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930億美元 專家: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推動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930億美元,較5月末上升165億美元,升幅為0.52%。
6月份外匯儲備規模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當前外匯市場形勢如何?如何看待今後的外匯儲備規模趨勢?圍繞上述問題,《金融時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對於6月份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動,國家外匯管理局方面表示,2023年6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全球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進一步分析稱,6月,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全球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1.4%至102.9,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下跌0.1%;標普500股票指數上漲6.5%。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對於當前的外匯市場形勢,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5月中旬人民幣匯率再度“破7”以來,6月份延續了調整行情。6月,境內外匯市場保持平穩運行,銀行間市場即期詢價交易日均成交452億美元,環比僅增長了0.9%。特別是6月底人民幣跌破7.20之後,外匯成交不升反降,顯示市場主體面對匯市震盪行情更趨理性和冷靜。6月26日至7月6日,銀行間市場日均成交418億美元,較6月初至6月21日均值下降8.8%。
“我國6月銀行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同時呈現小幅順差,均明顯高於5月份水準,延續了二季度以來的順差格局;6月外資淨買入境內債券也延續前幾個月的較高規模,顯示出在國際金融市場延續波動走勢的背景下,人民幣債券愈發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溫彬表示。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3年第二季度例會指出,要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範匯率大起大落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展望未來外匯儲備規模趨勢,管濤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依然較大。但我國經濟潛力大、政策空間足,有條件支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進而促進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規模基本穩定。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明顯,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國家外匯管理局方面表示。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