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碳定價機制的現實與展望
摘要
來源:中金點睛,微信號:CICC_Perspective
熱點“碳”究:近期,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正式啟動電力碳交易第一階段。此前,印尼政府提出包括碳交易、碳稅和基於成果的支付(RBP)等在內的碳定價機制,以促進實現碳經濟價值。現行政策下,印尼碳稅與碳交易可以兼容,且均在煤電行業率先實施。目前,煤電第一階段強制碳交易有序推進,碳稅受國際能源價格影響推遲開征。我們認為,印尼碳定價、退煤計劃等政策多管齊下或可加速能源部門轉型,但高碳行業碳成本壓力面臨上行。此外,現有排放限值設定較高、碳稅合理稅率的確定等問題或給印尼碳定價政策實施帶來挑戰。
國內外碳中和政策動態(2月23日~3月8日):1)國內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發布《關於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陝西、寧夏等地發布雙碳實施方案,如《陝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提出各省2030年工業、能源領域碳達峰目標;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等9部門發布《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基本建立;等等;2)國際方面,美國公布60億美元氣候和海洋投資承諾、5.5億美元的環境正義補助、12億美元核電站援助資金、3.15億美元用於促進農村清潔能源獲取;歐盟通過新綠債標准打擊“漂綠”;法國承諾向新森林保護計劃提供5,000萬歐元等。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1)碳中和成長行業:近期市場震蕩盤整,中金低碳行業指數震蕩下跌1.8%,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2.3%。碳中和相關細分板塊悉數下跌,動力電池板塊領跌4.7%。光伏產業鏈價格下跌,產業鏈博弈進入後半程,中金公用事業組看好終端需求修複。中汽協口徑下新能源車1月中國市場產銷量滲透率同比增速放緩,歐洲新能源車淡季銷量回落,美國銷量維持強勢。2)碳中和轉型行業:2022年風電新增吊裝容量符合預期,2023年有望維持增長;工信部要求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出加快綠色轉型等。3)企業“雙碳”行動:中國華能簽署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國家電投中國首個兆瓦級鐵-鉻液流電池儲能示範項目試運行;中國電建陝西最大山地光伏項目發電;OPPO確立到205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目標,等等。
可持續金融及ESG:1)綠色債券:目前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2,009支,存量餘額1.74萬億人民幣,碳中和債存量164支,存量餘額1,395億人民幣。3月至今新發21支綠債,規模為233.2億人民幣,新發1只碳中和債券,規模為3.0億人民幣。2)碳市場:全國碳市場碳價小幅下跌至56.0元每噸,交易活躍度續升,北京碳價反彈至89.0元每噸。歐盟碳價回落4.7%至92.4歐元每噸。3)ESG:中國首單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獲批;廣東省推廣“光伏貸”“林鏈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國開行發行15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支持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英國與新加坡簽署綠色經濟框架諒解備忘錄;加拿大采取綠色標准采購新措施,等等。
報告觀點:1)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2023》提出,2022年全球能源轉型技術投資達到1.3萬億美元的曆史新高。然而,每年的投資至少需要翻四番才能保持在實現IRENA預測的1.5°C情景的正軌上。2)國際能源署發布《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提出,2022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0.9%,達到超過368億噸的新高。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遠低於全球3.2%的GDP增長,恢複了長達十年的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趨勢。
前沿科學與技術: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通過聚集離子提高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性能;香港理工大學研發高效且可擴展的綠色濕氣發電機;普渡大學研發新工藝減少建築供暖和制冷碳足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現量化鋰電鍍和鋰電池快充簡便技術;康奈爾大學研究證明農業光伏系統可產生高效率可再生電力並保護農田。
目錄
-
熱點“碳”究:印尼碳定價政策解讀
-
碳中和熱點政策/事件
-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
-
可持續金融及ESG
-
雙碳報告觀點
-
碳中和前沿科學與技術
-
天氣與氣候
正文
熱點“碳”究:印尼碳定價政策解讀
2月22日,印尼能源與礦產資源部宣布正式啟動電力行業碳交易機制,預計第一階段將有99座燃煤電廠參與強制性碳交易。此前,印尼曾宣布將於2022年4月在煤電行業率先開征碳稅,但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一再推遲。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以及同時引入碳稅和碳交易的亞洲國家之一,印尼的碳定價機制或可提供一定思考與啟發。
印尼碳減排目標的理想與現實
印尼碳排放:土地利用及林業推動碳排放快速增長,經濟高碳結構顯著
自20世紀中期以來,印尼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長,土地利用及林業部門是主因。根據統計,2019年印尼溫室氣體總排放量達19.6億噸,是全球第四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中,森林砍伐、城市建設等活動造成的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部門碳排放是印尼碳排放增長最重要的貢獻因素。
印尼經濟高碳化結構特征明顯。印尼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均以傳統化石能源為主,尤其是煤炭生產和消費量近年來迅速增加,導致碳排放增長持續上升。與能源密切相關的電力行業是造成印尼碳排放量增加的第二大部門。2019年,印尼電力行業碳排放量約為2.58億噸,相較2000年增長約1.9倍。
圖表1:1990-2019年印尼分部門碳排放量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圖表2:2019年全球前十大溫室氣體排放國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圖表3:1980-2021年印尼分品種能源生產量
資料來源:EIA,中金研究院
圖表4:1980-2021年印尼分品種能源消費量
資料來源:EIA,中金研究院
印尼國家自主貢獻文件提出2060碳中和目標
印尼最新國家自主貢獻(NDCs)文件中的減排目標和信息透明度有所加強。自2016年11月首次向聯合國提交NDCs文件以來,印尼又於2021年7月和2022年9月先後提交了更新版本的NDCs文件。較前兩個版本,印尼的第三份NDCs文件不僅在減排目標方面有所加強,同時還針對減排措施和適應措施提供了更為詳實的細節信息,提升了印尼氣候行動透明度。
► 減排目標:首次在NDCs文件中提出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並提高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最新版NDCs文件中,印尼政府提出206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設置了無條件情景下的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相較基准情景)為31.89%,而在有條件情景下,這一目標則是43.2%。
► 減排措施:林業和能源部門是印尼政府溫室氣體減排重點領域。印尼政府在NDCs文件提出了能源、廢棄物管理、工業、農業和林業等5個部門的減排行動,並針對部分行業跟蹤了更加細致的減排措施。在印尼現有NDCs減排路徑設計中,絕大部分減排潛力來自林業(占比約55%-59%)和能源部門(36%-39%),工業、廢棄物管理部門減排貢獻較小。針對林業部門,該文件提出將通過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增加碳封存能力等方式實現2030年林業及土地利用淨匯(FOLU Net Sink)目標。針對能源部門,該文件提出印尼政府頒布2017年第22號總統條例,並將通過實施電力供應商業計劃(RUPTL)、家電最低能源性能標准(MEPS)等支持印尼可再生能源發展;文件還新增強調交通電氣化發展目標,提出到2030年印尼四輪和兩輪純電動汽車將分別達到75萬輛和245萬輛。
► 適應措施:新版文件跟蹤了印尼氣候適應措施的最新進展。例如,印尼在其實施的氣候村(ProKlim)計劃中,已經能夠確定適應需求、測量適應實施過程和評估適應效果。印尼截至2021年已建設3,270個氣候村,未來將計劃在2024年前建設2萬個氣候村。
圖表5:印尼曆次NDCs文件中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對比
資料來源:UNFCCC,中金研究院
注:無條件情景指無額外國際資金支持的情景,有條件情景指有適當國際資金支持的情景
印尼立場:尋求經濟發展與氣候應對的平衡
印尼持續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力度。盡管印尼現有氣候行動與實現全球1.5℃控溫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但從其提交的三次NDCs目標來看,該國政府也在持續提高氣候行動力度。印尼有條件情景下的2030年減排目標(相較基准情景)由第一版NDCs文件中的38%上調至第二版中的41%,又再次上調至第三版中的43.2%。無條件情景下,這一目標由前兩版的29%提升至第三版中的31.89%。
作為發展中國家,印尼仍將錨定經濟發展階段制定減排行動。一直以來,印尼都是化石能源出口大國。特別是在煤炭出口方面,印尼2022年出口量達到4.67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9.2%。2022年,全球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該國帶來發展機遇,化石能源收入增加。在這一背景下,盡管能源危機導致全球範圍內碳中和進程放緩,印尼仍然提高自身減排力度,一定程度上彰顯了該國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立場。但是,現有減排目標的提升本質上較為有限,這也與印尼仍處在工業化推進過程中的現實情況有關。我們預期,印尼綠色轉型節奏仍將兼顧國內經濟發展,短期內不會對減排目標做出大幅強化。2020年,印尼政府就曾表態,印尼作為發展中國家,將側重對已制定目標的落實,而不會為了減碳目標犧牲經濟[1]。
圖表6:不同情景下印尼溫室氣體排放預測
資料來源:Climate Analytics,UNFCCC,中金研究院
圖表7:2013-2022年印尼煤炭出口量
資料來源:中國煤炭經濟網[2],中金研究院
印尼碳定價政策:交易與非交易機制並駕齊驅
從煤電行業切入推動實現碳經濟價值
為促進實現碳經濟價值,印尼提出碳定價機制。加快推動綠色轉型,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印尼政府於2021年10月頒布第98號總統條例推動碳經濟價值實現,並提出四項碳定價機制,分別為碳交易、碳稅、基於成果的支付(Result-Based Payment,RBP)、根據科學技術發展而定的其他機制。其中,前三項較為明確的機制構成了印尼現有碳定價機制體系,而第四項機制並未說明具體內容,意在為後續新政策留有餘地[3]。
現有碳定價機制設計中,同時考慮了交易機制與非交易機制。具體而言:
► 交易機制:碳交易是基於市場的交易機制,碳價將根據市場變化而波動。印尼的碳交易制度包括強制碳排放交易(Perdagangan Emisi)和自願碳抵消機制(Offset Emisi GRK)。印尼將基於碳配額來構建強制碳交易制度,激勵國內高碳企業在國內和國際碳市場上參與交易,促進減排。同時,沒有設定碳排放限值的企業還可以自願參與碳抵消機制。實踐中,企業在自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後既可以選擇與RBP機制掛鉤,也可以選擇轉化為碳信用,通過自願碳抵消機制出售給有減碳需求的企業。
► 非交易機制:碳稅和RBP機制則是通過非交易機制,對碳排放實施懲罰性措施或對減排效益予以獎勵。其中,碳稅是政府規定固定單位碳排放的價格,對超出限值的碳排放實施懲罰性征稅的措施,以此增加企業碳排放成本來倒逼減排。與碳稅相反,RBP是對碳減排的正向激勵,主要對經過認證的碳減排成果或碳資產增加的企業進行獎勵或支付。該機制的資金獲取通常包括第三方援助國或機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三類來源。
印尼碳定價政策率先從煤電行業開始實施。印尼國內發電結構以煤電為主,且發電量逐年增長。因此,煤炭是電力行業碳排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當前印尼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尚未脫鉤,未來經濟發展帶來的新需求將給印尼氣候變化目標實現帶來挑戰。在這一背景下,與碳排放量增長密切相關的煤電行業減排對印尼實現減排目標十分關鍵。因此,除了現階段著眼於林業碳匯的RBP機制外,印尼現有的碳稅和碳交易在政策設計中,均提出率先從煤電行業開始實施,後續再逐漸擴大覆蓋範圍。
圖表8:1985-2021年印尼發電量及發電結構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圖表9:1990-2021年印尼CO2排放量和GDP變化率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中金研究院
注:國內生產總值根據通脹水平調整為2017年不變價格
碳定價體系建設現狀
不同碳定價機制推進情況有所差異。目前,印尼的碳定價體系仍在探索和建設過程中,受到印尼國內政策制定進度和國際環境影響,三項機制最新進展各有不同。其中,碳稅受到國際環境影響有所推遲,碳交易開始啟動燃煤電廠第一階段相關工作,RBP機制已經取得了部分成效。
► 碳稅推遲開征:1)2021年10月印尼政府發布《稅收法規協調法案》,宣布引入碳稅[4]。根據法規,碳稅征收主體是所有購買含碳商品或從事碳排放活動的個人/企業,涉及到的部門包括能源、運輸、農業、林業、工業過程和廢棄物處理部門等。碳稅稅率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不低於碳市場價格,二是最低稅率為3萬印尼盾/噸CO2e(約2美元/噸CO2e)。該法案提出,將於2022年4月率先對煤電行業開征碳稅,並將於2025年根據國內經濟情況、參與部門情況擴大碳稅覆蓋範圍。2)2022年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導致碳稅開征一再延遲。印尼政府在2022年3月表示,將原定於2022年4月開征的碳稅推遲至7月。但7月開征的計劃又在隨後被進一步推遲。目前印尼政府還未明確碳稅的具體實施日期。
► 強制碳交易有序推進:1)2021年3月,印尼政府針對部分燃煤電廠開始了碳交易試點。在2021年10月有關碳稅的法案中也對碳交易機制提出路徑規劃,將於2025年起分階段全面實施碳交易。2)2022年12月,印尼政府發布《關於實施發電廠碳經濟價值的程序》[5]。不同於碳稅延遲開征,印尼政府繼續有序推進碳交易機制建設,在文件中指出將在2023-2024年、2025-2027年和2028-2030年分三個階段實施燃煤電廠碳交易。3)2023年2月,印尼政府宣布啟動燃煤電廠強制性碳交易第一階段工作[6]。第一階段碳交易的參與主體必須滿足裝機容量≥100MW、連接到國家公用事業公司Perusahaan Listrik Negara(PLN)電網兩個條件。共計42家公司(99家燃煤電廠)可以參與其中,總裝機達33.6GW。根據印尼能源和礦產資源部(ESDM)測算,預計第一階段可供交易量約50萬噸CO2e,碳價區間或在每噸2美元-18美元之間[7]。
► RBP機制已有進展:當前,已有部分碳減排項目獲得激勵獎金。2023年2月,印尼東加裏曼丹通過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從世界銀行森林碳夥伴基金(FCPF)獲得了該項目的第一筆獎勵金,金額為3,200億印尼盾(約2,090萬美元)。後續東加裏曼丹將共計獲得1.7萬億印尼盾(約1.1億美元)的資金,剩餘部分將在第三方對減排成果核實通過後提供。
圖表10:印尼碳稅和碳市場建設時間線
資料來源:印尼政府網站,中金研究院
圖表11:印尼碳稅及碳市場建設時間規劃
資料來源:印尼政府網站,中金研究院
印尼碳定價政策影響與啟示
印尼碳定價政策機遇與挑戰
碳定價、退煤計劃等政策多管齊下,能源部門轉型或可加速。一方面,碳定價機制將提高煤電機組碳排放成本,倒逼煤電清潔發展和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另一方面,印尼正在積極制定退煤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COP26期間,印尼簽署了《全球煤炭到清潔能源轉型宣言》,表明其願意在國際社會額外技術和財政支持下,在2040年代逐步淘汰煤電。目前,印尼正在通過亞開行的能源轉型機制(ETM)和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系(JETP)等雙邊合作加速退煤、促進清潔能源轉型。根據最新版NDCs文件,印尼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是2030年在一次能源中份額占比提升到至少23%,2050年至少31%。
碳定價將通過成本傳導對高碳部門產生廣泛影響。雖然目前碳稅和碳交易政策只會針對燃煤電廠實施,但我們認為,包括消費者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都將感受到碳定價機制帶來的經濟影響。電力成本的提高將會導致下遊制造和運輸等部門成本壓力增加,印尼能耗較高的造紙、鋼鐵、化工等行業將受較大影響。隨著碳定價政策覆蓋面擴大,還會進一步強化成本傳導預期:1)強制性碳交易後續或將擴大燃煤電廠的覆蓋面。印尼政府官員表示,後續碳交易第二、三階段將逐步覆蓋至裝機容量小於100MW的煤電機組、其他化石燃料發電廠、和沒有連接到PLN電網的發電廠。2)碳稅開征預期會逐步覆蓋電力以外的相關行業。更多碳市場沒覆蓋的企業會被納入碳稅征收範圍。
此外,現有碳定價的機制設計或在實踐中面臨挑戰。例如,印尼現有燃煤電廠排放限值較高。印尼基本服務改革研究所(IESR)指出,相比周邊國家,印尼燃煤電廠排放限值要高20%-40%左右[8]。限值過高不利於促進企業碳減排實施效果,後續仍有下調收緊空間。再比如,印尼碳稅的最低稅率在全球範圍內處於較低水平。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開征碳稅的國家中,僅波蘭、烏克蘭和日本的稅率小於等於2美元/噸CO2當量,其餘國家均制定了更高價格碳稅,以確保減排效果。此外,碳稅與碳市場銜接細節仍有不確定性。根據法規要求,後續碳稅一旦開征,其稅率會同時參考碳市場和最低碳稅標准。當碳市場價格高於最低稅率的情況下,如何在碳價的波動性中確定合理碳稅稅率還有待明確。
圖表12:碳交易第一階段燃煤電廠溫室氣體排放上限
資料來源:印尼政府網站,中金研究院
圖表13:第三版NDCs能源結構目標
資料來源:UNFCCC,中金研究院
國際經驗:碳稅與碳市場如何並行
碳稅和碳市場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運用。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22年4月,全球已實施碳定價政策共計70項,其中36項為碳稅、34項為碳市場,覆蓋了全球23.17%的溫室氣體排放[9]。其中,區域層面碳定價政策為歐盟碳市場(EU ETS),國家層面碳定價政策共39項,地方層面碳定價政策共計30項。
印尼現行政策規定下,碳稅與碳交易可以兼容。當前,印尼已經公布的碳稅和碳交易政策均覆蓋燃煤電廠,屬於同一排放源。但實踐中二者並不沖突。根據對應政策文件,參與碳市場的排放量可以抵扣相應碳稅,而碳市場無法涵蓋的超額排放將被征收碳稅。
碳稅和碳交易在其他部分國家也同時適用。一些國家在碳稅和碳交易機制中擇其一,其中僅實施碳稅的代表性國家如新加坡、哥倫比亞、阿根廷等,僅實施碳交易的代表性國家如中國、韓國、德國等。還有部分國家同時運行或計劃同時運行碳稅和碳交易,例如部分歐盟國家、加拿大、英國等。這些國家的碳稅和碳市場銜接方式均有所差異。
► 部分歐盟國家針對行業采取差異化碳定價政策。丹麥、芬蘭、法國、愛爾蘭、挪威、葡萄牙、瑞典等歐盟國家將碳稅視為EU ETS體系的補充手段。在運行EU ETS的同時,這些國家還對歐盟碳市場未涵蓋的行業實施碳稅。
► 加拿大根據地區實施不同碳定價政策。一些省份(如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實施碳稅滿足聯邦政府碳定價要求,一些省份(如魁北克省)則是實施碳交易,還有部分省份選擇繳納聯邦碳稅(如阿爾伯塔省)。
► 英國對碳交易相同排放源設置價格下限。英國設置了針對電力行業碳排放的可變稅,征稅額等於目標排放價格和現行ETS之間的價差。該稅收目的是建立更加有力的價格信號,防止碳市場價格過低,確保碳排放成本處在合理區間。IMF報告指出,丹麥目前也在考慮類似方案,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涵蓋的排放量下設定國內最低價格。
圖表14:全球分地區碳定價政策情況
資料來源:World Bank,中金研究院
碳中和熱點政策/事件
圖表15:近兩周國內外熱點政策/事件追蹤(2023年2月23日-3月8日)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省人民政府等政府網站,路透社等,中金研究院
國內政策及事件追蹤
►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年來,我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由6.5億千瓦增至12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10]。
► 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關於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
2月23日,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發布《關於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進一步提升高效節能產品設備市場占有率。與2021年相比,工業鍋爐、電站鍋爐平均運行熱效率分別提高5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在運高效節能電機、在運高效節能電力變壓器占比分別提高超過5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在用主要家用電器中高效節能產品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在運工商業制冷設備、家用制冷設備、通用照明設備中高效節能產品占比分別達到40%、60%、50%。廢舊產品設備回收利用更加規範暢通,形成一批可複制可推廣的回收利用先進模式,推動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4.5億噸。到2030年,重點領域產品設備能效水平進一步提高,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整體能效水平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設備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協同效應有效增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為順利實現碳達峰目標提供有力支撐[11]。
► 中共中央、國務院:《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規劃》提出,推動生態環境智慧治理,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完善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和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以數字孿生流域為核心的智慧水利體系。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12]。
► 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3部門:《陝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2月23日,陝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3部門發布《陝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確保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達峰。《方案》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3.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於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首批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達到能效基准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100%,達到能效標杆水平的產能比例達到3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10%。“十五五”期間,主要工業產品單位能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乘用車和商用車新車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分別比2020年降低25%和20%以上。《方案》還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降碳、優化產業布局結構降碳等四項重點任務;重點行業領域能效提升達標行動、重點行業碳達峰和低碳發展行動和重點行業碳達峰和低碳發展行動三項重點行動;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引領工程和綠色低碳制造體系引領工程兩項重點工程[13]。
►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3月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行動等6項重點任務。《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綠色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分別達到55%和30%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提高到28%以上,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2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450萬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提高到35.2%以上,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30%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助力自治區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14]。
►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等9部門:《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2月21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等9部門發布《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上海市碳達峰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基本建立。發布15項以上碳相關地方標准,開展15項以上建築、園區、工廠等節能降碳標准化試點及碳中和標准化試點。到2030 年,發布40項以上碳相關地方標准,開展40項以上建築、園區、工廠等節能降碳標准化試點及碳中和標准化試點。到2060年,全面建成技術水平更加先進、管理體系更加健全、服務能力更加突出的本市碳中和標准計量體系,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有力支撐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方案》還提出,完善支撐全局的基礎標准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碳減排標准體系建設等7項重點任務[15]。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2023年行動計劃》
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2023年切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計劃》中專門制定了《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2023年行動計劃》,提出全市及各區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較2020年累計下降12%左右,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推動氫能產業發展,開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示範項目,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推進傳統行業的低碳化改造,依托工藝更新、重大節能裝備、餘熱餘壓利用等手段,推動裝備、汽車、電子、材料、醫藥等 行業進行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化發展。落實數據中心節能減碳要求,有序關閉騰退低效數據中心。進一步整合存量數據中心,強化存量數據中心綠色技術應用和改造,推進氫能、液體冷卻、可再生能源等應用。鼓勵數據中心采用餘熱回收利用措施為周邊建築提供熱源[16]。
►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等7部門:《河南省減汙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
2月27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等7部門發布《河南省減汙降碳協同增效行動方案》,提出協同推進能源領域減汙降碳等10項重點任務。《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指標達到國家要求,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逐步建立以強度為主、總量為輔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體系,減汙降碳協同管理機制初步建立,統籌融合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前,全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空氣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減汙降碳協同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能力顯著提升,有力推動碳達峰目標實現[17]。
► 廣東省人民政府:《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3月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方案》提出,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推動法人金融機構加快綠色轉型,提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鼓勵有條件的法人金融機構組建綠色金融專業部門、建設特色分支機構,建立完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價體系。支持綠色項目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建立“綠色項目庫”並定期開展融資對接,對重大建設項目實施第三方綠色項目評估認證。支持高碳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有效銜接,支持金融機構運用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為符合政策要求的“兩高”企業降耗升級、綠色轉型提供貸款。豐富環境權益融資模式挖掘綠美生態經濟價值。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研究上市碳排放權和以廣東電力市場為標的的期貨品種[18]。
國際政策及事件追蹤
► 美國公布60億美元的氣候和海洋投資承諾
3月4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務院公布了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和全球海洋保護的60億美元資金承諾,其中包括77項承諾。這些承諾是國會去年通過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中總額包括約30億美元的氣候適應力和氣候研究承諾的一部分。在77項承諾中,有30項針對氣候變化,總額約為50億美元。還包括用於可持續漁業的6.65億美元和用於解決海洋汙染的2億美元[19]。
► 美國公布5.5億美元的環境正義撥款
2月23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環保署公布5.5億美元環境正義資金,以幫助弱勢社區減少遺留汙染並獲得清潔能源。這筆資金是美國國會在《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中授權的用於環境正義整筆撥款的30億美元的一部分,最遲在2024年初開始授予資助[20]。
► 美國為關閉或停產的核電站提供12億美元
3月3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將提供12億美元資金援助,以延長核電站服役期限,這是美國首個向關停核電站提供資金的計劃。面對不斷上漲的安全成本以及來自風能、太陽能以及低成本天然氣發電的競爭,美國自2013年以來約有12座反應堆關閉,全國僅剩92座核電站。為保證各地社區擁有低成本、清潔可靠的電力,美國批准來自2021年基礎設施法創建的60億美元民用核信貸計劃資金用於支持關閉的核電站,這筆資金將由能源部進行分配[21]。
► 美國撥款3.15億美元用於促進農村清潔能源獲取
3月2日,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能源部將為無法獲得可靠能源的農村社區提供超過3億美元資金,用於開發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該公告意味著社區可以為單點示範項目申請500萬至1000萬美元的聯邦成本分攤資金,為多社區項目申請高達1億美元的資金,以提高能源負擔能力和建立氣候適應能力[22]。
► 歐盟通過全球首個打擊漂綠行為的綠色債券發行規則
3月1日,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已就全球首套發行綠色債券的綜合規則達成協議,以實現歐盟的淨零排放目標,不過該規則將在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協議要求投資項目必須符合歐盟關於可持續項目的分類法或指南。這些規則還針對債券銷售收益的使用制定了明確的報告流程,並對外部審查員驗證債券是否為綠色債券的方式進行了標准化。發行綠色債券的公司也必須公開這些投資如何融入其向淨零過渡的計劃[23]。
► 法國承諾向新森林保護計劃提供5,000萬歐元
3月2日,據路透社報道,法國承諾向一項新的全球計劃提供5,000萬歐元(5,290萬美元),以獎勵各國保護其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同時呼籲采取更具體的行動來履行全球氣候承諾。該承諾在加蓬為期兩天的森林峰會結束時宣布,這筆資金是一項價值1億歐元聯合承諾的一部分,旨在啟動一項國家機制,用於獎勵經驗證的森林保護或恢複行動。該計劃將以研究為基礎,通過評估亞馬遜、非洲和亞洲的碳儲量、生物多樣性和碳封存水平來提高對森林價值的理解[24]。
碳中和相關行業與企業動態
本章將基於中金研究部各行業組分析和預測,從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追蹤“雙碳”領域主題趨勢,幫助投資者抓住“碳中和”帶來的投資機遇,同時規避相關風險。
圖表16:行業政策追蹤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省人民政府等政府網站,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成長行業
“雙碳”指數表現回顧
碳中和概念指數下跌。上周三市場在PMI好於預期等積極因素影響下漲幅較大,本周指數回落。2月21日-3月7日期間,中金低碳行業指數下跌1.8%,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2.3%,恒生指數持平。2023年至今,中金低碳行業指數上漲2.2%,低於A股滬深300指數(+4.6%)和港股恒生指數(+3.8%),跑輸滬深300指數2.4ppt,跑輸恒生指數1.6ppt。
碳中和相關細分板塊悉數下跌。近兩周(2月21日-3月7日),碳中和相關細分板塊系數下跌,動力電池受裝機量下降影響領跌4.7%,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氫能板塊跌幅居前,分別下跌4.6%、4.0%和3.7%,核電和風力發電板塊跌幅較小,分別下跌0.7%和1.0%。
圖表17:碳中和概念指數近兩周走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18:碳中和指數與A股和港股主要指數表現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19:碳中和相關產業指數過去2周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20:碳中和相關產業指數過去3個月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光伏產業鏈
光伏產業鏈價格下跌。截至3月6日,光伏經理人全行業指數較兩周前(2月20日)上漲1.7%,中上遊制造業指數上漲1.2%,下遊電站指數上漲1.8%。價格方面,截至3月6日,光伏行業綜合價格指數為55.8,較兩周前(3月20日)小幅下跌1.6%,產業鏈中組件、電池片、多晶矽價格指數分別下跌0.7%、1.7%、4.1%,矽片價格指數持平。
產業鏈博弈進入後半程,看好終端需求修複。中金公用事業組指出,矽料供給有望繼續走向寬松,打破產業鏈博弈僵局,拉動需求修複,帶來板塊催化上行機會。1)組件價格略有回落,維持相對平穩;2)電池價格持續下行,但隨需求改善價格下行或放緩;3)矽料價格走跌,預計在新產能投放和矽料庫存下,後期價格仍將趨勢向下。4)矽片價格受制於優質進口砂供給不足,未有明顯下跌。需求側看好美國市場占比回升以及地面電站占比回升,供給側看好矽料放量後粒子、石英砂緊張帶來漲價和格局優化機會;3)建議重點把握新技術主題機會,看好有望受益於N型迭代、量利齊升的輔材環節。[25]
圖表21:光伏經理人指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2:光伏行業綜合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能源產業鏈
新能源車1月中國市場產銷量滲透率同比增速放緩。中汽協統計口徑下,中國1月新能源車產量和銷量分別為42.5萬輛和40.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1%和5.5%,環比分別下降48.2%和48.1%。新能源車1月產量滲透率為26.6%,同比上升8.0ppt,銷量滲透率為24.7%,同比上升7.7ppt。1月產銷量滲透率同比增速較2022年12月明顯放緩,此前12月新能源車產量滲透率同比增長15.5%,銷量滲透率同比增長7.7%。中金電新組認為二線新勢力表現相對亮眼,或與其聚焦新能源車需求尚未充分滿足的10-20萬元價位市場有關,二線新勢力有望進一步驅動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26]。
歐洲新能源車淡季銷量回落,美國銷量維持強勢。歐洲八國1月新能源車銷量達15.1萬輛,同比增長30.2%、環比下降56.8%;歐洲市場新能源車滲透率為23.2%,環比回落16.8ppt。中金電新組指出,1月歐洲滲透率大幅回落,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年初為新能源銷售淡季,去年12月底車企沖銷量導致環比基數較大,補貼退坡等。相較而言,美國1月新能源車銷量達10.2萬輛,同比增長63.8%,環比下降1.0%,滲透率為9.6%。中金電新組認為,未來眾多新車型陸續上市和交付,美國新能源車供給有望更加豐富[26]。
圖表23:中汽協口徑下,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42.5萬輛,同比下降6.1%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4: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40.8萬輛,同比下降5.5%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5: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滲透率為26.6%,同比上升8.0ppt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6: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為24.7%,同比上升7.7ppt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碳中和轉型行業
風電行業
► 2022年風電新增吊裝容量符合預期,2023年有望維持增長
中國風電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增風電吊裝容量49.8GW,同比降低10.9%。其中,陸上/海上分別實現新增吊裝容量44.7GW/5.2GW,同比增長7.8%/同比降低64.4%。向前看,中國風電行業協會預測國內陸上風電新增裝機穩中略增,2023-2024年有望維持60-70GW體量,2025年有望進一步增長至超70GW;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023-2025年複合增速有望超40%,2023、2024、2025年有望分別實現8-10GW、12-15GW、>20GW新增裝機體量。中金公用事業組預計2023年,中國風電行業裝機量有望在此前三年相對穩定的50-55GW基礎上實現超過40%的增長,達到70-80GW[27]。
► 中國在全球碳理事會平臺成功注冊首個風電項目
2月24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能源雲南會澤倉房風電項目通過全球碳理事會(GCC)機制審核,成為國內首個GCC項目。全球碳理事會由海灣研究與發展組織(GORD)於2016年在卡塔爾發起成立,是中東和北非地區第一個自願碳減排機制。其批准項目簽發的減排量除了應用於自願減排市場,也可用於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等強制履約市場。三峽能源雲南會澤倉房風電項目是中國目前唯一成功注冊的項目。該項目總裝機容量48兆瓦,預計可實現年均減排溫室氣體7.4萬噸[28]。
建材行業
► 工信部要求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
3月1日,工信部表示,將實施綠色制造推進工程,研究制定出臺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分類指導,分業施策,建立動態更新的綠色技術目錄和項目庫,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鋼鐵、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綠色升級改造;還將完善梯度培育機制,全面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進一步打造綠色制造服務商,加大相關標准制修訂力度[29]。
►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出加快綠色轉型
3月5日,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指出,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一是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繼續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開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加快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轉型。二是紮實推進環境汙染防治。深入推進重汙染天氣消除、臭氧汙染防治、柴油貨車汙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土壤汙染源頭防控。三是加強生態系統治理和保護。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四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圖表27:行業動態前瞻
資料來源:中國博覽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企業“雙碳”行動
圖表28:國企央企“雙碳”行動追蹤
資料來源:Wind,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9:國內重點企業“雙碳”目標更新
資料來源:Wind,公司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紅色為此次新增
可持續金融及ESG
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等產品,以及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對推動經濟活動外部性“內部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綠色債券
中國綠色債券存量餘額約1.74萬億人民幣。根據Wind數據,截至3月7日,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30]存量2,009支,存量餘額1.74萬億人民幣。2月綠色債券共新發40支,較1月新增13支,2月發行規模總計260.1億人民幣,較1月環比下降24.2%。截至3月7日,3月綠色債券共新發21支,發行規模總計233.2億人民幣。
碳中和債券存量1,395億人民幣,占綠色債券總餘額的8.0%。截至3月7日,境內碳中和債券存量164支,存量餘額1,395億人民幣,占綠色債券總餘額的8.0%。2月碳中和債券共新發3支,發行規模總計96.2億人民幣。截至3月7日,3月碳中和債券共新發1支,發行規模總計3.0億人民幣。
圖表30: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存量規模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31:中國境內貼標綠色債券發行節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碳市場動態
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續升,北京碳價反彈。截至3月7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為56.0元每噸,較兩周前2月21日的57.0元每噸小幅下跌1.8%。近期國內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持續回升,2月21日至3月7日,全國碳市場共成交151.6萬噸,成交金額共計8,400萬人民幣,交易活躍度繼續抬升。地方碳價方面,北京碳價反彈,截至3月3日北京碳價為89.0元每噸,較兩周前2月21日的61.8元每噸大幅反彈44.0%。
歐盟碳價回落4.7%至92.4歐元每噸。截至3月7日,歐盟碳市場收盤價為92.4歐元每噸,較兩周前(2月21日收盤價97.0歐元每噸)下跌4.7%。近期歐盟成員國陸續對工業企業發放碳配額,碳市場供給增加,部分企業獲得配額後出售變現,推動碳價下跌。此外,碳市場投資者獲利回吐,也進一步推動歐盟碳價回落。
圖表32: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成交價及成交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33: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及成交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34:中國和歐盟碳市場價格走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圖表35:中國碳排放權交易7省市試點市場成交均價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3年3月7日
ESG事件追蹤
國內:中國首單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獲批
► 中國首單央企新能源REITs成功獲批
3月2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複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中信建投國家電投新能源REIT”)。公募REITs市場將迎來全國首單央企新能源公募REITs以及全國首單海上風電公募REITs,為公募REITs資本市場注入全新的資產類型。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新型權益性融資工具,新能源公募REITs有助於能源企業盤活存量優質資產,提升重資產流動性,投資新能源項目建設,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31]。
► 廣東省推廣“光伏貸”“林鏈貸”等綠色金融產品
3月2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2023年廣東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支持綠色項目建設和綠色產業發展。建立“綠色項目庫”並定期開展融資對接,對重大建設項目實施第三方綠色項目評估認證。綜合運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方式,支持海上風電、光伏發電、核電和氣電等新能源、清潔低碳能源產業發展。推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更好應用於國家儲備林建設,推廣“光伏貸”“林鏈貸”等綠色金融產品,推動綠色龍頭企業上市和並購重組[32]。
► 國開行發行15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支持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
3月1日,上海清算所支持國家開發銀行面向全球投資者成功發行首單長江大保護及綠色發展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聚焦支持長江流域汙水處理、軌道交通建設。本次發行規模150億元,發行利率2.65%,認購倍數達3.74。本期綠色債券符合央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中國綠色債券原則,並獲得聯合赤道環境評價有限公司相關認證,國開行預計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2.52萬噸、節約標准煤1.2萬噸、減排氮氧化物32.74噸,減排水體汙染物COD2.88萬噸[33]。
► 央行等部門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
2月23日,央行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提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支持前海合作區內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開展環境信息披露試點,探索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標准。鼓勵香港等地國際風險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前海合作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技術、綠色項目。支持前海合作區內企業赴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和獲取銀行綠色融資,發布赴港發行綠色債券流程參考等方式。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綠色金融業績評價[34]。
國際:英國與新加坡簽署綠色經濟框架諒解備忘錄
► 英國與新加坡簽署綠色經濟框架諒解備忘錄
3月1日,英國與新加坡簽署合作發展綠色經濟框架的諒解備忘錄。此前英國與新加坡已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和數字經濟協議,在此基礎上,英國和新加坡的綠色經濟框架將結合氣候、經濟和貿易政策等方面的要素,通過增加投資、創造就業和鼓勵出口加強能源安全,促進綠色經濟增長。雙方將圍繞綠色交通、低碳能源技術以及可持續金融和碳市場等領域展開合作[35]。
► 加拿大采取綠色標准采購新措施
2月2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自2023年4月1日起,依據溫室氣體排放披露及減排目標制定標准,參與2500萬加元以上聯邦政府采購的主要供應商應披露其溫室氣體排放量並應設置減排目標。此外,新的建築物碳排放標准將要求所有參與主要政府建築項目的供應商披露和減少相關碳足跡,包括要求使用較本地區平均溫室氣體排放至少低10%的低碳排放水泥。綠色標准采購新措施是加拿大政府實施“清潔采購戰略”的重要一步[36]。
► 德意志銀行將新增措施以加強淨零碳排放承諾
3月2日,德意志銀行明確其可持續金融目標,提出到2025年底,ESG累計投融資達到5,000億歐元。目前,德意志銀行已達成並超過到2022年ESG累計投融資達到2000億歐元的初始目標。德意志銀行提出,到2025年底,將提出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以支持50億歐元的可持續融資承諾,將在新興市場實現30億歐元融資,並將為節能住房提供70-100億歐元融資[37]。
雙碳報告觀點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2023》
2月22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資前景2023》,提出2022年,全球能源轉型技術投資達到1.3萬億美元的曆史新高。然而,每年的投資至少需要翻四番才能保持在實現IRENA預測的1.5°C情景的正軌上[38]。報告主要觀點為:
► 2022年,全球對能源轉型技術的投資達到1.3萬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然而,目前的投資速度還不足以使全球實現氣候或社會經濟發展目標。要實現IRENA在《2022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中提出的1.5°C情景,每年的能源轉型技術投資至少需要翻四番,即在2021-2030年,平均每年需投資5.7萬億美元;在2031-2050年,平均每年需投資3.7萬億美元。
► 要實現符合1.5°C情景的能源轉型,每年需要從化石燃料投資中轉移7,000億美元到能源轉型相關技術,但目前化石燃料投資仍在增加。能源投資仍用於新的石油和天然氣田開發,而不是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加速發展。在《巴黎協定》簽署後的六年中,一些大型跨國銀行保持甚至增加了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平均每年約7,500億美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化石燃料公司繼續吸引大量融資。2016-2022年,這些國家的煤炭未償債務增加了400%,石油和天然氣債務增加了225%。除了對資產的直接投資外,化石燃料行業繼續獲得大額補貼支持。2013-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補貼支出為2.9萬億美元。在逐步停止對化石燃料資產的投資的同時,還應取消補貼,以確保化石燃料的全部成本反映在其價格中,並為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與能源轉型相關的技術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然而,逐步取消補貼需要輔之以適當的政策,以確保弱勢群體保持正常生活水平。
► 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繼續增長,但沒有達到2030年實現氣候和能源安全以及其他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所需的速度。盡管面臨多重經濟、社會和地緣政治挑戰,但可再生能源的年度投資繼續保持2018年後開始的積極趨勢。2021年,投資達到4300億美元,2022年進一步增長16%,達到近0.5萬億美元。然而,根據IRENA的1.5°C情景,2022年的投資僅為2021-2030年每年平均投資的40%。
► 為了更好地支持能源轉型,需要將更多資金流向不成熟技術和電力以外的部門。雖然年度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但這些投資集中在電力部門。2013-2020年,發電資產平均每年吸引90%的可再生能源投資,2021年和2022年高達97%。同時,太陽能和風能技術一直吸引著最大的投資份額。2020年,僅太陽能光伏(PV)就吸引了43%,其次是陸上和海上風電(分別為35%和12%)。直接應用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相對滯後,如供熱(太陽能熱水器、地熱熱泵、生物質鍋爐)和運輸(如生物燃料)等,這些部門的投資需要從2020年的170億美元增加到2023-2030年平均每年2,840億美元、2030-2050年平均每年1,150億美元,才能實現能源轉型。
► 投資需要面向更普遍的國家和地區,以實現更具包容性的能源轉型。盡管可再生能源投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但仍集中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東亞太平洋地區繼續吸引大部分投資,占2022年全球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二,主要由中國主導。除墨西哥外的北美吸引了第二大投資份額,主要受美國生產稅收抵免的推動,其次是歐洲,其淨零承諾和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廣泛政策正在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增長。而擁有約120個發展中和新興市場的地區繼續獲得相對較低的投資。在這些地區,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投資都流向了巴西、智利和印度等少數幾個國家。2022年,全球70%以上的人口僅獲得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的15%。2013-2020年間,被IPCC定義為“最不發達國家”的國家平均僅吸引了0.84%的可再生能源投資。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主要來自私人投資者,資金流向風險最小的技術和國家。私營部門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中占最大份額,約占2013-2020年期間總量的75%。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的份額因環境和技術而異。通常,較低的公共資金份額用於商業上可行且極具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使得其對私人投資者具有吸引力。例如,2020年,太陽能光伏83%的投資來自私人融資。然而,地熱和水電主要依賴公共財政,2020年,這些技術的投資分別只有32%和3%來自私人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商業金融機構和企業是主要的私人融資提供者,到2020年合計占可再生能源私人融資的近85%。未來,廣泛調動低成本債務對於部署資本密集型可再生能源項目至關重要,而股權融資仍將是關鍵,特別是在啟動相對不太成熟的技術,以及在相對高風險或信貸受限的情況下為項目融資。
► 大多數公共投資在本國進行,國際合作相對較少。自2018年以來,公共資金流向可再生能源的國際流量一直在下降。由於公共資金有限,因此政府一直將可用資金集中在降低項目風險和改善風險回報狀況以吸引私人資本上。在全球範圍內,公共部門在2020年提供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不到三分之一。國有金融機構、國家發展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是當年的主要來源,提供了80%以上的公共資金。多邊發展金融機構提供了9%的公共資金,約占公共部門國際資金流動的一半。此外,發展金融機構的融資主要以按市場利率提供的債務融資形式提供,贈款和優惠貸款僅占可再生能源融資總額的1%,相當於50億美元。
► 為了實現公正和包容的能源轉型,公共融資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風險緩解工具中,主權擔保一直是貸款人的首選。但此類擔保被視為或有負債,可能會妨礙一個國家為關鍵基礎設施發展和其他投資承擔額外債務的能力。此外,在新冠疫情後,許多新興經濟體正在努力應對高通脹和貨幣波動或貶值,主權債務已經達到較高壓力水平。在這種宏觀經濟環境下,許多國家無法在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負擔得起的資本,也無法提供主權擔保以減輕風險。鑒於迫切需要加快能源轉型的步伐和地理分布,並充分發揮其在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方面的潛力,融資需要更多創新手段,幫助投資不足的國家獲得能源轉型的長期利益,同時又不使其財政情況進一步處於不利地位。
國際能源署(IEA):《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
3月2日,國際能源署發布《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提出2022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了0.9%,達到超過368億噸的新高。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遠低於全球3.2%的GDP增長,恢複了長達十年的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趨勢。[39]報告主要觀點總結如下:
► 2022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碳排放量增長了0.9%,即3.21億噸,累計達到超過368億噸的新高。在經曆了連續兩年部分由新冠疫情引起的異常波動後,2022年能源消費和排放量的增長遠低於2021年的6%。其中,能源燃燒產生的排放量增加了4.23億噸,而工業過程產生的排放量減少了1.02億噸。極端天氣事件和核電站關閉等挑戰貢獻了部分增長量。在增加的3.21億噸碳排放量中,0.6億噸可歸因於極端天氣下的制冷和供暖需求,另外0.55億噸可歸因於核電站的關閉或停產。
► 在能源價格沖擊、通脹上升和傳統燃料貿易流動中斷的一年中,盡管許多國家從天然氣轉向煤炭,但全球排放量的增長仍低於預期水平。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熱泵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加速部署防止了額外5.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國和歐洲的工業減產也避免了額外的排放。2022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遠低於全球3.2%的GDP增長,恢複了長達十年的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趨勢。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強度改善略低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 由於俄烏地緣局勢加劇天然氣供應緊張,2022年天然氣排放量下降了1.6%,即1.18億噸。天然氣排放量的減少在歐洲尤為明顯,為-13.5%。而亞太地區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降,為-1.8%。煤炭排放量的增加抵消了天然氣排放量的減少。在全球能源危機期間的氣改煤趨勢中,煤炭排放量增長了1.6%,即2.43億噸,遠超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率,並創下近155億噸的曆史新高。石油排放量的增長甚至超過煤炭排放量,增長了2.5%,即2.68 億噸,達到112億噸。其中,大約一半的增長來自航空業。航空旅行量繼續從新冠疫情低點反彈,接近2019年水平的80%。同時,電動汽車在2022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銷量超過1000萬輛,占全球汽車銷量的14%以上。
► 2022年排放量增幅最大的部門來自電力和熱力發電,其排放量增加了1.8%,即2.61億噸。其中,全球燃煤發電和熱力發電的排放量增長了2.24億噸,亞洲新興經濟體占比最高。2022年工業排放量下降1.7%至92億噸。雖然一些地區出現了制造業停產,但全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工業排放量減少了1.61億噸的碳排放,其水泥產量下降了10%,煉鋼產量下降了2%。可再生能源的加速擴張限制了煤電排放量的反彈。可再生能源占去年全球發電量增長的90%,其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各增加約275TWh,創下年度新紀錄。
► 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碳排放量存在差異。中國的排放量在2022年相對持平,下降了0.23億噸(0.2%)。燃料燃燒產生的排放量增加被工業過程排放量的減少所抵消。新冠疫情導致了經濟增長放緩、建築活動減少以及工業和交通排放量的減少。與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相比,電力行業的排放增長有所放緩,但仍達到2.6%。歐盟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市場中斷、幹旱導致水電短缺以及大量核電站停產,但其碳排放量仍減少了2.5%,即0.7億噸。同時,溫和的冬季也使建築部門排放量顯著下降。而且,盡管電力部門排放量增加了3.4%,但煤炭使用量並沒有達到預期的高水平。風電和光伏的總和首次超過天然氣或核能。美國碳排放量增長了0.8%,即0.36億噸。在極端天氣推動下,建築行業排放量增長最快。由於光伏和風電以及煤改氣的空前增長,其主要的減排量來自電力和熱力發電。但在許多其他國家或地區減少天然氣使用量的同時,美國的天然氣碳排放量增加了0.89億噸以滿足夏季熱浪期間的電力需求高峰。2022年,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不包括中國)的排放量增幅超過其他地區,增幅為4.2%,即2.06億噸。該類地區一半以上的排放增加來自燃煤發電。
碳中和前沿科學與技術
►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聚集離子提高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性能
2月27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離子引導到鈣鈦礦材料中的特定路徑,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和運行性能。鈣鈦礦是離子材料,當對其施加電壓時,會導致材料中的離子遷移,最終降低材料效率和穩定性。研究人員將這些離子引導到鈣鈦礦的晶界管道中,當大部分離子沿著晶界移動時可以更好避免晶粒損傷。這一發現為適合實際應用的新一代更輕、更靈活、更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技術鋪平了道路。[40]
► 香港理工大學:高效且可擴展的綠色濕氣發電機
2月27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創造了一種新型高效的離子水凝膠濕電發生器(IHMEG),利用大氣中水分的化學能直接發電,具有多功能、靈活、輕便和全天候適應性特征。IHMEG能夠在10%-85%的相對濕度和-24°C-60°C的各種環境條件下穩定運行。由於離子水凝膠網絡的吸濕能力和快速離子傳輸能力的協同作用,單個0.25cm2的IHMEG單元可以連續超過1,000小時產生開路電壓恒定為≈0.8V的直流電、0.24mA/cm2的高短路電流密度,以及高達35µW/cm2的功率密度。重要的是,IHMEG單元可以較容易地實現大規模集成,並提供高達210V的電壓,能夠直接驅動眾多商業電子產品,展現出作為高效、可擴展綠色電源的巨大潛力[41]。
► 普渡大學:減少建築供暖和制冷碳足跡
3月1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普渡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工藝,通過將相變材料PCM結合到建築材料中,減少建築供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跡。該研究團隊通過在磚、石膏板和混凝土等建築材料形成後,使用液體浸入和真空來結合PCM的方法,增加材料的強度、耐用性和熱慣性。同時,該方法將PCM引入更接近材料表面的材料層中,使得更多的材料與建築圍護結構的外表面接觸,從而更有效地使用PCM[42]。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量化鋰電鍍和鋰電池快充的簡便技術
3月3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簡便技術,用於量化鋰電池內部石墨陽極上的不可逆鋰電鍍,並實現快充鋰電池制備。研究團隊首先觀察能量密度、充電速率、溫度和充電狀態對鋰電鍍的影響,利用這些結果改進基於物理學的電化學模型,並提供可解釋的經驗方程來預測電鍍起始充電狀態。然後探索鋰電鍍的可逆性及其與電解質設計的聯系,以防止不可逆的鋰積累。該研究提出的鋰電鍍檢測技術可能會為更安全的快充鋰電池設計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信息[43]。
► 康奈爾大學:農業光伏系統可產生高效率可再生電力
3月3日,根據Tech Xplore報道,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證實在太陽能農場種植經濟作物是對農業用地的一種潛在有效利用,既可以增加商業食品生產,又可以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性能和壽命。與傳統的太陽能農場相比,農業和太陽能電池板共存的農業光伏系統有可能通過更高的面板高度、更多的反射地面覆蓋物和更高的蒸發蒸騰率提供更多的被動冷卻,從而通過農業光伏系統產生可再生電力並保護農田[44]。
天氣與氣候
氣溫與降水
圖表36:近10天全國平均氣溫距平實況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臺[45],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7:近10天全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臺,中金公司研究部
氣候災害預測
圖表38:3月6日-3月15日全國低溫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46],中金研究院
說明:圖中數據為平均最高氣溫預測
圖表39:3月6日-3月15日全國暴雨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金研究院
說明:圖中數據為累計降水量預測
資料來源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3年3月8日已經發布的《“碳”策中國(34):印尼碳定價機制的現實與展望 2月23日~3月8日》
張巍瀚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2010112;SFC CE Ref:BSV497
蔣姝睿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2070046
陳濟 聯系人 SAC 執證編號:S0080122080381
劉剛,CFA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2030003;SFC CE Ref:AVH867
王漢鋒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3080002;SFC CE Ref:AND454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