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資國企改革十件大事發佈
導 讀
“2022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佈會”於12月28日舉行。會上,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與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聯合發佈了“2022國資國企改革十件大事”。
這十件大事分別是:
① 國資國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凸顯
② 持續深入加強黨的建設,築牢企業“根”和“魂”
③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勝利收官,國資國企改革邁上新臺階
④ 央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國有經濟佈局進一步優化
⑤ 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效果顯著成果豐碩
⑥ “雙百行動”“科技示範行動”“區域性綜改試驗”等取得重要成就,專項工程彰顯創新引領
⑦ 勇當“主力軍”“排頭兵”,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新征程上作出國資國企更大貢獻
⑧ 國資監管體制進一步健全,推動構建國資監管大格局
⑨ 國資國企加快數位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
⑩ 踐行ESG理念,在構建中國特色的ESG生態體系中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引領作用
01
“穩定器”“壓艙石”作用
進一步凸顯
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發揮保障作用。國資國企著力強化國有資本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產業基礎的支撐能力,提升國防軍工、能源資源、糧食、戰略性網路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保障水準;加大民生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力做好煤電油氣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保供穩價,不計代價,堅決打好能源保供攻堅戰。1—11月份,全國原煤產量40.9億噸,同比增長9.7%;原油產量18777萬噸,同比增長3%;天然氣產量197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4%;全國共發電7.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一批通信、鐵路、航空等基礎網路建成或升級運營。所承建的川藏、藏中、阿裏電力聯網工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等一批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設、完善和深化,有效改善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準。國資國企在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抗災救災等方面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發揮企業優勢,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抗疫時期,國有企業聞令而動,在醫療、物資、保障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同時積極推進復工複產,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在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中發揮骨幹作用。中央企業加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當好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支撐者、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和產業協同合作的組織者,帶頭落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和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發揮好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在統籌產業鏈發展、補齊短板弱項、鍛造長板優勢、強化供需協同、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推動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打造互利共贏產業生態方面成效顯著。特別是應對疫情衝擊,位於產業鏈上游的企業,提前統籌部署、優化調整負荷,充分保障下游企業原材料需求,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帶動下游企業快速復工複產;航空運輸、遠洋海運、物流配送等企業充分發揮基礎性保障功能,以智慧物流平臺高效運營,全力保障物流暢通,促進供應鏈物流暢通穩定。
在促進中小微企業協同發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國資國企落實國家助企紓困政策,通過穩電價、穩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有效緩解產業鏈中小企業經營壓力。相關中央企業按照政策要求,對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級行政區域(參照國家行政區劃標準)內承租中央企業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較大比例租金。汽車企業對2022年6月30日前發放的商用貨車消費貸款給予6個月延期還本付息政策支持。通信企業堅決落實降資費要求,惠及數以千萬用戶。電網企業實行“欠費不停供”,優化服務降低辦電成本。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中堅力量,發揮了“壓艙石”作用,積極落實重大投資,助力擴大內部市場,穩定我國經濟增長。
02
持續深入加強黨的建設
築牢企業“根”和“魂”
國有企業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實現有機統一。國有企業全面完成“黨建入章”,全面落實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實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絕大多數企業制定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嚴格執行“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制度和決策程式,切實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業務決策各個環節,基本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各治理主體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正在形成,使黨的全面領導制度上有規定、程式上有保障、實踐中有落實。進一步完善黨組織議事規則、經理議事規則、日常生產管理議事規則,更好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著力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專業精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家隊伍。在培養企業領導人員方面,建立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和正向激勵“五個體系”,建設了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人才隊伍。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根本保證和力量所在。
03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主體任務勝利收官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畫收官之年,高質量發展是衡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畫實施成效的重要指標。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切實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國資國企在實現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創新健全的同時,實現了如下突破: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日趨發展完善。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大力推進下,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董事會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通過落實董事會職權,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外部董事隊伍,加強外部董事履職支撐,推動更好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經營決策主體作用,支持經理層發揮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經營管理作用。中央企業抓住應建盡建、配齊配強、規範運作、落實職權等四大關鍵環節,推進董事會建設向子企業延伸拓展,中央企業和重要子企業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全部建立了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
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簽約工作主體目標完成。中央企業持續推動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走實走深,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管理人員競聘上崗、末等調整、不勝任退出等機制正在積極落實。國務院國資委11月6日發佈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顯示,圍繞“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截至2021年底,97.3%的中央企業子企業經理層成員簽訂契約;圍繞“員工能進能出”,2022年以來,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及各級子企業公開招聘人員占新進員工總數的99.5%;地方一級企業及各級子企業公開招聘人員占新進員工總數的99.6%。
國有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明顯加強。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國有企業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國有企業在科技自立自強中作用進一步強化。
國有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水準提高。合規管理是企業切實有效防範經營風險的關鍵制度性措施,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推動中央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切實防控風險,有力保障深化改革與高質量發展。《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通過建立違規問題整改機制,通過健全規章制度、優化業務流程等,堵塞管理漏洞,提升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準。
04
央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
整合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根據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新建、合併、改組組建重要的央企集團,新組建的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有力增強我國重要礦產資源供應保障能力,有效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促進國內鋼鐵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寶武與中鋼集團實施重組,作為鋼鐵產業鏈上下游,戰略契合、優勢互補,在研發創新、資源保障、新材料升級等方面協同空間大、潛力足,進一步優化了我國鋼鐵工業佈局、提升鋼鐵產業現代化水準。
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有力有序有效推動專業化整合,在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國有資本的佈局投入,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的引領支撐作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資源向主業企業、優勢企業、“鏈長”企業集中。
央地聯動結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國有經濟佈局優化,中國稀土集團與江銅集團簽約推動稀土產業專業化整合,有效促進中國稀土集團聚集優勢資源力量,進一步提高我國稀土產業集中度,實現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的相互融合促進;央企間深化協同,有效推進產業結構優化佈局,中國寶武與中糧集團在產業生態圈、資本運營、綠色低碳、產業金融、國際業務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合作基礎,能夠通過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共用,將雙方優勢轉化成發展合力;國有企業以專業化整合提高發展品質效益,中國電氣裝備與國家電網、兵器裝備集團等在業務、科技等領域開展多種方式合作協同,補齊發展短板,形成集群優勢,進—步推動我國高端電力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市公司是國有企業專業化整合的重要平臺,中國船舶集團、中國建材集團、通用技術集團、航空工業集團等央企圍繞所屬上市公司推進專業化整合,推動優質資產向優勢主業企業集中;加大“兩非”“兩資”和管理鏈條過長企業的處置力度,中國國新、國投公司等組建了中央企業“兩非兩資”資產管理處置平臺公司,開展非主業剝離和同質化業務整合,推進中央企業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工作,助力相關央企完成剝離目標任務,助推央企專業化整合取得實效,實現高質量發展。
05
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
攻關效果顯著成果豐碩
取得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我國國資國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聚焦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產品,引領和支撐重點行業領域高質量發展,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推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從北斗組網、“天問”探火等大國重器,到疫苗研製、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都取得了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重大創新成果和新的歷史性成就。
中央企業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攻關,在載人航太、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高端裝備、能源化工、移動通信、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核電、航空發動機、東風系列導彈等領域取得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標誌性重大創新成果,港珠澳大橋、白鶴灘水電站、深海一號油氣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等一批標誌性重大工程順利建成。
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發展,打造一批高水準創新平臺。在深化傳統產業轉型上,國資國企擴大設備更新投資,加大技改力度,全面提升工藝技術、產品品質和本質安全水準,推動傳統產業向技術先進、產品高端升級。同時,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開展數位化轉型,中央企業70%以上搭建了高水準工業互聯網平臺,40%以上設立了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機構,推動柔性生產、即時製造等先進生產方式正在落地。
在加大新興產業佈局上,新能源汽車、北斗、電子商務、區塊鏈等一批數字創新平臺、創建物流大數據、海工裝備等協同創新平臺的創建和完善,自主可控天翼雲的打造,進一步發揮了國資國企的產業引領帶動作用。
06
“雙百行動”“科技示範行動”
“區域性綜改試驗”等取得重要成就
“雙百行動”推動國企改革重點任務取得積極成效。為深入推進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落實“雙百企業”動態調整機制,2022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公佈了新一批雙百企業名單調整至449家。“雙百企業”聚焦集成運用各項改革舉措,圍繞“五突破一加強”目標任務,持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著力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大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力度,在改革的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改示範行動”在引領帶動、強化科技創新激勵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科改示範企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改革創新“雙輪驅動”、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2022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公佈439家“科改示範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益豐碩,示範企業市場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
“區域性綜改試驗”在支撐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實施方面取得更大進展。“區域性綜改試驗”聚焦國資改革引領國企改革,繼上海、深圳開展第一批綜改試驗,遼寧瀋陽、浙江杭州、湖北武漢、陝西西安、山東青島等地第二批綜改試驗區正式啟動,積極探索形成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地方和區域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模式。
07
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
新征程上作出國資國企更大貢獻
加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步伐。以示範創建為牽引,遴選航太科技、中國寶武等11家基礎條件較好、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央企業,深入實施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創建行動,引領提升全球競爭力。以管理提升為抓手,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聚焦戰略、組織、運營、財務、科技、風險、人力資源、資訊化等八個重點管理領域,大力推行精益管理舉措,選樹推廣310個標杆企業、標杆專案、標杆模式,形成比學趕超態勢。
以實踐成效堅定加快向世界一流目標邁進。國有企業綜合實力達到全球同行業領先水準,2022年共有99家國有企業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其中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央企47家;地方國資委監管的地方國企39家,較上年增加6家;財政部監管的金融等企業12家,發電、航運、船舶等行業中央企業主要效率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2022年,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國際化水準明顯提升,電網、通信等行業企業專利數量和品質位居全球同行業領先水準, 打造了高鐵、核電、特高壓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名片,培育了一批具有行業話語權和美譽度的企業品牌。
08
國資監管體制進一步健全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要求,國務院國資委加快推進國資監管職能轉變,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印發《國務院國資委關於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的實施意見》,監管重點為管好資本佈局、規範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優化監管方式,動態調整權責清單,加大授權放權力度,通過法人治理結構履行出資人職責,維護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促進和保障國有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各級國資委強化履行國有企業出資人職責、專司國有資產監管職責和負責國有企業黨的建設“三位一體”的職能配置,監管職責定位進一步明晰,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優勢日益彰顯。
國務院國資委和各省級國資委權責清單制定和分類授權放權工作全面完成,全國國資國企線上監管系統建設加快推進,業務監督、綜合監督、責任追究相銜接的出資人監督閉環逐步完善,中央企業內部協同高效的“大監督”模式加快建立,實現監督方式持續優化。
“兩類公司”(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中國寶武、國投公司、招商局、華潤集團和中國建材等5家企業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是國企監管方式從“管企業”到“管資本”轉型的重要節點,進一步促進了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及提升國有資本控制力、影響力目標的實現。中國國新、中國誠通由國有資本運營試點轉入持續深化改革階段,通過開展國有資本市場化專業運作,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助力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
09
國資國企加快數位化轉型
賦能高質量發展
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國有企業普遍將數位化轉型戰略作為“十四五”時期業務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國資國企通過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數位化轉型,組織開展數位化改革攻堅專項行動,推動國有企業在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形成一批重大應用和數字化改革標誌性成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數位化應用場景打造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和積極成效,華潤集團、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等央企先後成立了數字科技公司,專項賦能,一方面支撐集團內部數位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對外提供數位化服務。
加快數位化轉型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打造數字變革高地”,充分發揮出國資國企的戰略支撐作用。
10
踐行ESG理念
國資國企在ESG治理與實踐中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先後發佈《關於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努力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多年來持續推動中央企業帶頭履責、全面履責,在履行社會責任中走在前、做表率,切實發揮了“頂樑柱”“主心骨”作用。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突出抓好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場化經營機制的規範運作,並對ESG工作提出明確要求。2022年,較大比例的央企上市公司在董事會設立ESG工作機構;70.4%央企上市公司發佈獨立的社會責任/ESG報告,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41個百分點。
黨的二十大賦予國資國企持續深化改革的新使命與新任務,相信在新的一年中,在政府部門、廣大企業、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國企國資改革發展必將邁出新步伐,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延伸閱讀
宋志平:企業要做強做精主責主業,增強企業發展活力
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國企業改革50人論壇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佈會於12月28日舉行。中企研會長宋志平出席並以“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題發表演講。
宋志平強調,企業要做強做精主責主業,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他指出,不管世界一流還是“專精特新”,都要突出企業的技術、品質、管理、效益,奉行專業主義、務實主義、長期主義,扎扎實實、心無旁鶩地做強主業。
“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能力都是有限的,大多成功的企業都是長期恪守主業,進行專業化經營的企業。一些企業因為違背經濟規律,盲目鋪攤子,亂投資,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有的更因為過度多元化、金融化,導致主業空心化,脫實向虛”,他說。
宋志平指出,今天面對內外環境不確定性,企業經營要更加穩健,圍繞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構築核心競爭力。要業務焦圈化,如果劃一個十字線,從橫向來講,企業的業務不能太多,要聚焦主業;從縱向來講,產業鏈不宜過長,要深耕主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在競爭激烈的過剩行業裏,可通過市場細分和產品細分,創造新的競爭力,把企業打造成行業龍頭或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
以下為演講實錄:
宋志平:尊敬的彭華崗秘書長、喬東司長、各位嘉賓,大家好,今年2022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佈會,2022國資國企改革十件大事發佈會以線上的形式召開,今天也特別地高興。首先感謝彭華崗秘書長、喬東司長以及各位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在這個辭舊迎新的節點參加我們的會議。
黨的二十大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強調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劇。應該看到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將給經濟恢復帶來顯著積極影響。
在這種背景下,圍繞錨定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我想從四個方面和大家進行分享:
一、深化企業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黨的二十大作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重要部署,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微觀制度基礎之一,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個中國最大的國情,又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個市場化改革方向。
而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特”就特在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幹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通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國有企業健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落實黨委(黨組)研究討論前置程式,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領導作用,尊重和支持董事會、經理層依法行使職權,全方位加強獨立董事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獨立董事履職能力,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推進企業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需要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作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突破口,帶動公司治理水準整體提升。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要特別強調獨立性,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大股東盡職盡責,不得損害公司利益。圍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支持和鼓勵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高於50%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使公司加強內部制衡,公開透明地經營。
此外,要進一步完善ESG工作機制,提升ESG績效。國務院國資委發佈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品質工作方案》提出,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專項報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一方面要重視ESG資訊披露工作,樹立主動披露意識;另一方面要推動ESG與企業經營深度融合,建立健全ESG內部制度體系和管理架構,持續加強ESG能力建設。
二、做強做精主責主業,增強企業發展活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重視規模、速度到重視品質、效益,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企業的定位目標也要發生轉變,從過去強調跨越式成長、強調大和強,到現在強調做強做優做大。
關於企業的大小、發展的快慢,其實也要量力而行。大企業定位世界一流,世界一流是什麼?就是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和治理現代。國資國企要把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重大任務,分類施策全面對標,進一步深化“四個專項行動”,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向世界一流邁進。中小微企業圍繞著“專精特新”,目標是做“小巨人”、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
不管世界一流還是“專精特新”,都要突出企業的技術、品質、管理、效益,奉行專業主義、務實主義、長期主義,扎扎實實、心無旁鶩地做強主業。企業的人力、財力、物力等各種能力都是有限的,大多成功的企業都是長期恪守主業,進行專業化經營的企業。一些企業因為違背經濟規律,盲目鋪攤子,亂投資,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有的更因為過度多元化、金融化,導致主業空心化,脫實向虛。
今天面對內外環境不確定性,企業經營要更加穩健,圍繞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構築核心競爭力。要業務焦圈化,如果劃一個十字線,從橫向來講,企業的業務不能太多,要聚焦主業;從縱向來講,產業鏈不宜過長,要深耕主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在競爭激烈的過剩行業裏,可通過市場細分和產品細分,創造新的競爭力,把企業打造成行業龍頭或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
三、進行有效、有目的和有品質的創新
創新是“第一動力”,是未來增長的新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要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的增長引擎,這為我國企業創新發展明確了目標和方向。創新往往伴隨著風險,優秀的企業會儘量平抑和減少風險。企業是營利組織,受到一定的商業約束,在創新過程中要堅持市場規律,堅持效益導向,深入研究思考,提高創新的品質和效果。
要加大創新的投入,強化實驗室建設。我國企業已進入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階段,不少技術和產品由“跟跑”變為“並跑”,甚至“領跑”,但仍需要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卡脖子”環節取得突破。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基礎研究,建造國際一流的實驗室和研發中心,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
要健全激勵機制,壯大一流創新人才隊伍。在如今的新經濟和高科技時代,要重視各類資源要素的發揮。企業發展不能只關注土地、廠房、設備、資金,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活生生的人。調動人力資本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鍵在於健全激勵機制。機制就是企業效益和員工利益之間的有機關係。機制是企業的活力所在,是企業改革深層次中的問題。要通過實行科技型企業股權分紅、員工持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跟投等中長期激勵計畫,吸引和留住人才,不斷壯大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人才隊伍。
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資本市場是連接經濟和金融的樞紐,在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年,資本市場有力地支持了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製造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力支持了國企、民企、中小企業等我國各類企業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向縱深發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新《證券法》頒佈、全面註冊制不斷推進、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等,為我國企業提供了持續優化的上市平臺。全面提升上市公司品質,要在公司治理、做強主業、創新發展、防範風險、回報股東等五方面發力,把上市公司做優做強,提升上市公司的綜合效益和市場價值。我國企業可以將現有的未上市優質資產有計畫地注入上市公司,同時通過資本重組、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加強專業化整合力度,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解決同業競爭,形成做強做優一批,調整盤活一批,培育儲備一批的梯次發展格局。
資本市場是科技創新企業成功之路上的重要助力。作為科技成果轉換的生力軍,當前,上市公司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支持創新的各類工具,進一步提升競爭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次,我們召開2022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峰會暨成果發佈會,2022國資國企改革十件大事發佈會,邀請了知名專家及學者、企業代表共聚線上,分享、探討企業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企業改革與創新、企業可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熱點問題。新時代新征程,企業發展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推進我國企業深化改革,讓企業發展活力充分湧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而奮鬥。
最後,預祝本次發佈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