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务实对话:重塑中欧合作关系的新契机
在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代表团于9月17-23日赴比利时和匈牙利,相继拜访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欧洲政策中心(European Policy Centre)、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EGMONT-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ions)、比利时联合银行集团(KBC Group)、匈牙利中央银行(Hungarian National Bank)、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MTA)、中国-中东欧研究院(China-CEE Institute)等多家欧洲知名智库与金融机构,并就“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中欧经贸关系”“欧盟对华政策“等议题开展多场研讨活动,取得了积极交流成果。
走进欧盟:从“去风险”到“共同应对风险”
当前,随着全球不确定性的增加,中欧合作空间受到影响,双方关系在变革的全球格局及国际体系下加速演变。在欧盟总部所在地、素有“欧洲心脏”之称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综研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及团队一行访问多家欧洲知名智库机构,与欧方专家学者就中欧经济发展、中欧关系的未来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中欧之间增信释疑。
(一)布鲁盖尔研究所圆桌研讨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布鲁盖尔研究所与前欧盟委员会高级经济顾问、布鲁盖尔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安德尔·萨皮尔(André Sapir)及研究主管等人举行圆桌研讨会。双方针对国际变局下中欧经济发展现状、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等议题进行讨论。
布鲁盖尔研究所专家认为,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在能源价格高企、家庭购买力下降、外部环境疲软和融资条件收紧的背景下,欧洲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将继续抑制经济活动。不过,随着通胀持续缓解、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以及实际收入逐步恢复,预计2024年欧洲经济增长将温和反弹。综研院专家则介绍,当前中国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虽有诸多困难,但更要看到有利因素。面对国际国内新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将继续根据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转变,调整和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应对好经济运行中的各类问题,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谈及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等议题,欧方专家强调,尽管欧洲会继续采取关键领域的“去风险”行动,但不可能会谋求产业链断裂,这不仅会对欧中经济带来进一步创伤,也会强烈冲击世界经济稳定。他们认为,此次调查仍属于多边贸易规则的范畴,实际上是在评估中国电动汽车的比较优势是否真实存在,这也将推动欧盟进一步制定自己的绿色产业战略。这一战略将在利用欧洲单一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治理框架和欧盟层面的融资方法,以刺激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布鲁盖尔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是欧洲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智库,专攻欧洲经济与欧洲一体化研究,旨在通过开放的、以事实为基础的、并与政策密切相关的研究、分析与讨论,提升欧洲的经济政策决策水平。2008年布鲁盖尔研究所曾被评为“发展最快智库”,2012年更是在西欧智库排名中一举夺魁。
(二)欧洲政策中心专家座谈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欧洲政策中心与其首席执行官法比安·祖莱格(Fabian Zuleeg)及高级顾问等人举行专家座谈会。双方围绕地缘局势对欧洲的影响、中欧合作发展等议题交换意见。
欧洲政策中心专家认为,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之中,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等非经济因素已影响到欧中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等外部挑战导致欧中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欧方在重新考虑欧中经济相互依赖的关系,着力寻求开放和安全之间的平衡。双方仍需找到合理的合作方式,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解决发展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问题。当前欧中无论是经济或是社会都处于转型之中,双方还需要开展更多面对面的对话,以促进欧中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综研院专家回应道,中欧合作应尽可能减少非经济因素的干扰,目前可以从一些实际领域出发,如加强中欧数字化转型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数字平台和应用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合作,探索全球数字化绿色化治理合作的新路径,并围绕中欧经贸关系、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同时,中欧应继续致力于打造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进入对方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
欧洲政策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独立的、非盈利科研机构和智库。欧洲政策中心主要业务包括政策研究、举办论坛及刊物出版。该机构致力于通过分析与探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并监督各级决策者及领导者,为欧盟委员会的政策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三)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座谈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与其总裁波尔德·维特(Pol De Witte)及相关资深研究员进行座谈。双方围绕“去风险论”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欧洲“战略自主”进展等议题进行交流。
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首先提到,“去风险论”显示出欧美国家对华政策的反思和新调整。欧盟对华关系“去风险”有两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外交去风险”,即确保与中国的沟通渠道畅通,并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问题上合作。第二条主线是“经济去风险”,例如增强欧盟经济、产业的竞争力和韧性;着力强化在5G、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为一些关键领域开发新的防御工具,防止量子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敏感高科技外流;同时,密切与盟友伙伴的协调行动。可以说,欧盟“去风险论”仍在调整,这也给欧中沟通和平衡双方利益提供了一个调试的过程。
在双方讨论到欧洲“战略自主”对中欧关系带来的影响时,欧方专家认为,欧洲追寻战略自主道路上的挑战与机遇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关键在于欧洲是否有寻求战略自主的强烈政治意愿,以及在该过程中是否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具有真正的执行力。欧方专家提醒到,尽管欧洲战略自主在一定程度上是欧中战略合作的基础,但也是欧中价值观冲突的重要诱因。欧中双方应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妥善应对问题。
比利时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成立于1947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独立非营利智库,专注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该研究所受比利时外交部和欧盟机构的资金支持,其主要活动包括政策研究、组织会议活动以及为比利时、欧盟官员提供培训。
(四)比利时联合银行集团圆桌座谈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比利时联合银行集团与其亚太区域总裁安德鲁·艾根(Andrew Egan)及相关区域负责人开展圆桌座谈。双方针对欧元区经济发展、金融科技合作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比利时联合银行集团专家指出,欧洲央行在近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将三大关键利率上调25个基点。当前利率水平也是自1999年欧元货币联盟建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欧洲央行此次加息是在通胀压力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的结果。然而,欧洲央行也意识到过度加息可能会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暂停了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这也表明,欧洲央行在未来将更加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利率水平,以实现其通胀目标和经济稳定目标。双方专家一致认为,各国央行应继续采取必要的货币政策措施来支持经济复苏,并合理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只有政府、央行和银行共同合作,才能更好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外,双方专家还针对近期欧盟委员会公布数字欧元立法提案交换了意见。在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世界,数字欧元的创建可以在支持欧盟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为各国政府在监管、隐私保护等领域带来挑战。当前欧盟已出台“数字金融战略”以管控风险,提高金融科技法律确定性及加大对消费者保护。而中国同样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数字经济法律体系。全球金融稳定需要中欧双方共同维护,在金融科技标准制定、金融科技与监管、金融风险识别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协调。
比利时联合银行集团成立于 1998 年,是比利时第二大银行保险公司,由比利时三家大型的金融机构合并而成,分别是Krediet Bank(比利时信贷银行)与旗下之子公司,Cera Bank(席拉银行),以及ABB Insurance(ABB保险公司)。比利时联合银行集团也是中欧和东欧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
走进中东欧:从“务实合作”到“共享发展”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2012年建立以来,双方经贸合作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在中东欧地区投资同样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在欧盟第七大城市、有着“多瑙河畔明珠”之美誉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综研院代表团访问多家智库及机构,与匈方专家学者就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前景、“一带一路”在中东欧的进展等议题进行交流。
(一)匈牙利中央银行圆桌交流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匈牙利中央银行与其执行董事亚当·巴奈(Adam Banai)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圆桌交流会。双方重点围绕中东欧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以及中国-中东欧金融合作等议题进行讨论。
匈牙利中央银行专家指出,自疫情以来,中东欧经济增长面临不同程度的下行风险,预计今年中东欧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1.7%,低于2022年的4.4%。由于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高度依赖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的较小经济体面临更高的下行风险。该地区2023年的平均通胀率预计将保持在11.8%,2024年预计平均通胀率将降至5.6%,通货膨胀将逐步减缓。外部赤字正在改善但仍处于高位,中东欧国家的平均经常账户赤字今年将从去年占GDP的4.5%降至3.1%。能源成本上升对该地区贸易往来的冲击也正在逐渐扭转。在疫后时代不确定的经济背景下,中东欧国家政府将继续在削减财政赤字的需要与支持战略部门以及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和国防开支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
双方专家一致倡导,中匈两国应继续在数字化和绿色转型领域开展合作。匈牙利中央银行已经宣布了绿色项目、央行人民币规划和布达佩斯人民币倡议,以及布达佩斯欧亚论坛和技术援助规划,这些都与国际社会有直接联系。这是一项激励实体经济绿色融资的综合计划,即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碳中和、可持续投资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并衡量其环境绩效、甚至更广泛意义上的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绩效。
匈牙利中央银行成立于1924年,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ESCB)的一部分。该银行负责发行本国货币福林(Forint),管理现金流通,设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通过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来影响汇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匈牙利中央银行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是货币委员会。
(二)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讨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其所长萨斯·马尔多娜(Sass Magdolna)及相关研究主管举办研讨会。双方重点围绕中企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进展及面临的风险挑战展开交流。
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专家介绍,对中国企业来说,资源、区位和政策等方面优势给中东欧地区带来可观的投资空间,但他们也指出,一方面,中国中东欧关系具有双层结构特点,即一对多(中国对成员国)以及一对一(中国对欧盟)的关系结构,这有时会对中企在欧投资造成机制上的障碍。欧盟新老成员国在对外经贸关系中常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欧盟的治理机制增加了其与非欧盟国家关系发展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对中东欧国家而言,由于和中国之间存在着经贸体量上的不平衡,它们同时会借助欧盟的磋商机制来保护自身利益。在一对多的层面上,成员国之间的政策传导性有时也会使中方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双方专家在讨论中也对未来中企如何在欧洲更好开展大型跨境合作项目交换了看法。他们建议,中资企业不仅需在多方利益体间进行政策沟通与协调,更应在全面评估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的融资模式,提高项目在执行上的可预见性。项目建设宜遵循优质、环保和惠民的原则,以示范效应消除欧盟及其一些成员国的疑虑,为中国中东欧合作奠定良好的社会与民意基础,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合作机制的对接积累有益经验,进而为中欧关系发展减少一些障碍。
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73年,是匈牙利该领域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研究所。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经济趋势及其对匈牙利的影响。该研究所还开展关于经济政策制定的研究,是中欧地区主要的政策导向型国际研究机构与经济政策智库。
(三)中国—中东欧研究院专家交流会
综研院代表团在中国—中东欧研究院与其副院长鞠维伟及相关研究员举行专家交流会,重点探讨中方智库“走出去”、联合研究等议题。
双方专家在交流中一致认为,智库“二轨外交”可与国家官方外交形成积极补充配合,为提升国际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人文交流等作出贡献。社会智库身份灵活、反应迅速,应支持其更多参与国际活动,在国际社会发出代表中国的多元声音。特别在当前国际政治局势愈发复杂的情况下,应加强中国智库在“走出去”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形成更大研究合力,推动我国公共外交进一步发展,通过更多领域更广范围的中外民间往来,构建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体系。
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匈牙利注册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具体承办。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总部设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中国—中东欧研究院主要与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的学术机构和智库建立联系并加强伙伴关系,同时与中东欧国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展联合研究、实地考察、研讨会、系列讲座等。
结语
中欧民间交流是增进中欧各国互信、促进经济合作和商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全球治理和解决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此次综研院出访欧洲智库及金融机构进行民间外交,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中欧间的相互了解,也为稳定中欧关系、维护多边主义作出应有贡献。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