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重磅發聲!
4月4日,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參加2023中國金融論壇併發表演講表示,我國發展如今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金融業在現代化建設中也將承擔新的歷史使命。香港將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助力內地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接下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在這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國際化、綠色籌融資和大灣區發展四個範疇。
餘偉文表示,互聯互通方面,兩地金融監管機構將密切合作,儘快開通互換通北向交易。香港金管局還將與內地監管機構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香港將從流動性、產品、和金融市場基建三方面為境內外主體持有和使用人民幣創造更多有利條件,特別是便利內企在跨境交易中更多使用本幣,降低貨幣錯配風險。香港金管局也將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研究和應用工作。綠色籌融資方面,將繼續積極向潛在發行人推廣香港綠債平臺,並推進代幣化發行的研究和實踐,引入更多國際資金參與我國經濟低碳轉型。
“我們也需要研究,如何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餘偉文說,“我們也希望擴大債券北向通的投資目標,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資產配置選擇。”
餘偉文表示,在大灣區發展過程中,香港金管局首要任務是便利跨境人員、貨物、資金和資訊流通,真正實現區內經貿投資活動及經濟發展一體化。在大灣區先行先試政策創新,例如探索深港跨境征信合作,促進跨境企業貸款業務發展。除了服務企業,也將通過優化從業人員和資訊跨境流動來提升個人跨境金融業務,尤其是財富管理業務,從而更好地服務灣區居民,讓市民共用灣區經濟金融發展紅利,並為其他地區提供示範和經驗。
以下為餘偉文演講全文。
善用香港金融中心優勢助力內地金融改革開放
——2023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主題演講
餘偉文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尊敬的易綱行長、各位嘉賓,大家好!
感謝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的邀請,很高興在北京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各位的發言,也讓我獲益良多。借今天的機會,我想談談香港如何善用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去助力內地金融市場發展,高水準對外開放,服務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歷史回顧
在內地金融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香港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我們充分利用國際化的資本市場、金融基建配套及制度規則,既在傳統經貿領域擔當內地企業與國際市場的聯繫人,也為內地企業提供便利、高效的境外籌融資平臺,推動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香港是內地“招商引資”的窗口,外商直接投資內地(FDI)有超過六成經香港進行;香港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樞紐和跳板,內地對外直接投資(ODI),同樣有六成投往香港,或經香港投資到其他地區。
依託香港優質的銀行服務、成熟的股票和債券市場,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的首選境外籌融資平臺。首先,香港銀行業為內地企業境內外業務提供資金支持,內地相關貸款占香港銀行貸款總額約四成。隨著內地金融業的發展,香港也成為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的視窗,其中,中資銀行近年在香港迅速發展,資產規模在香港銀行體系的占比持續上升。
另一方面,外資、港資銀行也不斷增配人手和資源,以香港作為據點,大力擴展與內地相關業務。以股票市場為例,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超過一半為內地企業,占香港股市總值約八成;近年香港也積極優化上市制度,便利優質的科創企業來港融資,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上月底更推出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機制。這些優化措施為內地新生科創企業,開闢了境外融資管道。此外,香港更是亞洲最大的國際債券發行中心,在港安排的債券發行額占區內的三分之一,當中超過八成發行人是內地機構和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在內地資本帳戶有序開放進程中,同樣扮演重要的角色。回顧內地金融市場引入國際機構投資者的歷程,例如推出QFII及RQFII時,香港機構都是首批入市,率先為內地金融市場引入境外長期資金。
未來重點工作
我國發展如今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金融業在現代化建設中也將承擔新的歷史使命。香港將繼續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助力內地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接下來,我想重點談一談未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在這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人民幣國際化、綠色籌融資和大灣區發展四個範疇。
互聯互通
一是深化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在中央政府,特別是內地有關監管部門的支持與推動下,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斷取得新的突破。2014年開通的股票通,和2017年開通的債券通,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舉措,不僅是近年香港金融市場發展的動力來源,也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多便利,令他們可以沿用國際市場慣例和熟悉的境外仲介機構,配置內地股票、債券資產。目前,國際投資者的A股資產有近七成是通過股票通持有,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也有六成是通過債券通進行的。可以說,互聯互通大大提高了國際投資者對內地金融市場的認受度和參與度,提升人民幣資產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助力內地股票、債券納入國際市場的主要指數。
展望未來,內地金融對外開放仍有巨大的空間。目前外資持倉只占內地股票市場的4%和債券市場不足3%。通過進一步優化和擴展互聯互通機制,例如提供更多風險管理工具,有助於提升國際投資者參與內地金融市場的深度與廣度,從而增強內地金融市場的活力與國際競爭力。兩地可以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
首先,兩地金融監管機構將密切合作,儘快開通互換通北向交易。目前債券通投資者仍缺乏有效的利率風險管理手段,只能利用離岸人民幣互換產品進行對沖。投資者普遍希望進入在岸利率互換市場,降低交易成本,也提高他們的對沖效率。如果能讓他們進入一個比較有流動性的利率互換市場,這樣在市場波動時,就可以避免拋售現券,減少市場波動,也有利於金融穩定。互換通北向通正是為他們提供一條安全、便利的入市管道。下一步,我們還將與內地監管機構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而我認為,我們也需要研究,如何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流動性風險管理工具。
我們也希望擴大債券北向通的投資目標,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資產配置選擇。目前,國際投資者以配置利率債為主,外資在境內的固收資產近三分之二集中於國債,信用債的配置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安排(即「通交易所」)公佈後,境外投資者都十分關注進展。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即CMU)將積極配合內地相關部門做好技術準備工作,便利境外投資者通過香港「一點接入」內地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增持信用債,也進一步提升內地債市對外開放水準。
當然,我們也不會忽略現有互聯互通機制技術、操作層面的優化工作。如CMU將積極落實與上海清算所的雙向自動化對接,也會繼續與國債公司探討推出類似的優化措施,進一步提升債券通結算效率,便利國際投資者增持內地債券。
人民幣國際化
我們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人民幣國際化。各位,更好地發揮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作用,可助力人民幣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使用。自2004 年推出個人人民幣銀行業務、2009年完成首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以來,過去20年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穩步發展。香港擁有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國際領先的人民幣結算能力,和成熟的離岸人民幣生態圈。2022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已經達到9.3萬億元人民幣。可以說,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配合國家推動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等實體經濟活動中的應用,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RCEP的落實、我國與海灣地區國家合作不斷深化,將進一步提升境內外企業在區域經濟活動中對人民幣的需求,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動能。香港將從流動性、產品、和金融市場基建這三方面,為境內外主體持有和使用人民幣創造更多有利條件,特別是便利內企在跨境交易中更多使用本幣,降低貨幣錯配風險。
在流動性方面,去年人民銀行與金管局建立常備貨幣互換安排,並大幅增加互換額度至8,000億元人民幣,進一步提高了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流動性供給的穩定性。
我們也致力於發展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資產,讓人民幣的持有方擁有更多投資選擇,從而提升海外企業在跨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的意願。最新的舉措是引入港股「港幣-人民幣雙櫃檯莊家機制」,目前已有多家主要上市公司表示有意去增設人民幣櫃檯。此外,香港擁有成熟的人民幣外匯和場外衍生品交易市場,交易量居全球離岸市場首位,可為投資和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機構提供配套風險管理服務。我們正與內地相關監管部門研究提供更多元化的離岸人民幣風險管理產品,比如剛剛提到的,在香港推出離岸國債期貨,便利投資者有效對沖中長期債券的利率風險。
在金融基建方面,我們正不斷提升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支付和清算能力。首先,我們將升級CMU的功能,做好市場聯繫和推廣,將其發展成為國際中央證券存管機構(ICSD)。我們也將積極推進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的研究和應用工作。與人民銀行加強合作,在香港測試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工具,以提升跨境服務效率和使用者體驗;並與國際清算銀行合作,積極推進包括人民銀行在內的多家央行參與的跨境央行數字貨幣(CBDC)工作專案mBridge,優化跨境支付的流程,提高跨境交易效率,並降低成本。
綠色籌融資
接下來我想講講綠色籌融資。我國經濟已逐漸走出對資源密集型產業的依賴,向科技創新驅動、低碳型經濟轉型。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也需要金融的支援。香港作為區內綠色金融樞紐,在籌融資方面大有可為。
香港近年來致力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採納國際認可的監管規則及標準。香港的綠色債券市場不僅規模在亞洲居於前列,而且更擁有國際化的投資者基礎。2022年在香港安排、面向國際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以及銀行綠色和可持續貸款,達到創紀錄的810億美元,較2021年的570億美元增長四成以上,比2020年的120億美元增長五倍以上,其中超過八成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是由內地機構發行,為內地的綠色專案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我們將繼續積極向潛在發行人推廣香港綠債平臺,並推進代幣化發行的研究和實踐,引入更多國際資金參與我國經濟低碳轉型。
大灣區發展
最後,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國家金融市場的高水準開放、還有金融支援實體經濟方面,都可以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大灣區經濟實力雄厚,更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去探索金融創新,我希望更到位地服務區內專精特新型企業。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便利跨境人員、貨物、資金和資訊流通,真正實現區內經貿投資活動及經濟發展一體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最大程度用好現有政策空間,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從三地現行制度中尋找最大共通點,在大灣區先行先試政策創新,例如探索深港跨境征信合作,促進跨境企業貸款業務發展。除了服務企業,也應通過優化從業人員和資訊跨境流動來提升個人跨境金融業務,尤其是財富管理業務,從而更好地服務灣區居民,讓市民共用灣區經濟金融發展紅利,並為其他地區提供示範和經驗。
總結
各位,全球疫後複常,香港金融市場也迸發新的活力。香港將繼續發揮“背靠祖國,聯通全球”的優勢,與內地金融監管部門和業界加強交流合作,深化內地金融改革開放,促進金融業在實體經濟活動中發揮更好作用。隨著我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我相信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也將得以鞏固。
最後,我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各位。
來源 :資產管理研究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