投資界回憶,當時最看重的是唯捷創芯有一支互補且成熟的核心團隊。“創始人榮秀麗本就是做天語手機起家,對終端行業瞭解頗深;而CEO孫亦軍和技術團隊都擁有豐富的國外大廠經驗。這樣一來,創業成功的概率勢必會比較高。”最終,經過一年時間的跟蹤、調研,璞華在2017年出手投資,並一路陪伴唯捷創芯走上IPO敲鐘舞臺。
時隔一年多後,華登國際在2018年11月參與了對唯捷創芯的B輪融資。在當時,國內晶片行業發生了較大變化——4G手機興起,需要多頻段的模組。“這類模組非常複雜,行業門檻變高,需要很多綜合能力,包括生產和測試,不是一家小公司可以做的。” 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表示,“唯捷創芯的團隊,是一個稀有的從產品定義、研發、品管、生產、測試、市場和銷售各環節都完整的團隊,有機會能做成一家龍頭企業,十分值得投資。”
不僅如此,榮秀麗的個人特質也讓華登國際欽佩。在華登國際風險投資合夥人王大衛看來,“榮總百折不撓,以其對行業的深刻瞭解和客戶資源的掌握,幫助唯捷創芯一路成長也開創了自己事業的再次輝煌。華登非常高興能有機會跟有魄力、有敏銳商業眼光的榮總合作,一起見證唯捷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股權結構顯示,Gaintech為唯捷創芯第一大機構股東,在此次IPO發行前持股比例達28.12%。低調的Gaintech實則大有來頭,是IC設計廠商聯發科旗下公司,而這筆投資要追溯到2019年4月。
唯捷創芯在招股書中也透露,當時聯發科基於其全球領先的SoC晶片設計企業的產業地位,長期看好射頻前端晶片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同時也在持續尋求射頻前端產業內的優質成長型企業的投資機會。最終,經過長期跟蹤和持續溝通,出於對唯捷創芯產品和技術的認可,雙方簽訂了《Gaintech增資協議》,聯發科子公司Gaintech以財務投資方式入股發行人。
隨後在2020年10月,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OPPO移動、VIVO旗下的維沃移動、小米基金以18.85元/股的價格獲得了相應的股份。按照股權轉讓價格計算,唯捷創芯此時的整體估值為10.35億元。
去年3月,Gaintech又與昆唯管理等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由昆唯管理斥資1.8億元持有唯捷創芯發行前1.50%的股份,入股價格為33.33元/股。值得一提的是,唯捷創芯此次投後估值已飆升至120億元。這也意味著,不到半年時間,華為等手機巨頭對唯捷創芯投資的浮盈已接近11倍。而隨著唯捷創芯今日成功登陸科創板,這一數字則刷新為了18倍。
當然,榮秀麗的身家也將水漲船高。招股書顯示,榮秀麗直接和間接持有唯捷創芯24.19%的股份;總經理孫亦軍直接和間接持有唯捷創芯14.1%的股份。雙方通過簽署《一致行動協議》,一共持有38.29% 的公司股份,為唯捷創芯的共同實際控制人。以開盤市值180億計算,榮秀麗個人身家又將大漲45億。
天津,一個被忽視的半導體之城
有望跑出CPU第一個IPO
隨著唯捷創芯成功IPO,外界赫然發現天津積體電路產業正在強勢崛起。
提到天津,大家第一反應會是“曲藝之鄉”,很難聯想到硬核的半導體產業。實際上,天津是一座積體電路老城,曾在上世紀50年代生產出我國第一個矽單晶。作為半導體生產的重要材料,矽單晶為天津的半導體乃至半導體材料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因如此,天津孕育了一個單晶矽片龍頭企業——中環股份。成立於1999年的中環股份,前身為天津市第三半導體器件廠,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據悉,該公司實現了從8英寸到12英寸大矽片技術突破,打破了IGBT區熔矽單晶的國際壟斷,解決了積體電路領域大矽片的“卡脖子”技術。截至4月11日收盤,中環股份最新市值超1300億元。
基於晶片上游產業的常年積累,天津引來了中芯國際的“落子”。2003年,中芯國際從摩托羅拉手中收購了一座8英寸晶片代工廠。隨後,中芯國際天津成為中芯國際積體電路晶圓代工業務的重要經營主體之一,運營8英寸晶圓生產線,主要技術節點為0.35um-90nm。
此後幾年,天津在我國積體電路版圖上的“色彩”日益淡化,甚至不如合肥、南京等城市。為此,天津於2014年搶先出臺了《天津市積體電路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 年)》等政策,以求大力發展本地的晶片產業;2017年,天津市政府引導基金——海河產業基金正式設立,將積體電路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此後幾年,海河產業基金不斷聯合中芯國際、中電科、中環集團、紫光集團等龍頭企業和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設立多支母基金,將政府產業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今年3月,晶片龍頭企業韋爾股份旗下公司發起設立了一支新基金,募集規模為人民幣20億元。其中,海河產業基金認繳出資額為10億,為該基金出資規模最大的LP。
截至2022年3月末,海河產業基金實際出資130.75億元,帶動母基金實繳529.96億元,資金放大4.1倍;通過投資帶動,共實現專案返投230個,已到位1647.95億元,落地專案杠杆撬動達12.6倍。在清科“2021年中國政府引導基金”榜單中,海河產業基金排名第4。
近幾年,天津晶片領域的投融資活躍度較高。截止2021年11月,天津2021年共有飛騰公司、諾思微系統、天津環鑫、格盛科技、波匯光電技術等5家公司完成新一輪融資,已公開的投融資金額便已經達到12億元以上。
其中,飛騰公司堪稱一匹黑馬,得到了百度、阿裏、中網投青睞。2021年10月,天眼查顯示,飛騰公司信發生工商變更,股東新增阿裏巴巴、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有限合夥)、百度關聯公司等。成立2014年的飛騰公司,總部設在天津。產品主要是高性能伺服器CPU(飛騰騰雲S系列)、高效能桌面CPU(飛騰騰銳D系列)、高端嵌入式CPU(飛騰騰瓏E系列)和飛騰套片四大系列,生態夥伴數量已經超過3400家。
此外,天津還將跑出一個國產CPU第一股——海光資訊。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產品主要包括海光通用處理器(CPU)和海光協處理器(DCU)。與大多數國產CPU不同的是,海光資訊獲得了全球第二大CPU晶片企業AMD的多項專利授權和相關技術支持。
今年3月,海光資訊通過了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並提交了IPO註冊申請。一位晶片領域投資人直言:“海光資訊技術實力不錯,在晶片性能、功耗上有一定優勢。如果它能成功上市,這將是一個轟動半導體圈的消息。”
如今,天津已經成為中國五大集成電路產業中心之一,形成了IC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三業並舉的產業格局——濱海新區以IC設計為主導,西青區主攻晶片製造、封裝測試,津南區聚焦高端設備、材料領域的分佈格局。此外,天津還孕育了中電科、中芯國際、海光、美新半導體等清一色的行業龍頭企業,堪稱全明星陣容。
當下,上海、廣東、浙江多地都在規劃加碼積體電路,而天津錯位崛起,正締造一個個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晶片龍頭。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