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疫后复苏将可持续
来源: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近期我们特地邀请了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来分享他的最新研究观点:
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我们预计中国2023年和2024年GDP增速将分别达到5.7%和5.1%,结束2021-22年为期两年的低于潜在水平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增长贡献达40%。由于就业市场复苏推动收入增长,使消费意愿正常化,并释放部分超额储蓄,实际私人消费复苏将挑起大梁,对GDP增速的拉动提升3.8个百分点,而我们估计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仅提升GDP增长0.3个百分点。今年由于全球经济局势不如去年理想,出口增长会下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会减少。但消费一项对经济的贡献足以覆盖出口贡献下降的影响。
影响私人消费的两个主要因素都将迎来好转。我们预计收入增速为6%,略高于GDP增长,这与过去十年整体中国劳动力工资逐渐上涨的趋势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消费倾向,从年初至今就不难看到,各类出行活动的大幅恢复,以及摩根士丹利AlphaWise对逾2000名中国消费者的月度调研,均显示消费者预期转好,并未出现“伤疤效应”。春节期间,出行和部分消费场景已经恢复到接近2019年的水平。我们的消费者调研也显示,大众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以及对消费的偏好,近两个月呈稳步上升趋势,叠加受新冠疫情影响较轻的家庭部分释放超额储蓄,消费有望在下半年企稳甚至达到增长趋势,这就足以使得消费恢复到9%以上的年增速。
图二:消费强势复苏并不困难
就业市场复苏
另一方面,最终消费的复苏还要看就业。对于就业方面,我们相对乐观。一些高频的指标跟踪表明,春运之后,农民工返城的速度甚至比2019年疫情前还要快。农民工返城不仅说明春节后劳动力需求强劲,而且反映了人们对就业市场的预期。大城市人口流入数据乐观:全国公共交通数据显示,返城客流大于出城客流,与疫情前一致。根据百度迁徙指数,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入甚至略高于2019年。
我们认为就业的复苏应还会进一步加快。过去3年受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线下服务业。经测算,有1,100万的本应创造出的岗位因为疫情的影响没有创造出来。预计到今年夏天6、7月份的时候,隐性失业有一大半能得到恢复。到今年底整体就业市场将好于2019年。就业市场的复苏能带动收入的复苏,这样才能推动消费更有力更可持续地复苏。
两会前瞻
问:即将举行的“两会”会有重磅经济刺激吗?
邢自强:亲商务实政策的回归意味着推动经济向潜在增速收敛未必需要强力政策刺激。我们预计财政将适度扩张(官方赤字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将扩大GDP的0.4个百分点)支持基建投资,预算赤字可能略微扩大到GDP的3%左右(2022年为2.8%),而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可能扩大到人民币3.8-4万亿元(2022年为3.65万亿元)。货币政策通过再贷款工具发力,用于支持制造业升级和绿色投资等。在房地产方面,两会历来并非出台楼市政策重大调整的平台,但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会重申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和优质开发商的紧迫性。
应对全球产业链多元化
问:此前您对国际公司在中国供应链的研究十分深入,在这方面最近有没有新的调研和观点?
邢自强:有一些中国的竞争对手像东南亚、墨西哥、印度确实部分受益于全球产业链部分的多元化,所以对中国的供应链来说肯定是有一定的竞争压力。然而我们也看到现在经济重启之后,中国供应链在努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迹象,许多地方政府主动走出国门,去展示我们极具优势的产业链生态、营商环境、基建配套等等;另外,这方面的压力也在促使中国继续提升价值链的竞争力,举例来说,这两三年一个比较提振人心的就是中国的汽车出口越来越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中国靠着产业链集群的优势,靠着本土市场大,渗透率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从上游到下游产业都聚集在中国,因此优势显著。如果接下来能够在营商环境配套,以及在各方面给民营企业家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政策预期确定性的话,还是有不少能够提高生产力的空间,我们对此看的相对更积极一点。
中国重启经济或平抑全球通胀压力
问:中国的经济复苏会对全球输出通胀吗?
邢自强:我们比较乐观,觉得中国的重启可能对全球是有助于抑制通胀,而不是输出通胀。首先中国的经济复苏会不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复苏助力来自消费,并非大兴基建,即便财政赤字和地方专项债的额度会比去年略高,但预计不会有特别强的刺激,所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全球通胀的概率很低,更何况美国、欧洲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比去年差。第二种担心中国引发的再通胀无外乎就是中国会不会跟西方国家一样,走出疫情之后老百姓不想回来上班,消费需求反而激增,推高通胀率。美国曾出现过餐馆都没人打工,但大家都想出去吃饭旅游,通货膨胀高企。但出现这类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它的劳动参与率变低了,疫情之后,美国和英国中老年劳动力逐渐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叠加在疫情期间政府给予了慷慨的财政转移政策,使得55岁以上很多劳动力不去找工作了,出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反观中国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从春节后的一些高频数据来看,就业形势开启正常化了,从这个角度也不会给服务业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并且中国经济重启后从全球供应链、制造业产品的角度,是更加稳定安全了。因此对于抑制全球通胀会带来更多好处。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