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臺胞臺企!《東莞方案》重點關注這些領域
近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出臺實施《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廣東東莞是台商臺胞進入大陸時間最早、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在營臺企超過3800家,常住臺胞約5萬人,5700多名臺籍學生就讀,《東莞方案》的出臺實施,有利於加快建設兩岸共同產業、共同市場、共同家園,為臺胞臺企分享更多大陸發展機遇和成果,有力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10月25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廣東省貫徹落實《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新聞發佈會,介紹有關情況。本場發佈會是“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系列主題發佈會第七場,由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鄧鴻主持。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廣東將牢牢把握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等4個目標定位,聚焦產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高質量、高標準、高水準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
支持東莞台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產業集群申報認定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鼓勵中小台資企業向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更多台資企業在東莞設立研發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台資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東莞開展產學研合作。
鼓勵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與東莞企業在新興產業領域合資合作,支持台資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大線上銷售力度。在職業教育培訓等領域向台資企業開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支持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台資企業產品展銷平臺,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支持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兩頭在外”的研發、維修和檢測業務。
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表示,東莞具體想法可以概括為“六個一”:一是構建一套“專人+專職+專責”的推進機制,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領導小組組長,組建市級專職工作機構,落實人員、經費保障;二是出臺一批務實管用的惠臺政策,以“實施方案+政策清單+專案清單”形式,推動各項要求細化落實到位,研究制定扶持臺企在莞發展的個性化政策;三是打造一個高水準莞臺產業合作園區,實施“重點專案+領導掛帥+服務專班+手續代辦”的跟蹤服務工作機制;四是組建一支創新型發展基金,為臺企臺胞在莞投資興業提供堅實保障;五是組織一系列深化兩岸交流對接合作活動;六是凝聚一股多方參與的合力,特別是精心籌辦莞臺融合發展35周年暨市臺協成立30周年活動。
對在莞就業的臺灣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繳納的超過收入15%部分的納稅進行補貼,給予重點行業領域特色人才最高1000萬元購房補貼和35萬元生活補助,給予技能領軍人才最高600萬元購房補貼和30萬元生活補貼。
廣東省台辦副主任方濤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廣東累計引進台資企業3萬3千多家,合同利用台資930多億美元,實際利用台資710多億美元。上半年粵臺貿易額達2810多億元人民幣,臺灣從廣東獲得貿易順差1970多億元。粵臺貿易總額連續多年位居大陸各省市與臺灣省貿易的首位,占比約三分之一。
17家臺企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660多家臺企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近40家臺企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0多家獲評省“專精特新”企業,420多家入庫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260多家入庫廣東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一批臺胞台商榮獲省市級“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
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龔建文表示,近年來,省科技廳不斷加強兩岸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持續開展兩岸科技人員交流活動,大力支持台資企業創新發展。支持600多家台資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幫助這些企業2022年享受了企業所得稅減免。
接下來,依託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的集聚效應,為兩岸優勢企業和優秀人才提供創新創業平臺,支持臺胞臺企更好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強與臺灣科技服務機構和技術研發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合作。探索通過科技計畫專案等方式支持粵臺青年科研人員進行雙向交流,進一步深化粵臺科技交流合作。
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二級巡視員何兵表示,近年來,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並逐漸成為增長主力引擎,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3萬億元,實現增加值0.3萬億元,同比增長9.8%,超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3個百分點。
東莞方面,聚焦推動四個支柱產業集群以及五個新興產業集群提質升級。推出80多平方公里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構建“1+N”產業扶持政策體系,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打造企業市長直通車、“企莞家”、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三大品牌,構建市鎮聯動的“莞家”代辦服務體系;通過舉辦院士峰會、全球招商大會等,吸引優質專案在莞落戶投資。
News
大家都在看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