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中小企業報告》: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興趣日益增大
《粵港澳大灣區中小企業報告》: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興趣日益增大
貝恩公司與恒生銀行近日聯合發佈針對大灣區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最新研究《粵港澳大灣區中小企業報告:韌性與機遇》。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的中小企業已經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對於金融服務的需求和興趣日益增大。
本次報告基於貝恩公司與恒生銀行對大灣區460多家中小企業的調研和深度訪談。報告顯示,2021年,大灣區常住人口達到8700萬,GDP約為1.9萬億美元,幾乎與加拿大或韓國持平,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受疫情和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對大灣區短期前景的信心有所削弱,但是依然看好該地區的長期增長潛力。
中小企業看好長期經濟增長前景和政府政策
調研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中小企業認為大灣區長期經濟增速將接近甚至超過歷史增速。這些企業也做好了投資大灣區的準備。大約80%的內地中小企業和60%的香港中小企業預計今年將拿出至少15%的收入投資大灣區。
大灣區地方政府同樣致力於將大灣區建設成世界級的技術、創新和電商中心。在過去兩年,大灣區政府頒佈政策,推動地區間的互聯互通。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梁國權表示:“大灣區中小企業十分看好大灣區經濟前景,也渴望增長。參與調研的內地和香港中小企業中有大約70%對政府的互聯互通政策持樂觀態度,也有大約80%的中小企業希望政府能夠加快政策實施的速度。但是,中小企業在金融服務方面依然需要很大支持才能實現擴張,尤其需要內地和香港的金融機構為它們量身打造跨境金融產品以及便捷的服務模式。”
報告指出,大灣區中小企業正在準備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有強大的金融服務需求。它們的擴張離不開金融服務機構的支持,包括便捷的借貸服務、專業的理財服務、靈活的保險政策和全面的現金和流動資金管理。對於金融服務機構來說,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重要機會。
參與調研的中小企業中有很多無法獲取足夠的資金
報告顯示,中小企業有很高的資金需求,但是很多都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調研發現,60%的內地中小企業和35%的香港中小企業未來三年的融資需求還存在40%左右的缺口。但是,能否在大灣區內實現融資需求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李思瀚表示:“中小企業需要足夠的貸款來滿足自己的融資需求,但是它們在申請流程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我們看到,一些金融機構在信用審批中開始使用創新手段,例如替代數據等,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有效地緩解痛點。”
強烈的跨境金融產品需求和大灣區擴張願望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渴望在大灣區內擴張,他們也對跨境金融產品表現出極大興趣。大約一半的內地中小企業希望進軍港澳地區,75%的香港中小企業表示它們可能擴張至內地大灣區城市。
大灣區的零售投資者也強烈認同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尤其是富裕家庭和有退休規劃人士。即將發佈的《大灣區零售報告:如何通過金融服務實現跨境生活方式》顯示,休閒、工作和退休旅行將成為支撐大灣區內互聯互通的主要驅動力。
貝恩公司全球副合夥人趙雯婷博士表示:“隨著出入境限制解除,擴張計畫有可能會增多。金融服務機構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量身打造跨境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通過簡化產品服務的申請、購買和使用流程,為不同客戶創造出良好的跨境多管道體驗。”
成功離不開三個方面的考慮
報告認為,金融服務機構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與大灣區中小企業一同增長。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金融服務機構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大灣區在其未來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制定跨境計畫時,金融機構可以瞄準差異化的細分跨境服務,或者開展更大範圍的服務,直接與國內金融服務機構競爭。例如,已經建立國際業務網路的大灣區銀行可以首先著手於實現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在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尤其是通過供應鏈融資或應收賬款融資。
2、根據不同行業的潛在金融服務需求,以及自身滿足需求的能力,在大灣區展開行業評估:金融機構需要瞭解各行各業獨有的挑戰和偏好,以此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服務,贏得市場。例如,科技型中小企業通常需要抵押擔保要求低、還款期限長的貸款產品。希望在這一領域有所建樹的金融機構需要深厚的科技知識來有效完成信用評估,也需要直接的行業知識和經驗來瞭解產品的開發流程、商業化潛力和風險。
3、深入瞭解跨境客戶:照搬國外的經驗和方法無法幫助金融機構直接贏得本土業務。想要快速制勝,金融機構必須要深入瞭解跨境客戶的需求,尋求平等的機會分享和學習不同地區的經驗,從而學會如何調整產品、服務、條款或管道,以此吸引跨境客戶。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