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經濟騰飛期,消金的快速擴張:商業信用主導的流通系消金發展
二戰失敗後的日本,在1945年後的30年內,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特別是在1960-1975年間,GDP增速長期保持在15%以上。收入、財富的增長帶動消費需求的增長,以汽車、冰箱、電視、洗衣機爲對象的消費需求催生了消費金融的大擴張。90%以上的汽車分銷商提供分期付款的業務,松下、東芝等流通業巨頭紛紛設立消金部門,中小企業則和“信販公司”合作設立商業企業協會統壹經營消費金融。期間,市場出現大量的“個人借貸公司”。據統計,在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有超過20萬家經營消金業務的公司,其中90%以上是“個人公司”。標志性的小額消費貸巨頭武富士(Takefuji)公司在此期間成立並快速掘起。
(二)經濟繁榮期,消金的質變:信用卡的推廣讓消金的金融屬性開始增強,銀行系消金入局。
1978 年,日本 GDP 達到 9800 億美元,首次超過蘇聯成爲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 1975-1990 年間,雖然經濟增速從年均兩位數以上下降到 8%左右,但金融深化加速,資産價2格的上漲帶來了更大的財富效應。日本消費升級進入“個性化、高端化”階段,奢侈品和高檔消費品盛行,極大地推動了消金的快速擴張,銀行系消金加入競爭,消金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具有雄厚資金實力的銀行系信用卡開始快速掘起,以日本住友信用與 Visa 合作設立“Visa 日本”爲標志,銀行系消金開啓擴張之路。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日本經濟泡沫化,消金公司的業務開始出現質的變化。在資産價格高漲的背景下,銀行積極加入競爭,憑借其雄厚財力和強大影響力推動消金從商業屬性爲主到金融屬性的決定性跨越轉變。消金公司從信用類貸款轉向大額擔保業務,這部分缺乏有效監管的資金脫離具體的消費場景和需求流向股市、彙市、樓市,助推經濟泡沫化。
期間,消費金融開始出現過度繁榮的消極因素,“消金三惡”催生社會問題,開始引起政府的重視。1983 年 11 月,日本制定並實施《貸金業規制法》,提高行業准入門檻(要求從事貸款的企業必須進行注冊等)。
(三)經濟泡沫破滅,非銀行系消金的起伏:消金從逆勢繁榮發展到過度繁榮。
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消金業經曆了從逆勢繁榮到監管整頓的發展波段,很多消金公司破産,日本的消金市場進入收縮、分化發展期,非銀行系消金壹度掘起。
泡沫破裂初期,消金公司沒有收緊消費者的信用,反而推出自動貸款申請機,並通過大量商業廣告提高認知度,擴大客戶群體。過度的貸款讓消金行業迎來了短暫的輝煌時刻:1992年,武富士放貸總額突破1萬億日元,公司成爲行業代名詞,而武井保雄成全國納稅第壹人。1998年12月,武富士在東京上市。1999年,武井保雄以78億美元的身價力壓孫正義,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首富,消金走到了看似最輝煌的時刻。2001年,武富士擁有各種門店接近2000家,貸款金額1.645兆日元。
緊接著,受日本宏觀經濟下滑、樓市泡沫崩盤影響,企業不良貸款持續增加,部分企業采取極端的暴力和違法催收,市場進入監管缺失的混亂時期。消費金融逆周期過度繁榮導致的社會問題開始集中爆發,“消金三惡”開始成爲社會弊病受到社會輿論的抵制。
21世紀初,日本政府開始修訂法律整頓消費信貸市場。2010年,日本正式實施了《貸金業法修正案》。日本最高法院規定,所有超過《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爲無效,且貸款額不得超過借貸者年收入的1/3,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還給借貸者。紅極壹時的武富士公司走向了破産清算的終局。
(四)走出通縮時期,信用卡賦能消金發展:銀行系消金開始繁榮並趨于穩定。
千喜壹代(20世紀末出生的壹代)和Z世代(2000年後出生的壹代)逐漸成爲消費主力,安倍上台後推出“三支箭”政策(寬松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消金重新煥發5活力。互聯網的發展也讓消金再次活躍起來,但都遠遠沒有回到過去的水平。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